王愛君文集《饕餮》篇釋義:呂氏春秋載:“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睔v代相傳,,就把在青銅器上這種睜著眼睛,張著嘴的紋飾,,名為饕餮,。至若在殷商時,是否把這種紋飾,,也名為饕餮,,則無從稽考。有史以后的商周文化,,已大有進展,,青銅器上的饕餮紋,更不是隨意點綴的,,當有其深意存在,;且多于禮儀器上著饕餮紋,雖是為祭祀鬼神,,或也有求佑福與祓徐不祥的雙重愿望,。
饕餮紋,是以正視獸類的顏面為主要構圖,,左右相對稱,;為的對稱,在帶身軀時左右也各有一個,。顏面為天然對稱的圖形,,任何民族,對于動物和人類的顏面,,都具有深刻的印象,。因為顏面為無聲的語言,不僅喜,、怒,、哀、樂的表情是在顏面上顯露,,而莊嚴,、威武,、仁慈、兇惡,、陰險,、神秘等態(tài)度,也莫不顯露在顏面上,。
饕餮紋,,即使用“山川奇異之物”為題材,但這些奇異之物,,是渺茫得不易捉摸的。古代技藝家,,不像文明盛世的畫工們,,有“好圖鬼魅而惡犬馬”的偷巧手段,最初所采取的稿本,,都是忠于寫實,,漸次才由寫實而簡化;所以饕餮紋所取的物象,,多是由來有自,,取諸常見的鳥獸等物,或近取諸人類的,。饕餮紋是以顏面為主紋,,足、身,、尾為副紋,,雷紋為地紋。完備的主紋是由冠飾,、鼻,、目、眉,、角,、耳、口,、齒等官能所組成,。
饕餮多指負面形象,但在余光中先生的《當我死時》的“饕餮地圖”中,,“饕餮”用在此卻恰如其分地寫出了詩人對祖國的摯愛,。
饕餮是縉云氏之子,《呂氏春秋》,、《左傳》等眾多古書均有記載,。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洞呵铩拂吟颜?,縉云氏之不才子也?!?/p>
《左傳·文公十八年》云:“縉云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薄渡癞惤洝匪^“《春秋》言”,,即此。
《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龍生九子是民間廣為流傳的成語,,但饕餮是否是其中之一卻尚有爭議存在。
《左傳·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兇族,混沌、窮奇,、梼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兇也,?!?/p>
《呂氏春秋·恃君》:“鴈門之北,鷹隼,、所鷙,、須窺之國,饕餮,、窮奇之地?!彼膬凑?,以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比喻人而已。
《史記·五帝本紀》中的記述是:帝鴻氏之不才子“渾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窮奇”,、顓頊氏之不才子“梼杌”,以上合稱“三兇”,,加上縉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稱“四兇”,。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彊者奪老弱者,畏羣而擊單,,名曰饕餮,。”《山海經》中“狍鸮”指的就是饕餮。
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秴问洗呵铩は茸R》:“周鼎著饕餮 ,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鄙滔笮西吟讯Γ藤琮堶吟讯?,均由此創(chuàng)作,。
宋邵博《聞見后錄》卷二六:“紹圣初,先人官長安府,,於西城漢高祖廟前賣湯餅民家,,得一白玉奩,高尺馀,,遍刻云氣龍鳳,,蓋為海中神山,足為饕餮,,實三代寶器,。”
隨著時代的變遷,,商,、周鼎上寓有治身治國寓意的饕餮紋逐漸被人們淡忘。
貪殘者《魏書·桓玄傳》:“取妾之僭,,殆同六體,,乃使尚書仆射為媒人,長史為迎客,,嬖媵饕餮,,賀同長秋?!?/p>
饕餮貪食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講究吃,,他是個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惡,?!摈吟研院檬常柿⒂诙ιw,。又說,,貪食曰饕,故美食家俗稱“老饕”;貪財曰餮,,在世上代表人性中的貪欲,。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兇獸,它特點就是能吃,。它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是因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體吃掉,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最后把自己都給吃掉了。它是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后人對饕餮形象中貪吃的部分加以夸張,蘇東坡就曾寫過一篇《老饕賦》說:“蓋聚物之夭美,,以養(yǎng)吾之老饕”,,為饕餮增添了可愛,喜好美食的朋友也被稱做“饕餮族”,。
唐杜甫《麂》詩:“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鼻謇顫O《奈何天·伙醋》:“終不然闖席的任情饕餮,,先來客反忍空枵?!甭櫧C弩《略談魯迅先生的<野草>》:“而人類的惡鬼則高踞在這些活的尸骨,死的生命上饕餮著人肉的筵席,?!?/p>
《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居上無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無忠誠之節(jié),,而有奸欺之罪?!?/p>
艾青《蘆笛·馬騫》詩:“它的饕餮的鯨吞,,能使東方的豐饒的土地,遭難得比經了蝗蟲的打擊和旱災還要廣大,,深邃而不可救援,!”
饕餮即紋身圖騰,澳洲土人作科旁kabang,,海南黎族作掏坦tauttan,,湘西苗族作徒徒或圖圖一音之轉。《后漢書·南蠻傳》:名渠帥曰精夫相呼姎徒,。
復姓南朝梁世祖賜武陵王紀姓饕餮氏,。見《梁書·武陵王紀傳》。
與神曲中七宗罪之一的暴食近義,,饕餮就是浪費食物,,或是過度放縱食欲、酗酒或屯積過量的食物,。但丁的觀點是“過份貪圖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