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獸面和殷商青銅器上的獸面都與白虎的形象相似,直到新世紀我國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稱白虎是其祖先,。
對白虎的崇拜應(yīng)源自楚文化中對虎的圖騰崇拜,。虎一直受到多個民族的崇拜,,是正義,、勇猛無適度、威嚴的象征,。據(jù)考證,,白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現(xiàn),但在我國西南地區(qū)最為流行,。
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wèi)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白虎,以其鎮(zhèn)壓邪靈,。
易經(jīng)風水入門的人都知道,,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其實這是常人講的四獸乃《易經(jīng)》八卦之四正方位,,朱雀乃離卦,、玄武乃坎卦、青龍乃震卦,、白虎為兌卦,。
考證《易經(jīng)》白虎位時,往往給人看陽宅風水或墳墓風水的時候,,不管什么坐向,,看出去的左邊即為青龍,右邊是白虎,,這真的對嗎,?
首先按《易經(jīng)》八卦來講,前朱雀離卦,、后玄武坎卦,、左青龍震卦、右白虎兌卦,,是立極于后天八卦以戊己為中宮,,座北向南劃分八卦方位的理論而說。那么陽宅風水或墳墓風水是坐南向北,,或坐東向西……等,,它的白虎位也是右邊嗎?是否要考慮《易經(jīng)》變易之里,,隨著“用事位”而變化呢,。
《易經(jīng)》的三大原則,不易,、變易,、簡易。凡事都在變化,,變化當中有個不變的理,,這個理就是簡易之道。按一些人的說法,不管什么坐向左邊就是青龍位,,右邊是白虎那是一種錯誤,。應(yīng)該以“用事位”隨八卦方位而定論方為正確。
所以說易經(jīng)風水入門時,,得先去把易經(jīng)的太極,、兩儀、四象,、八卦萬物搞清楚搞明白。那樣你在實地堪輿的時候才能得心應(yīng)手,,隨形而變化,。但是不管你怎么變化,心中得有個中心思想,,那就是——陰陽,。
由于白虎是戰(zhàn)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等人。
在道教興起之后,,白虎被道教吸放,,龍虎被借用為道教煉丹的術(shù)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教煉丹分內(nèi)外(內(nèi)丹煉氣,,外丹煉丹藥,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nèi)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于離,,離屬火,,故云‘龍從火里出’,虎陰,,生于坎,,坎屬水,故云‘虎向水邊生’,,兩者結(jié)合之后,,一陰一陽,互相調(diào)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
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于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于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云笈七簽》卷七十二引《古經(jīng)》四神之丹稱:“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p>
除此之外,,白虎還被神化起來,《太上黃箓齋儀》卷四十四稱白虎西斗七星君為:“奎宿天將星君,,婁宿天獄星君,,胃宿天倉星君,昂宿天目星君,,畢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參宿天水星君,?!?,稱白虎為監(jiān)兵神君。
至于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白虎上應(yīng)觜宿,,英英素質(zhì),肅肅清音,,威攝禽獸,,嘯動山林,來立吾左,?!?/p>
亦為兇神形象,《協(xié)紀辨方》卷三引《人元秘樞經(jīng)》:“白虎者,,歲中兇神也,,常居歲后四辰。所居之地,,犯之,主有喪服之災,?!奔此渍Z所云“喪門白虎”或“退財白虎”者。
白虎象征著威武和軍隊,,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與兵家之事有關(guān),,例如古代軍隊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
在先秦星宿觀念中,,白虎被視作西方七宿化成的神獸,四靈、四象之一,,漢代五行學說興起,,四象合于五行,西方白虎又多了象征五行中金行的意義,。
而五行又與五常合一,,所以《瑞應(yīng)圖》云:白虎,義獸也,。
周朝時,,封建制度正式確立,星宿觀念正式成熟,,天象得以劃分,。西方白虎,奎,、婁,、胃,、昂、畢,、觜,、參,周天八十度,。
古人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援神契》曰:“王者德至鳥獸,則白虎動,?!?/p>
晉《中興征祥》曰:“王者仁而不害,則白虎見,。白虎者,,仁獸也?;⒍咨?,縞身如雪,無雜毛,,嘯則風興,。昔召公化行陜西之國,白虎應(yīng)焉,?!??
《宋書符瑞志》云:“王者不暴虐,則白虎見而不害,?!薄陡芯吩疲骸皣畬⑴d,白虎戲朝,?!?/p>
《括地象》曰:“圣王感期而興,則有白虎晨鳴,,雷聲于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