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櫟不僅能耐-40℃低溫,而且耐高溫干旱,。在年降水量在220毫米左右,、蒸發(fā)量2130毫米、氣溫高達38℃以上條件下,,夏櫟未發(fā)生日灼現(xiàn)象,,夏櫟抗大氣干旱。夏櫟為深根系樹種,,抗風能力強,,并且耐短期水濕和煙塵,,萌蘗力較強,但幼樹嫩枝抵抗晚霜性能差,。此外,,該樹種較耐鹽堿,適應范圍較為廣泛,,在干旱貧瘠礫石砂壤土上栽培也能正常生長,。在土層較厚、供水條件良好的條件下,,長勢旺盛健壯,、根深葉茂。
原產(chǎn)歐洲法國,、意大利等地,。中國新疆、北京,、山東引栽,。
落葉喬木,樹高可達40米,。幼枝被毛,,不久即脫落;小枝赭色,,無毛,,被灰色長圓形皮孔;冬芽卵形,,芽鱗多數(shù),,紫紅色,無毛,。
葉片長倒卵形至橢圓形,,長6-20厘米,寬3-8厘米,,頂端圓鈍,,基部為不甚平整的耳形,葉緣有4-7對深淺不等的圓鈍鋸齒,,葉面淡綠色,,葉背粉綠色,側脈每邊6-9條,;葉柄長3-5毫米,。
果序纖細,長4-10厘米,徑約1.5厘米,,著生果實2-4個,。殼斗鐘形,直徑1.5-2厘米,,包著堅果基部約1/5,;小苞片三角形,排列緊密,,被灰色細絨毛,。
堅果當年成熟,卵形或橢圓形,,直徑1-1.5厘米,,高2-3.5厘米,無毛,;果臍內陷,,徑5-7毫米?;ㄆ?-4月,,果期9-10月。
在新疆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生長良好,在伊寧霍城惠遠鄉(xiāng)有4株,,樹高達20米,,大者胸徑達78.6厘米。伊寧街道上有1株胸徑達1.2米,。
春季4月上旬起苗,,以苗木萌動前為佳,起苗時盡量保證根系完整,,主根長25厘米以上,,邊起苗邊定植。如不能及時栽植,,需先假植,,以避免根系失水,影響苗木成活,。
按株行距100×100厘米或80×100厘米定植,。栽苗前挖30×30×30厘米穴,將樹苗栽入穴中,,使苗根舒展,枝干直立,,苗行整齊,,便于后期管理,。栽植完成應立即澆水,一般澆頭水7天后再澆1水,,避免因缺水影響成活,。
移栽后苗木當年生長緩慢,應在6-7月加強水肥管理,。移栽斷根后側枝萌發(fā)較多,,要及時抹除,保持頂芽生長優(yōu)勢,,培養(yǎng)干型,。移栽后胸徑達2-3厘米后可用于大苗培育或造林。
通常選用胸徑3厘米以上苗木造林,,為提高成活率,,一般選用土球苗造林。為確保苗木快速生長,,采用4米×4米或2米×3米的株行距進行大規(guī)格苗木培育或豐產(chǎn)林營造,。秋季栽植時間長、成活率更高,。
選擇生長健壯,、果實品質優(yōu)良、無病蟲害的成年優(yōu)良母樹采種,,9月底-10月初果實開始變黃,,風吹會大量脫落,表明種子已經(jīng)成熟,,即可采收,。采回的種子及時在潮濕遮陰處存放,或直接用濕沙子混勻堆放在窖內,。待播種地整好后,,及時秋播或待來年春播。夏櫟種子無休眠期,,嚴禁將種子放在干燥處或陽光直射處貯藏,,使種子喪失發(fā)芽能力。
秋播
秋季播種夏櫟種子不用處理,,一般在10月15日-11月15日前,,即土未上凍前播種,宜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地塊播種。播種前667平方米施有機肥3-5噸,播前深翻并精細整地,,打埂作畦,,畦面要平整、細致,,畦長一般以10-15米為宜,,寬2-4米,按行間距50厘米開播種溝,,溝深5厘米,,在溝中每隔5-10厘米放1粒種子,覆土踏實,,每667平方米播種150千克,,播后及時澆灌冬水。
春播
春播時間一般在4月20日-5月5日,。最好在秋季施入基肥,,并將圃地整理至待播狀態(tài)。春季將畦床準備好后,,取出沙藏種子播種,,播種后及時澆頭水,一般用小水漫灌,,注意水一定要放小,、澆透,確保種子吸飽水分,,便于春季出苗整齊,。為確保播種出苗整齊,及時對播種床面覆蓋地膜,,待苗顯行時,,及時揭除地膜。
營養(yǎng)缽育苗
春季用直徑15厘米營養(yǎng)缽裝土,、壓實,,在營養(yǎng)缽中播種經(jīng)過催芽的種子,每個營養(yǎng)缽中放1粒,,播深3-5厘米,,覆好土壓實,然后澆水,,一般7-10天澆1次透水,,直到發(fā)芽。
夏櫟木材堅重,,供建筑,、橋梁,、車輛、家具用材,;堅果含淀粉54.4%,,單寧6.9%,蛋白質5.7%,,油脂4.6%。是新疆地區(qū)有發(fā)展前途的造林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