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高達14米,,胸徑達30厘米;樹皮光滑,,灰褐色至黑褐色,,內(nèi)皮紅色,味似肉桂,。枝條纖細,,綠色或褐綠色,具縱向細條紋,,無毛,。
葉互生或近對生,稀對生,,卵圓形,、長圓形至披針形,長5.5-10.5厘米,,寬2-5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革質(zhì),,上面綠色,光亮,,下面粉綠色,,晦暗,兩面無毛,,具離基三出脈,,中脈及側(cè)脈在上面明顯,下面十分凸起,,側(cè)脈自葉基3-8毫米處生出,,向葉端消失,橫脈及細脈兩面微隆起,,多少呈網(wǎng)狀,;葉柄長0.5-1.2厘米,腹平背凸,,近無毛。
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比葉短,,長(2)3-6厘米,,少花,疏散,,密被灰白微柔毛,,最末分枝為3花的聚傘花序?;ňG白色,,長約5毫米;花梗纖細,,長4-6毫米,,被灰白微柔毛?;ū粌?nèi)外兩面密被灰白微柔毛,,花被筒短小,倒錐形,,長約2毫米,,花被裂片長圓狀卵圓形,先端銳尖,。能育雄蕊9,,花絲全長及花藥背面被微柔毛,第一,、二輪雄蕊長2.5毫米,,花絲稍長于花藥,無腺體,,花藥長圓形,,4室,室內(nèi)向,,第三輪雄蕊長2.7毫米,,花絲稍長于花藥,中部有一對近無柄的圓形腺體,,花藥長圓形,,4室,室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內(nèi)輪,長三角形,,長約1毫米,,具柄,,柄長約0.7毫米,被微柔毛,。子房近球形,,長約1.5毫米,略被微柔毛,,花柱長2毫米,,具棱角,略被微柔毛,,柱頭盤狀,。
果卵球形,長約8毫米,,寬5毫米,;果托長4毫米,頂端寬3毫米,,具齒裂,,齒頂端截平?;ㄆ谥饕谇?、冬季,果期主要在冬末及春季,。
桂樹喜溫暖環(huán)境,,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質(zhì)的偏酸性砂質(zhì)壤土中生長。不耐干旱瘠薄,,在淺薄板結(jié)貧瘠的土壤上,,生長特別緩慢,枝葉稀少,,葉片瘦小,,葉色黃化,不開花或很少開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頂現(xiàn)象,,嚴重時桂樹整株死亡;它喜陽光,,但有一定的耐陰能力,。
幼樹時需要有一定的蔽蔭,成年后要求有相對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證桂樹的正常生長,。據(jù)觀察,,桂樹單株樹冠的一側(cè)貼近墻面,或兩棵桂樹的樹冠相互重疊時,,貼近墻面的一側(cè)或交錯重疊的那部分樹冠,,很快變的稀疏,,影響整個樹冠的形體與美觀,。可見,,桂樹適宜栽植在通風透光的地方,。
桂樹喜歡潔凈通風的環(huán)境,不耐煙塵危害,,受害后往往不能開花,;畏淹澇積水,若遇澇漬危害,,則根系發(fā)黑腐爛,,葉片先是葉尖焦枯,,隨后全葉枯黃脫落,,進而導(dǎo)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對其它常綠闊葉樹種,,還是一個比較耐寒的樹種,,這為北方桂樹盆栽提供了可能,。
3月底4月初,,在母本的四周,,視可壓枝條數(shù)量多少(一般每株母本可壓4至5個枝條),沿著枝條自然伸展的方向,,挖一條深,、寬各20厘米的小溝,然后將枝條順勢壓入溝中,,并用肥土將溝填滿踩實,澆足水后再將壓枝部位的土培成饅頭狀,。
9至10月間,,將毛竹筒1節(jié)破為2塊(或用塑料袋),,內(nèi)裝滿濕土,,套于優(yōu)良桂花品種的健壯枝條上,,另用支架扶持,經(jīng)常加水,,保持筒(袋)內(nèi)濕潤,1個多月后,,即可生出新根,。次年春天,取下移栽,,即成一株桂花樹,,3年左右可開花。
每年5月底6月初,,采摘桂花樹上成熟的核果,去外殼,,
稍陰干后,,用濕沙貯藏。到翌年初春撒播于預(yù)先整好的苗床上,,待3月
天氣轉(zhuǎn)暖,,即可發(fā)芽生根。一般一年苗高可達15厘米左右,,2至3年可
長至1米高,,這時就可出圃定植。
在樹齡20年左右的植株上選取一年生健壯側(cè)枝,,剪取二芽苞,嫁接在女貞砧木上,,用塑料膜剪條包扎,,當季即可發(fā)芽。4年后即可開花,,但利用這種方法繁殖的桂花樹主干不直,不適宜用作行道綠化樹,。
扦插季節(jié)選擇在樹液即將流動的2月,,插床基質(zhì)用30%的熟土、70%的細河沙。插枝前1個月用敵百蟲800至1000倍液噴灑插床,,消滅線蟲,。插前10至15天,再用石灰水消毒,。臨插前3天,,用清水沖洗插床,待干燥后,,整平床面,。選擇品種優(yōu)良、健壯,、樹齡20至25年植株的一年生側(cè)枝,,切成長約20厘米的插穗。插穗上端留2至3片剪去一半的葉片,,其余葉片摘除。插穗入土一端剪成馬蹄形,,并用10毫克/公斤萘乙酸處理基部10小時,。扦插株行距5厘米×10厘米,稍斜插入,,入土深度為插穗長的2/3,。插后壓實床土,行間蓋草,,淋透水一次,,并搭遮陰架。待發(fā)出的新枝長到6厘米以上時,,即可移出苗床培育,。在插床時期,注意保濕,、遮陽,,防止積水,每畝苗床可扦插8萬株,,適宜大面積繁殖,。成活率可達90%以上,一般移植后4至5年可開花,。
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見的葉部病害,,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葉,,削弱植株生長勢,降低桂花產(chǎn)花量和觀賞價值,。
桂花褐斑病,,發(fā)病初期,,葉片上出現(xiàn)褪綠小黃斑點,逐漸擴展成近圓形病斑,,直徑2至10mm,,或因病斑擴展受葉脈限制成為不規(guī)則病斑。病斑黃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圍有一黃色暈圈,。褐斑病一般發(fā)生在4至10月份,,老葉比嫩葉易感病。病原菌以菌絲在病落葉上越冬,,次年春季產(chǎn)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氣流和雨滴傳播,。
桂花枯斑病,該病病原菌多從葉緣,、葉尖端侵入,,發(fā)生在葉片的葉緣和葉尖,。發(fā)病初期,葉片上產(chǎn)生淡褐色小點,,逐步擴大成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的病斑,后擴大為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灰褐色大斑,,邊緣為深褐色,。枯斑病發(fā)生在7至11月份,,在環(huán)境條件不好的棚室內(nèi)全年可發(fā)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風,、水傳播侵染,。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環(huán)境有利于發(fā)病,。植株生長衰弱時及越冬后的老葉及植株下部的葉片發(fā)病較重。
桂花炭疽病,該病侵染桂花葉片,。發(fā)病初期,葉片上出現(xiàn)褪綠小斑點,,逐漸擴大后形成圓形,、半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淺褐色至灰白色,,邊緣有紅褐色環(huán)圈,。在潮濕的條件下,病斑上出現(xiàn)淡桃紅色的黏孢子盤,。炭疽病發(fā)生在4至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盤在病落葉中越冬,由風雨傳播,。
防治措施,,首先要減少侵染來源。秋季徹底清除病落葉,。盆栽的桂花要及時摘除病葉,。其次加強栽培管理。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質(zhì)栽植桂花;增施有機肥及鉀肥,;栽植密度要適宜,,以便通風透光,降低葉面濕度減少病害的發(fā)生,。
科學(xué)使用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噴灑1:2:200倍的波爾多液,以后可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至1500倍液,。重病區(qū)在苗木出圃時要用10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
桂樹自古就被確認有藥用價值,《說文解字》解釋桂是“百藥之長”,?!侗静菥V目》中引用《本經(jīng)》的說法,認為桂的藥用價值為:“治百病,,養(yǎng)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惫饦淦浠ň哂小吧颉⒈俪?、化痰,、治風蟲牙痛、潤發(fā)”等功效,。功能主治,,花:散寒破結(jié),化痰止咳,。用于牙痛,咳喘痰多,,經(jīng)閉腹痛,。果:暖胃,平肝,,散寒。用于虛寒胃痛,。根:祛風濕,,散寒。用于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腎虛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