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松產(chǎn)于吉林長白山北坡海拔800-1600米,,在二道白河以上的林中組成小片純林;在海拔1600米的林中則與紅松,、長白魚鱗云杉等混生,。模式標本采自長白山。長白松天然分布區(qū)很狹窄,,只見于吉林省安圖縣長白山北坡,,海拔700-1600米的二道白河與三道白河沿岸的狹長地段,尚存小片純林及散生林木,。
長白松是喬木,,高20-30米,徑25-40厘米,,稀達1米,;樹干通直平滑,基部稍粗糙,,棕褐色帶黃,,龜裂,下中部以上樹皮棕黃色至金黃色,,裂成鱗狀薄片剝落,;冬芽卵圓形,芽鱗紅褐色,,有樹脂,;一年生枝淡褐色或淡黃褐色,無白粉,,二至三年生枝淡灰褐色或灰褐色。
針葉2枚一束,長5-8厘米,,較粗硬,,徑1-1.5毫米;橫切面扁半圓形,,單層皮下層細胞,,維管束之間的距離較寬,樹脂道4-8,,邊生,,稀角部1-2個中生或背面1個中生。
一年生小球果近球形,,具短梗,,彎曲下垂,種鱗具直伸的短刺,;成熟的球果卵狀圓錐形,,種鱗張開后為橢圓狀卵圓形或長卵圓形,長4-5厘米,,徑3-4.5厘米,,種鱗背部深紫褐色,鱗盾斜方形或不規(guī)則4-5角形,,灰色或淡褐灰色,,強隆起,很少微隆起或近平,,球果基部種鱗之鱗盾隆起部分向下彎,,橫脊明顯,縱脊不明顯或微明顯,,鱗臍呈瘤狀突起,,具易脫落的短刺。
種子長卵圓形或三角狀卵圓形,,長約4毫米,,連翅長約2厘米,種翅淡褐色,,有少數(shù)褐色條紋,,寬約7毫米。
該變種針葉較短,,較粗硬,,葉內(nèi)兩維管束之間距離較寬,種鱗的鱗盾斜方形或不規(guī)則多角形,,隆起,,樹皮棕褐色帶黃,,這些性狀顯屬歐洲赤松(P. sylvestris Linn.)的種群范圍。它與樟子松(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的區(qū)別在于后者樹皮為黃色至褐黃色,、內(nèi)側(cè)金黃色,,針葉更為粗硬,徑1.5-2毫米,,樹脂道多達6-11個,,球果種鱗之鱗盾淡綠褐色;而該變種除樹皮顏色與樟子松不同外,,針葉比樟子松略細,,徑1-1.5毫米,球果種鱗之鱗盾淡褐灰色,。該變種與赤松(P. densiflora Sieb. et Zucc.)顯然不同,,除針葉較粗外,該變種針葉內(nèi)2維管束之間的距離較大,,一年生小球果下垂,,具直伸的短刺,成熟球果之種鱗的鱗盾強隆起,;而赤松雖然變異很大,,但針葉內(nèi)2維管束之間的距離較小,一年生小球果不下垂,,鱗臍具斜上伸展之刺,,成熟球果種鱗之鱗盾僅微肥厚或部分種鱗上部呈角脊狀隆起,這些穩(wěn)定性狀易與長白松區(qū)別,。
長白松為喜光性強,、深根性樹種,能適應土壤水分較少的山脊及向陽山坡,,以及較干旱的砂地及石礫砂土地區(qū),。分布區(qū)的氣候溫涼,濕度大,,積雪時間長,。年平均溫4.4℃,1月份平均溫-15℃-18℃,,7月份平均溫20-22℃以上,,極端最高溫37.5℃,極端最低溫-40℃左右,;年降水量600-1340毫米,,相對濕度70%以上,無霜期90-100天,。土壤為發(fā)育在火山灰土上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及山地棕色針葉森林土,,二氧化硅(Sio2)粉沫含量大,,腐殖質(zhì)含量少,保水性能低而透水性能強,,pH值4.7-6.2,。長白松為陽性樹種,根系深長,,可耐一定干旱,在海拔較低的地帶常組成小塊純林,,在海拔1300米以上常與紅松,、紅皮云杉、長白魚鱗云杉,、臭冷杉,、黃花落葉松等樹種組成混交林。
種子繁殖,,長白松種子既可秋采春播,,也可在低溫干燥條件下長期保存。播種前要消毒,、催芽,,條播或散播,播種后7天出土,,出苗后要預防立枯病,。在高生長速生期結(jié)束前,要注意灌溉,,2年即可出圃造林,,避免營造純林。
長白松可供建筑,、枕木,、電桿、船舶,、器具,、家具及木纖維工業(yè)原料等用材??勺魍@觀賞及綠化樹種,。花粉可入藥,,莖干木質(zhì)部提取物也可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