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陽,稍耐陰,。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抗寒??垢珊?,忌積水,排水不良時易產(chǎn)生落葉或生長不良,。適生于干燥,、肥沃、深厚的土壤,,對土壤酸堿度適應性強,,較耐鹽堿。對二氧化硫和氯抗性強,,但對煙塵的抗性較差,。
龍柏產(chǎn)于中國內(nèi)蒙古烏拉山、河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陜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湖北西部,、湖南,、貴州、廣東,、廣西北部及云南等地,。生于中性土、鈣質(zhì)土及微酸性土上,,各地亦多栽培,,西藏也有栽培。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龍柏是圓柏的人工栽培變種。樹冠圓柱狀或柱狀塔形,;枝條向上直展,,常有扭轉(zhuǎn)上升之勢,小枝密、在枝端成幾相等長之密簇,;鱗葉排列緊密,,幼嫩時淡黃綠色,后呈翠綠色,;球果藍色,,微被白粉。
高可達8米,,樹干挺直,,樹形呈狹圓柱形,小枝扭曲上伸,,故而得名,。小枝密集,葉密生,,全為鱗葉,,幼葉淡黃綠色,老后為翠綠色,。球果藍綠色,,果面略具白粉。龍柏樹形除自然生長成圓錐形外,,也有的將其攀揉盤扎成龍,、馬、獅,、象等動物形象,,也有的修剪成圓球形、鼓形,、半球形,單值或列桿,、群植于庭園,,更有的栽址成綠籬,經(jīng)整形修剪成平直的圓脊形,,可表現(xiàn)其低矮,、豐滿、細致,、精細,。龍柏側(cè)枝扭曲螺旋狀抱干而生,別具一格,,觀賞價值很高,,中國各地廣為栽培。
(原種)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3.5米,;樹皮深灰色,縱裂,,成條片開裂,;幼樹的枝條通常斜上伸展,形成尖塔形樹冠,,老則下部大枝平展,,形成廣圓形的樹冠;樹皮灰褐色,,縱裂,,裂成不規(guī)則的薄片脫落;小枝通常直或稍成弧狀彎曲,,生鱗葉的小枝近圓柱形或近四棱形,,徑1-1.2毫米。葉二型,,即刺葉及鱗葉,;刺葉生于幼樹之上,老齡樹則全為鱗葉,,壯齡樹兼有刺葉與鱗葉,;生于一年生小枝的一回分枝的鱗葉三葉輪生,直 伸而緊密,,近披針形,,先端微漸尖,長2.5-5毫米,,背面近中部有橢圓形微凹的腺體,;刺葉三葉交互輪生,斜展,,疏松,,披針形,先端漸尖,,長6-12毫米,,上面微凹,有兩條白粉帶,。雌雄異株,,稀同株,雄球花黃色,,橢圓形,,長2.5-3.5毫米,,雄蕊5-7對,常有3-4花藥,。球果近圓球形,,徑6-8毫米,兩年成熟,,熟時暗褐色,,被白粉或白粉脫落,有1-4粒種子,;種子卵圓形,,扁,頂端鈍,,有棱脊及少數(shù)樹脂槽,;子葉2枚,出土,,條形,,長1.3-1.5厘米,寬約1毫米,,先端銳尖,,下面有兩條白色氣孔帶,上面則不明顯,。
大棚內(nèi)氣溫在14至20℃,,濕度在50至70%較為理想。栽好柏苗的大畦內(nèi)要建小拱棚,,也叫棚內(nèi)棚,。以竹子為骨架,罩上無滴膜四周壓住膜,,這樣可明顯提高幼苗生長環(huán)境溫濕度,,對成活十分有利。嫁接后砧木要分次修剪,,苗子植好后,,先澆水,第一次剪砧木要剪去砧木總高三分之一(從嫁接處至梢頂),,第二次剪去已留高度的一半,這時龍柏已成活,,新梢長到3至5厘米,,第三次龍柏新梢長到12至16厘米,在嫁接處上留0.8至1厘米,,剪掉上部,,時間大約在嫁接后45天左右,。再生長一段時間后為增加光照可將小拱棚撤掉,及時清除雜草,。
注意事項:
在接穗緊張時可將長條枝剪成兩段用,。
嫁接時,砧木過粗,,接穗細時,,可將接穗一邊靠對準形成層綁好即可。
假植后,,澆第一次水,,千萬不能采用撒水和噴水,這是以往成活率較低的主要原因,。
砧木三段剪也叫三次剪,,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不能隨意更改,。
保證大棚的光照和溫濕度,,晴天上午太陽出來拉苫,下午太陽落前落苫,,雪天不要落苫,,便于積雪清理。
提高溫濕度可用雙層棚門,,一層是原有的,,二層是用苫或棉被制成。
一,、圓柱形:龍柏主干明顯,,主枝數(shù)目多,若主枝出自主干上同一部位,,必須剪除一個,,每輪只留一個主枝。主枝間一般間隔 20-30cm,,并且錯落分布,,各主枝要短截并剪成下長上短,剪口落在向上生長的小側(cè)枝上,,以確保優(yōu)美樹形,。主枝間瘦弱枝及早疏除以利透光,各主枝的短截工作,,在生長期內(nèi)每當新枝長到10-15cm時依舊短截,,全年剪2-8次,以抑制枝梢的徒長,,各主枝修剪時應從下至上,,逐漸縮短,,以促進圓柱形的形成。注意控制主干頂端競爭枝,,以免造成分杈樹形,。對大枝的修剪主要在休眠期進行,以免樹液外流,。
二,、飛躍形:一般均勻保留少量主枝、側(cè)枝,,并讓其突出生長,,其余的主、側(cè)枝一律短截,。全樹新梢在生長期進行6-8次類似短截的去梢修剪,,并使突出樹冠的主、側(cè)枝長度保持在樹冠直徑的11.5倍,,以形成巨龍飛躍出樹冠的姿勢,。
三、人工式整形:龍柏樹形除自然生長成塔形外,,常根據(jù)設計意圖,,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形體,但應注意樹木的形體要與四周園景諧調(diào),,線條不宜過于繁瑣,,以輪廓鮮明簡練為佳。整形的具體做法視修剪者的技術而定,,也常借助于棕繩或鉛絲,,事先作成 輪廓樣式進行整形修剪。將其攀揉盤扎成龍,、馬,、獅、鹿,、象等動物形象,。
龍柏喜歡大肥大水,栽植成活后,,結(jié)合灌溉,,第一年追肥2至3次,每次每畝追施尿素15kg,,入秋后停止施肥,。第二年早春,結(jié)合澆灌返青水,,條溝式追施一次含氮量稍高的復合肥,,每畝40kg。因龍柏根系淺且水平根多,,應隨開溝隨施肥隨埋土,,盡量避免傷根。夏季再追施2至3次尿素,,每次每畝25kg,。
嫁接常用2年生(1年生壯苗亦可)側(cè)柏或圓柏作砧木,接穗選擇生長健壯的母樹側(cè)枝頂梢,,長10-15厘米,。露地嫁接于3月上旬進行,室內(nèi)嫁接則可提前至1-2月,,但接后須假植保暖,,3月中下旬再移栽圃地,嫁接方法采用腹接,,接穗剪去下半部之鱗葉,,腹接于砧木根頸部,砧木枝葉全部保留,,接后壅土近接穗部或用塑料薄膜覆蓋于床面,,使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成活后可施薄肥,,并修去砧木頂梢,,第二年春將砧木上部齊接口剪除。
扦插繁殖有硬枝(休眠枝)和半熟枝扦插兩種,。休眠枝扦插又有春插和初冬插之分,。春插于2月下旬至3月中旬進行,初冬插于11月上中旬進行,。插后用薄膜覆蓋,,保溫、保濕,,可促進愈合和提早生根,。半熟枝扦插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進行。插穗選用側(cè)枝頂梢,,長15厘米左右,,剪除下部小枝及鱗葉,插入土中5-6厘米,,株行距可采用5厘米×12厘米,,插后掀實,充分澆水,,搭棚遮蔭,,以后經(jīng)常噴水,,保持苗床濕潤,冬季干燥時在中午亦須噴水,。扦插初期忌陽光直射,,需全日庇蔭,待愈合后早晚逐漸增加光照,,龍柏發(fā)根慢,,一般需6-8個月左右,根數(shù)少,,宜留床1年,,第三年春移栽。在培養(yǎng)期需立引桿,,注意修剪,、摘心、扎枝,,使苗木長得挺直,、緊密,若培養(yǎng)龍柏球,,可去頂摘心,,一年行3-4次,逐步養(yǎng)成,,龍柏移植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或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進行,,帶泥球移植。
龍柏病害發(fā)生較少,,常見的除上述梨赤星病以外,,扦插苗床基質(zhì)不干凈或重復使用時,易發(fā)生紫紋羽病,,可根據(jù)前述方法防治,。蟲害常見的有布袋蛾,應在6月上旬幼蟲尚未擴散時噴布1000倍98%晶體敵百蟲以治之,。
龍柏易發(fā)生紅蜘蛛,、立枯病、枯枝病等病蟲害,,要注意經(jīng)常觀察,,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防治。防治紅蜘蛛可交替噴施20%螨克乳油3000倍液,,1.8%齊螨素乳油5000倍液,,或15%達嗪酮乳油3000倍液;立枯病發(fā)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0至800倍液澆灌;防治枯枝病可噴施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或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龍柏樹形優(yōu)美,,枝葉碧綠青翠,公園籬笆綠化首選苗木,,多被種植于庭園作美化用途,。應用于公園、庭園,、綠墻和高速公路中央隔離帶。龍柏移栽成活率高,,恢復速度快,,是園林綠化中使用最多的樹木,其本身清脆油亮,,生長健康旺盛,,觀賞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