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嶺山觀音寺位于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石洞景區(qū)中心,,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是至今為止東莞第一座自籌重建寺廟與厚街鎮(zhèn)、虎門鎮(zhèn),、長安鎮(zhèn),、大嶺山鎮(zhèn)四鎮(zhèn)相鄰,有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園內(nèi)最高點“茶山頂”海拔530.1米,,登上峰頂,可欣賞城市新貌,,也可欣賞周邊湖光山色,。
相傳寺內(nèi)有一道清泉香甜可口,長時飲用,,能夠永葆青春,,延年益壽,這道清泉流淌過的地方,,萬物滋養(yǎng),,樹木茁壯生長,樹根相互交錯,,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密不透風,保全著仙泉的靈性,。人們只能聞泉水之聲,,不見泉水之徑,故此泉水又名“隱泉”,。后被人們稱之為觀音圣泉,,因此得名于觀音寺。
重建項目整體規(guī)劃占地超百畝,,觀音寺采用仿清代建筑中的歇山建筑,,歇山建筑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輕盈翹起,,玲瓏精巧,,氣勢非凡,它既有廡殿建筑雄渾的氣勢,,又有攢尖建筑俏麗的風格,。截止2020年,觀音寺已完成文殊殿,、普賢殿,、送子觀音殿、地藏殿,、大雄寶殿,、玉觀音閣,、法堂、文殊殿,、普賢殿,、送子觀音殿、地藏殿,、大雄寶殿,、玉觀音閣、壽佛殿等,。
觀音寺是一座伽藍七堂制禪院,,以殿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配殿。前殿包括山門、天王殿,、鐘樓與鼓樓一組建筑,正殿由建在中軸線上的大雄寶殿,、法堂、藏經(jīng)閣,,藏經(jīng)樓等建筑組成,。配殿為左右兩側(cè)的伽藍殿,、祖師殿,、觀音殿、地藏殿等殿堂,。重要建筑置于寺內(nèi)中央部分成一直線排列,,而配殿及其他附屬設施則置于中軸線兩旁。
寺廟山門的入口為三入口,,形式為牌坊和塔樓相結合,。廣場正中有一個放生池,放生池對面為兩層大殿,,一層為素食飯?zhí)?,二樓為天王殿?/p>
天王殿又稱彌勒殿,是佛教寺院內(nèi)的第一重殿殿內(nèi)中間龕內(nèi)坐著彌勒佛,,滿面笑容,,栩栩如生,這是菩薩度眾生示現(xiàn)32項中的歡喜相,,給眾生結歡喜緣,。左右供奉著四大天王,。韋馱天被安置于天王殿的彌勒背后,背對山門,,面朝大雄寶殿,。韋馱天身穿甲胄,手持金剛杵,,雙手合十,,將杵擱二肘間。體格魁偉,,威武勇猛,。
韋馱殿的正對面則是大雄寶殿。殿內(nèi)供奉的是一尊玉石雕刻的釋迦摩尼禪定像,,結跏跌坐,,雙肩下垂,左右手疊置業(yè)于腹前,,右掌壓左掌,,掌心朝上,結禪定印,。表現(xiàn)釋迦牟尼禪定,、修行的形象;造型古樸,、渾厚,,面相端莊。佛祖左邊年長抱拳的一位是迦葉尊者,,右邊年輕合掌的一位是阿難尊者,。迦葉和阿難形象一老一少以老喻示持重,表示苦行,;以少表示敏捷,,表示記憶;合起來在釋迦牟尼左右,,喻示佛教修行中的持戒(苦行)與誦經(jīng)(多聞)兩大法門,。大殿兩側(cè)還各塑9個羅漢,共有十八羅漢,。他們皆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既像是在聽佛說法,又像是佛的近身護衛(wèi),。
觀音閣樓高三層,,是觀音寺內(nèi)較高較為宏大的建筑。殿內(nèi)供奉的觀音站立在蓮臺之上,,右臂屈手上舉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施無畏印。這一手印表示觀音菩薩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的心愿,。據(jù)說能使眾生心安,無所畏懼,。左手持經(jīng)書,,以象征為眾生說法之意。觀音像兩旁還有一對童男童女像,,童女為龍女,,而童子為善財童子。觀音閣最后面也是最高點是說法堂,,是僧眾學習,,講經(jīng)的地方。
除了這些大殿之外,,兩翼還分布著眾多的神仙殿,。這里面不全是佛教眾神,還有道教的神仙,。像伽藍殿,、祖師殿、觀音殿,、地藏殿,、維摩殿、諸天殿,、龍王殿等這些都是佛教眾神,。而太歲殿、文昌殿,、財神殿,、武圣殿等則是道教神仙和民間俗神。
07:00~18:30
前來寺院的十方善信,,請?zhí)崆邦A約;到達山門,,請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碼,行程碼,,預約碼,。配合現(xiàn)場工作人員測量體溫,進行手部消毒,,有序進入寺院,,并在禮佛過程中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離,,請勿聚集、扎堆,,聽從法師與義工的指引,。
1、從機場乘地鐵或打車至汽車客運站,,從汽車客運站乘大巴到東莞大嶺山,。
2、從火車站乘坐5路公交或大巴到大嶺山鎮(zhèn),。
3,、從虎門乘坐15路公交到大嶺山森林公園。
2004年,,“評為“廣東省文明宗教活動場”,。
2006年,評為“和諧維穩(wěn)工作先進單位”,。
2007年,,評為“愛國愛教弘揚佛教文化先進單位”。
2008年,,評為“東莞市和諧模范寺院”,。
2010年,“全國創(chuàng)建和諧寺院教堂活動場所達標場所”,。
2012年,,評為“廣東省模范宗教場所”。
2013年,,授牌“廣東省佛文化研究專業(yè)委員會東莞市觀音寺研究文化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