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洞位于登封市區(qū)北五公里太室山南麓半腰間,,背依太室山中峰。老君洞洞高兩米,,深4米,,寬3米,為唐代初年隱逸居士潘師正所開鑿,,洞形像雞卵,,亦稱“雞卵洞”,因內奉老君像,,后稱老君洞,。老君洞利用山勢,建筑密集相連,,布局緊湊,,結構嚴謹,造型別致風格獨特,,是研究中原地區(qū)古代民間建筑藝術和地方手法的重要實物資料,。
唐代以來,在老君洞周圍陸續(xù)增修了一所道院,,分東,、西兩院,房舍100多間,。兩院東西長188米,,南北寬64 米,面積約為12032平方米,。東院為主體院落,,從大門至后殿共三進院落。主體建筑為無極老君殿,、無極老母殿等,。無極老君殿座落在東院的最后,清代末年建筑,,面闊三間,、進深五架椽,,大式硬山出前檐黃琉璃瓦覆頂。殿內施有兩根合抱的對稱盤龍木柱,。無極老母殿東側順山房為千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五架椽,,硬山出前檐灰筒瓦覆頂,,欞門檻窗,前檐柱亦為方形石柱,。老君洞現(xiàn)存的清至民國碑碣20余品,,內容多為重修、布施,、記事等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民間群眾信奉道教發(fā)展的脈絡。院內外還有清以前古樹名木20余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