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衫的花樣 手工編織針織衫教程
一,、起邊 (上梳)
用起針板
1.機頭停放在右側(cè)。
2.將三角控制凸輪盤撥到 “0”,,左右回針手柄置于“二”,。
3.把參加編織的機針全部撥 到第“2”檔。
4.將編織線放入喂紗嘴中,線頭系在固定支架上或輔機的沉降柱 上,。
5.左手拿掛鉤式起針板,,針板靠在沉降下,針鉤插在沉降柱間,。見圖(1)
6.右手推動機頭1次,。
7.檢查所有線圈是否在相應的針鉤內(nèi)。
8.起邊過程結(jié)束,,配上重錘,,開始編織。
圖片(1)
不用起針板
1.機頭停放在右側(cè),。
2.將三角控制凸輪盤撥到“0”,,左右回針手柄置于“二”。
3.用1X1選針板把機針整齊地排列在“2”檔,;
3.將編織線放入喂紗嘴中,,線頭系在固定支架上或輔機的沉降柱上,推動機頭1次,。
4.將掛鉤式起針板掛在編織線上,;將其余要參加編織的“1”檔上的織針撥入“2”檔,此時應參加編織的機針已全部在“2”檔上,,再推動機頭1次,,起邊過程結(jié)束,配上重錘,,開始編織,。
羅紋編織的起針
1.將主機左右回針手柄置于“二”,三角控制凸輪盤撥到“0”,,密度值調(diào)到“R”,;輔機左右回針手柄置于“二”,起針三角撥桿置于“1”,,三角控制凸輪盤撥到“0”,,密度值調(diào)“R”。
2.用1x1選針板把主機機針撥到“4”檔,,輔機機針也用1x1選針板把機針撥到“4”檔,,兩機機針成交叉排列狀態(tài)。
3.空推兩遍機頭,,使兩機機針都停留在“2”檔上,,機頭放在左側(cè)。
4.將編織線線頭由上向下,,從兩機的間隔中穿過,,系在固定支架的螺栓上,,然后將編織線送入共用導紗器的喂紗嘴中。
5 .從左向右推動機頭,,這時主,、輔機機針分別有序地鉤住編織線。見圖(2)
6.將起口梳片從兩機背下面的間隔處,,由下向上插在織針和編織線中間,,并輕向上頂,使梳齒上的圓孔高出編織線,,將鋼絲穿入梳齒圓孔,,掛上重錘。見圖(3)
7.將兩機的密度值調(diào)至“0”,,輔機起針三角撥桿置于“0”,,機頭從右向左推動1次。
8.將主機三角控制凸輪盤撥到“S”,,機頭從左向右編織1行,。
9.將主機三角控制凸輪盤撥到“0”,機頭從右向左編織1行,。
10.起邊完畢,。這時將起針三角撥桿置于 “1”,兩密度值調(diào)到“3”,,繼續(xù)編織,,就是單羅紋編織了。
圖片(2) 圖片(3)
二,、雙邊的編織 (元筒上梳)
平針雙層邊
1.用廢紗編織數(shù)行,換主線,。
2.織夠邊所需行數(shù)的2倍,。
3.調(diào)整密度,一般在原有密度的基礎(chǔ)上加大1~2個密度值即可,,編織1行,。
4.摘下重錘和起針板,用移圈具將兩線銜接處的主線線圈逐一挑起并放入相應的針鉤內(nèi),。
5.檢查所有的線圈是否在針鉤內(nèi),,然后編織1行,雙邊完畢,。
狗牙雙層邊
1.用廢紗編織數(shù)行,,換主線。
2.織至需折邊行時,,用移圈具將線圈移到相鄰的針鉤內(nèi),,每隔1針移1針(2針并入1個針鉤內(nèi)),,空機針依舊停放在原針位。
3.與平針雙邊的“2”相同,。
4.與平針雙邊的“3”相同,。
5.與平針雙邊的“4”相同。
三,、加針
一次加一針
1.將所需加的機針“A”從“1”檔撥至“2”檔,。
2.推動機頭進行編織即可。見圖(4),、圖(5)
圖片(4) 圖片(5)
一次加多針
1.將所需加的機針“A,、B、C,、D……”從“1”檔撥至“4”檔,。見圖(6)
2.將編織線在每1機針上繞1圈,依順序繞完,。見圖(7) 這時要注意:機頭如在左邊,,繞線方向為順時針;機頭如在右邊,,繞線方向為逆時針,。見圖(8)
3.察看編織線是否在喂紗嘴中,松緊是否合適,,然后推動機頭,,編織1行。
4.掛上重錘,,繼續(xù)編織即可,。見圖(9)
圖片(6) 圖片(7)
圖片(8) 圖片(9)
移圈無孔加針
此種方法所移針數(shù),根據(jù)織物邊的要求而定,,一般移1針~3針,。所移針數(shù)越多,織物的邊梗就越寬,。
1.將所需加的機針“A”從“1”檔撥至“2”檔,。見圖(10)
2.用移圈具將機針“B” 的線圈挑起,放“A”線圈內(nèi),。見圖(11)
3.用移圈具將機針“C”剛脫下的線圈挑起,,并移入“B”機針上。見圖(12)
4.推動機頭,,繼續(xù)編織即可,。
圖片(10) 圖片(11) 圖片(12)
移圈有孔加針
1.將所需加的機針“A”從“1”檔撥至“2”檔。見圖(13)
2.用移圈具將機針“B”的線圈挑起,,放入“A”線圈內(nèi),。見圖(14)
3.推動機頭,,繼續(xù)編織即可。見圖(15)
圖片(13) 圖片(14) 圖片(15)
四,、減針
減1針
1.用移圈具將機針“A”的線圈挑起,,放入機針“B”的針舌內(nèi)。見圖(16)
2.將機針“A”退回至“1”檔,。見圖(17)
3.推動機頭,,繼續(xù)編織即可。 減1針的效果見圖(18),。
圖片(16) 圖片(17) 圖片(18)
減多針
1.用移圈具將機針“A”的線圈挑起,,放入機針“B”的針位。見圖(19)
2.將“A,、B”兩線圈退到針舌后面,,用手或移圈具輔助,把編織線放在針舌內(nèi)并編織,,使得“A,、B”并為1針。見圖(20)
3.重復“1”,、“2”的并針動作,,直至收針完畢。
4.檢查所有空機針是否退回“1”檔,。
圖片(19) 圖片(20)
雙向移圈減針
以上減針方法我們稱為“單向移圈”,。有時為使織物的邊緣更整齊、美觀,,減針時可以用兩枚移圈具,,作雙向移圈來減針,以求達到更好的編織效果,。
1.用第1枚移圈具將機針“D”的線圈挑起,。見圖(21)
2.用第2枚移圈具挑起機針“A、B,、C”的線圈,并向內(nèi)平移,,依序放人機針“B,、C、D”的位置,。見圖(22)
3.將第1枚機針的“D”線圈放回原針位,,這時“D”與“C”兩線圈重疊。見圖(23)
4.將空機針“A”退回“1”檔,,繼續(xù)編織即可,。 雙向移圈減針正面效果見圖(24),。
圖片(21) 圖片(22)
圖片(23) 圖片(24)
五、回形編織 (休止編織)
在本文中,,我們把部分織針在一定的行數(shù)內(nèi)逐步地,、均等地參加或暫停編織的局部編織,稱為回形編織,?;匦尉幙椧话阌糜谘澭舐N、帽子圓頂,、胸省,、上衣底邊圓擺、裙邊及肩部等,。
編織步驟及計算方法
1.將需回形編織的行數(shù)除以2,,得出回程數(shù)(每2行為1個回程)。
2.將需回形編織部位的織針數(shù)除以回程數(shù),,得出每1回程須加或減的1份針數(shù),,如果是雙向回形編織,需再除以2后(織物的兩邊),,才是每1份的針數(shù),。
3.將不參加編織的部分織針暫撥入“4”檔或不工作檔,并將臨近這邊的機頭回針手柄置于“一”,。
4.開始每一行程便撥動1次織針的來回編織,。 回形編織分為遞加編織和遞減編織,同時又有單向,、雙向編織之分,。無論是加減、單雙,,編織時,,每撥動完一次織針,都要將毛線在鄰近的一根織針上由下向上繞一下,,這樣可避免織物出現(xiàn)孔洞,。見圖(25)
圖(25)
回形單向遞加編織
每1回程只在織物的一邊加1份織針。 [例]女式開衫上衣底邊共50針,,現(xiàn)需回形編織為30針10行,。
1.將需編織的行數(shù)10÷2,得出的回程數(shù)為5,。
2.將需編織部位的30(針)÷5,,得出每1回程須加的1份針數(shù)為6針。
3.將回形編織一邊的30枚織針撥入不工作檔,。
4.開始編織,,每回到回形編織的一邊時,,便撥1份織針(6針)加入到工作狀態(tài),參加編織,,直至完成30針10行,。見圖(26)
圖(26)
回形雙向遞加編織
每1回程在織物的兩邊同時加1份織針。 [例]八片裙,,單片底邊共48針,,現(xiàn)需回形編織兩邊共32針8行。
1.將需編織的行數(shù)8÷2,,得出的回程數(shù)為4,。
2.將需編織部位的32針÷4,得出每1回程須加的針數(shù)為8針,。 再用8÷2,,得出每1份針數(shù)為4針,。
3.將兩邊暫不編織的各16枚織針撥入不工作檔。
4.開始編織,,每回到一邊時,,便撥1份織針(4針)加入到工作狀態(tài),,參加編織,直至完成32針8行,。見圖(27)
圖片(27)
回形單向遞減編織
每1回程只在織物的一邊減1份織針。 [例]褲腰共90針,,現(xiàn)需后翹的回形編織為45針10行。
1.將需編織的行數(shù)10÷2,,得出的回程數(shù)為5,。
2.將需編織部位的45針÷5,,得出每1回程須加的1份針數(shù)為9針,。
3.將褲腰其余的45針撥入不工作檔。
4.開始編織,,每回到回形編織的一邊時,,便撥1份織針(9針)加入到不工作檔,直至織完最后9針的2行,,再將90針一齊排在工作檔,編織褲腰邊,。見圖(28)
圖(28)
回形雙向遞減編織
每1回程在織物的兩邊同時減1份織針,。在編織中使用范圍較小,,一般用于泳裝及連及裙的胸省等。編織時參照以上方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