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系熱帶和亞熱帶作物,適宜20℃以上高溫多濕氣候,,發(fā)芽最低溫度為13~14℃,,要求土質(zhì)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
由于黃麻種子小,,頂土能力弱,播種時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頗為重要,。一般在上次收獲后,,及時將地耕翻整細耙平。
圓果黃麻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長果黃麻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種,,南方早于北方,。
苗期地上部生長慢,怕澇又怕旱,,故要勤于中耕除草和排水防澇,,早間苗,早定苗,。
麻莖韌皮組織內(nèi)含有初生纖維和次生纖維,初生纖維來自原分生組織,,纖維束長,,質(zhì)地柔軟品質(zhì)較好;次生纖維由形成層分化,,纖維束短品質(zhì)較差,,合理密植可增加初生纖維的比重,提高纖維品質(zhì),。
每畝有效株數(shù),,圓果黃麻以1.4萬株左右、長果黃麻以1.8萬株左右為宜,。6~7月間進入旺長期,,麻株生長迅速,每日生長5厘米左右,,宜早施重施追肥,,促使長莖桿。
現(xiàn)蕾開花后,,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在植株半花半果時,開花后半個月左右,,為工藝成熟收割期,。采種栽培的用原株留種或插梢留種,后者是在麻株現(xiàn)蕾時將梢部割下,,扦插留種,。一般于蒴果變?yōu)楹稚珪r,即可收割脫粒,。
癥狀:本病又稱黃麻葉斑病或斑點病,,黃麻全生育期皆可發(fā)生,主要侵染葉片,,以葉尖,,葉緣病斑為多見。葉斑近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黃褐色至褐色,,邊緣色較深,,病健部分界明晰,后期斑面上散生黑色小粒點,。
防治方法:
(1)收獲后及時深翻,,有助消滅病殘組織中的病菌,減少侵染來源,。
(2)常發(fā)病地區(qū)和重病田提倡實行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
(3)播用健康飽滿種子,,并做到適期播種,,防止過早播種。
(4)加強麻田管理:適當(dāng)增施有機質(zhì)肥和草木灰等鉀肥,,避免過施偏施氮肥,,整治排灌系統(tǒng),注意雨后清溝排漬降濕,;及時間苗,,清除弱苗,過密苗,。
(5)及早噴藥保護:可選噴12%球乳銅乳油5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或70%可殺得懸浮劑800倍液等,。苗期噴1~2次,;成株期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期噴施2~3次。
癥狀:黃麻細菌性角斑病主要侵害葉片,。被害葉片病斑多角形,,較細小(橫徑1~2毫米不等),,初呈水漬狀至淡褐色,,后轉(zhuǎn)呈褐色,數(shù)個小斑可相互連合為小斑塊,,嚴重時葉片角斑密布,,終致葉片局部乃至全葉干枯,易早落,,麻株正常生長大受影響,。
防治方法:
(1)常發(fā)病區(qū)注意尋找和換種抗病品種。
(2)避免連作,,有條件的產(chǎn)區(qū)最好實行麻稻水旱輪作,。
(3)播前宜進行種子消毒??捎棉r(nóng)用硫酸鏈霉素或新植霉素或88%水合霉素或20%速補可濕粉3000倍液浸種2~3小時,,撈起瀝干播種,。
(4)及早噴藥預(yù)防控病。
癥狀:本病患部表面病征表現(xiàn)為針尖大的小黑粒,,為埋生于皮層下的分生孢子器,。本病常引起麻苗成片倒伏枯死,成株遭莖枯,、根腐,,損失很大。
防治方法:
(1)選育和引種高產(chǎn)抗病良種,。
(2)積極改善耕作栽培技術(shù),。
防治方法:防治黃麻夜蛾應(yīng)在掌握蟲情及保護和利用天敵的基礎(chǔ)上采取物理防治與化學(xué)防治為主,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生物防治的綜合防治措施,。具體抓好下述環(huán)節(jié):
(1)加強蟲情調(diào)查,確定防治適期,。
(3)藥劑防治:掌握幼蟲3齡期前選噴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或21%滅殺斃4000~5000倍液,,1~2次,,噴勻噴足。
(4)生物防治:有條件的地方,,可人工釋放澳洲赤眼蜂(150個蜂包/公頃,,6000頭/蜂包,使其形成自然蜂群,,寄生率可達90%),。
紅麻對土地的要求不嚴格,最好選黑土層較厚,、土壤肥沃的地塊,。必須精細整地,以伏秋松耙整地為主,,以便吸納降水,。春天整地以耢耙為主,最好采取耢,、耙,、施肥、播種一條龍作業(yè),,以利抗旱保墑,。整地做到地面平坦,上虛下實,,沒有坷垃,。整地質(zhì)量差,,播種后不僅出苗慢,不整齊,,還容易引起“吊死苗”,。
早播延長了紅麻的有效生育期,可以增產(chǎn),。以0~5厘米處土溫穩(wěn)定在12℃時播種為好,。播種時應(yīng)抓住冷尾暖頭搶晴天及時完成。.播種量根據(jù)種子質(zhì)量決定,,發(fā)芽率在70%的種子,,每667平方米用種量1.5千克~2千克。
合理密植,,及時管理,,促苗早發(fā)。
每667平方米施肥總量尿素22千克,、二銨11千克,、硫酸鉀23千克(折合每667平方米純量氮12.1千克、五氧化二磷5千克,、氧化鉀7.6千克),。
春旱會影響麻苗生長和根系發(fā)育,定苗后結(jié)合追肥及時灌水,,做到邊追肥,、邊澆水,肥水結(jié)合,,促苗早發(fā),。
紅麻全生長期為120~150天,達到工藝成熟時,,應(yīng)采取人工貼地收割,,不應(yīng)留茬過高,以免影響產(chǎn)量,。
防治方法:
(1)加強種子檢疫,,防止將帶病種子引到無病地區(qū)。
(2)藥劑防治,。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100倍液浸種。隔3~4小時攪動1次,,在18~24℃溫度下浸24小時,,將種子撈起即可播種。如遇陰雨無法播種,可晾干備用,。
(3)選用抗炭疽病的品種,,建立無病留種田,選留無病種子,。結(jié)合間苗定苗,,拔除病株,帶出田外,,以減少侵染菌源,。避免偏施過施氮肥,適當(dāng)增施鉀肥,,提高抗病力,。雨后及時排水,嚴防濕氣滯留,。清除殘留病桿,,大面積輪作1~2年。
(4)發(fā)病初期噴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溴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天噴1次,,連續(xù)2~3次,。
防治方法:
(1)重病田實行輪作,,可與水稻,、玉米、芝麻等作物輪作1年以上,,以稻麻輪作效果最好,。收麻后清除病殘和雜草,集中燒毀,,破壞線蟲的主要越冬場所,。深耕改土、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有條件地區(qū)對地表10厘米或更深土層淤灌幾個月,可起到防止根結(jié)線蟲侵染,、繁殖和增長的作用,。
(2)化學(xué)農(nóng)藥防治:必要時穴施10%力滿庫GR。
防治方法:
(1)種子處理:播種前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100倍液,,在18~24℃下浸種24小時;也可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kg拌100kg種子,拌后貯存3~5天后播種,。
(2)選用抗病品種,,如7804、72-2等,。與玉米,、水稻等輪作1年,可消滅土壤中的灰霉病菌,。收獲后清除田間病殘,,深耕細作。合理密植,,及時中耕除草,,增強田間通風(fēng)透光性,搞好開溝排水,。
(3)發(fā)病初期噴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噴,或50%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防治方法:
①農(nóng)業(yè)防治,越冬幼蟲羽化以前,,處理玉米,、高粱、棉花等越冬寄主的莖稈是消滅越冬幼蟲,、壓低越冬蟲源基數(shù)的有效措施,。
②物理防治,黑光燈誘殺法,。高壓誘蟲汞燈,。
防治方法:
(1)種子處理,用種子重量0.5%的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拌種,。
(2)農(nóng)業(yè)防治,,清潔田園收獲后清除田間病殘組織,并進行深耕,,減少越冬菌源,。重病田實行輪作。
(3)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噴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1∶200倍式波爾多液。
防治方法:
(1)藥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5%的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或0.5%的20%稻腳青可濕性粉劑,或0.5%的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或0.5%的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2)農(nóng)業(yè)防治,,與甘薯、禾谷類作物輪作3年以上,,可大大減輕病害,。施足基肥,適當(dāng)晚播,,減少幼苗出土?xí)r間,,可有效減少發(fā)病。
(3)藥劑防治,,紅麻出土后遇陰雨天氣或發(fā)病初期可用以上藥劑800倍液防治,。隔5~7天噴1次,連續(xù)2~3次,。
緩慢生長期:需20-30天,,這一時期主要長根快,地下部分生長旺盛,,莖生長極慢,,需溫度10℃左右;
快速生長期:地上部分開始快速生長,,需20天左右,,這一時期決定工藝長度和麻莖粗細是決定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的重要時期,對水份和養(yǎng)份及光照要求都比較高,,光照時間越長,,麻莖越長;
3-5℃,,種子可以萌發(fā),,生長最適宜溫度是20-22℃,;
需水臨界期在快速生長至開花現(xiàn)蕾期,,這一時期需水份最多;
亞麻屬長日照作物,,每天需8-13小時以上的光照,;
亞麻對肥的要求不嚴,需肥少,要求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在2.7-5.3%,,適合于中性及微酸性的土壤,,PH值6.5-7.0為宜。
選擇濕潤保水保肥排水良好地表干凈的平川地,,旱情嚴重要選二洼地,,但必須能排澇,有條件的選擇距水源比較近的地塊,能灌溉或打井灌溉,不宜選擇黃土崗、山坡地,,土質(zhì)特別肥沃的地區(qū)應(yīng)選中等肥力的地塊種亞麻,。
施肥是亞麻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的重要措施。亞麻施肥要求早施肥,,施好肥,。從前茬培肥地力入手,把大量農(nóng)家肥施在亞麻前茬作物上,,既有利于前茬生長,,又為亞麻留下殘肥。
可畝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或8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克兌水50-60千克進行噴霧防治,;
畝用粉銹寧乳油30-40毫升兌水50-60千克噴霧,;
畝用25%功夫乳油16毫升兌水50千克或敵殺死1000-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④小地老虎
可選用菊脂類或有機磷殺蟲劑,,在幼齡期進行噴霧防治,,也可選用呋喃丹進行撒毒土防治。
苗齡在1.0~1.5年,,苗高60cm,,存葉35片,株重4kg以上,,無病蟲害,。
以有機肥為主,適當(dāng)增加磷,、鉀,、鈣肥,混合均勻,,溝施或穴施.
定植時間以3~5月為好,,低溫干旱季節(jié)不宜定植。嚴禁易生斑馬紋病的地區(qū),,在雨季和雨天定植,。株行距根據(jù)當(dāng)?shù)貧夂颉⑼寥婪柿?、栽培管理水平等而定,。一般大行?.5~4.0m,小行距1.0~1.2m,,株距0.9~1.2m,,每公頃4500株左右,。
防治措施:
(1)以農(nóng)業(yè)綜合栽培措施為主,藥劑為輔,;
(2)搞好以“治水”為主的麻田基本建設(shè),,對低洼、積水,、易發(fā)病的地區(qū),,要起畦種植,修剪防沖刷溝,、排水溝,、隔離溝,以防病害蔓延,;
(3)做好種苗防病工作,,外來種苗要經(jīng)過嚴格檢疫,苗期發(fā)病時要及時處理,;
(4)不要偏施氮肥,,要增施鉀肥,有斑馬紋病發(fā)生的地區(qū)麻渣必須經(jīng)過堆漚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
防治措施:
(1)調(diào)整割葉期,。莖腐病發(fā)生在高溫期.割葉采取避病措施,在不影響正常加工情況下,,將割葉期盡量安排在11月至翌年2月,;
(2)增加石灰,調(diào)節(jié)鉀,、鈣比例,。除正常施肥管理外,對病區(qū)適當(dāng)增施石灰,,以提高鈣含量,,增強植株抗性;
(3)藥劑防治:易發(fā)病田在高溫期割葉,,割葉后2d內(nèi)用40%滅病威150~200倍溶液噴割口,,每公頃用300kg藥液量。
防治措施:合理密植,,增施石灰或殼灰,,提高植株鈣的含量,,葉片鈣的含量達2.5%以上,;套種豆科作物,營造防護林,。
防治措施:施好施足鉀肥或火燒土,,禁止套種番薯或木薯等耗鉀作物,。
防治措施:增施石灰、殼灰或含鈣量較高的鈣肥,,降低土壤酸度,,以提高土壤和植株鈣的含量,從而達到防治效果,。
防治措施:可用1%波爾多液或用0.5%~1%多菌靈防治,。
防治措施:用40%樂斯本乳油1500倍,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40%樂果1000噴殺,,殺死媒蟲,,及時清除病株。
種植地最好選擇背風(fēng)向陽,、排水良好地區(qū),,但光照的強度不宜過強,低下水位低于1米不宜種植,。能適應(yīng)砂壤到粘壤,,但以土質(zhì)疏松的土壤生長最佳。
播種時間在三月上旬至四月上旬這段時間,,選擇市面條件作為苗床,,施足基肥,耙細整平即可進行播種,。
一般播種的發(fā)芽率在30%,,每畝播種量在1斤左右,播種時用細泥或草木灰進行拌種播種,,播種前澆一次透水,,播種后覆蓋一層細土和草木灰,再在上覆蓋一層稻草和農(nóng)作物秸稈,,保溫保濕,。
播種后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后,,隨著幼苗的生長,,逐漸揭除覆蓋物,待幼苗長出6片真葉時即可全部揭除,。
在苗期及時的進行間苗,,可使幼苗快速長出,提高產(chǎn)量,,一般在4葉期間進行一次間苗,,6葉葉進行第二次間苗,株距4-5cm,,每平米可種植400-500株,。
在間苗的同時,,可將病株、弱苗去除,,除去雜草,,噴灑藥劑防治病害蟲害,在此期間還有中耕1-2次,,及時松土,,一次在萌芽期,淺耕輔助出芽,,讓出芽整齊,,還有一層在封行期,中耕4-5cm,。
在覆蓋物揭除后,,應(yīng)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到3-4葉期可結(jié)合澆水適當(dāng)?shù)氖┓?,這時可以適量的施加一些尿肥,,每周一次,施加2-3次,。
當(dāng)幼苗生長到20cm左右時,,這時就要施加提苗肥,促進幼苗快速生長,,在60cm左右時重視一次長稈肥,,肥料一般以人畜糞尿、餅肥或尿素為主,,一般每畝施加人畜糞尿農(nóng)家肥1000kg,、餅肥100kg、尿素20kg,,在生長旺季可施加少量的硼肥,,可增加產(chǎn)量。
苧麻是多次采收的作物,,頭次采收在五月下旬或六月上旬,,頭麻采收要早,促使二麻早發(fā),,采收后重復(fù)以上的工作,。
同樣的間苗除草、肥水管理,,二麻一般在七月下旬,,采收后中耕、除草和施肥,,還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促使三麻的健康生長,。
三麻生長季節(jié)在夏末秋初,,病害較嚴重,,氣候變化較大,除了病蟲害,,還要伏旱和秋旱以及防澇措施,,三麻一般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可采收。
主要病害有:根腐線蟲病,、白紋羽病,、立枯病、青枯病,,此外,,還有炭疽病、角斑病,、褐斑病,、苧麻疫霉病、苧麻莖腐病,。
蟲害有:夜蛾,、赤蛺蝶、黃蛺蝶,、天牛,。為害苧麻的金龜子,主要有銅綠多龜子,、大黑金龜子,、黑絨金龜子,此外,,還有丑蛺蝶,、銀紋夜蛾、卷葉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