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立案標準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含義是指與起訴案件的訴訟標的有直接有利害關系,,或者說,,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人身權,、財產(chǎn)權利或其他權益直接遭到他人的侵害或者直接與之發(fā)生了權利,、義務歸屬的爭執(zhí)。
2,、有明確的被告
所謂明確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訴必須明確指出被告是誰,也就是要明確誰侵害了他的民事權益,,或者誰與原告發(fā)生了民事權益的爭議,。但是需明確的一點是,法律只要求“有”明確的被告,,而不論所列的被告是否適格,,也就是說即使當事人告錯了人,在立案階段,,法院不進行審理和查明,,因此,,并不妨礙訴訟的成立。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原告要求人民法院予以確認或保護的民事權益的內(nèi)容和范圍應當明確,、具體,,請求人民法院保護什么、支付什么,、反對什么,、確認什么等應清楚、明白,,不能模棱兩可,。事實和理由是指原告必須向人民法院陳述的“案件事實”和“證據(jù)”以及支持該訴訟請求的理由。法律要求原告持有事實理由,,就是要求原告說明民事法律關系發(fā)生,、發(fā)展、變更,、消滅的情況及所持的觀點,、理由,并提供有關證據(jù),。至于原告的理由是否成立,、證據(jù)是否充分,、確鑿,,法院在立案審查階段不問。
4,、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原告起訴的案件應該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也就是說,應當屬于由人民法院主管,,人民法院依法有權對這一案件進行審判,。另外,接收訴狀的法院必須對該案有管轄權才能正式受理該案件,。
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區(qū)別
1,、民事案件為自訴案件,而刑事案件一般為公訴案件,。
2,、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一般在3年,而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是具體的該犯罪行為有可能涉及的罪名的量刑檔次的最高期限,。
民事案件類型
(1)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因財產(chǎn)權而發(fā)生的糾紛,,多數(shù)指對財產(chǎn)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所發(fā)生的糾紛,;
(2)公民之間因買賣、租賃,、借貸,、贈與、典當?shù)群贤袨槎l(fā)生的糾紛以及繼承遺產(chǎn)所引起的糾紛,。
(3)因不當?shù)美?,無因管理等所產(chǎn)生的債務糾紛以及損壞財產(chǎn)引起的賠償糾紛。
(4)因人身權利引起的糾紛,,這主要是指侵害公民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和肖像權,。
(5)因侵害公民的發(fā)明權(專利權)、著作權(版權)而引起的糾紛,。
(6)婚姻家庭引起的糾紛,,主要有離婚以及因離婚引起的財產(chǎn)分割、子女撫養(yǎng)方面的糾紛,,家庭成員間的贍養(yǎng),、撫育、扶養(yǎng)等糾紛,。
(7)因經(jīng)濟合同,、企業(yè)勞動用工、企業(yè)承包,、土地承包,、相鄰權等引起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