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者狂熱是什么意思
皈依者狂熱,,又名皈依者效應,是一種心理學名詞,,指的是后加入某一陣營的人,,往往比天生就處于該陣營的人對本陣營更加忠誠、更加狂熱,,用中國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二鬼子比真鬼子還壞”,,簡而言之,,就是新入教的教徒往往比資歷老的教徒更狂熱、更虔誠。
皈依者狂熱的例子
現在的華裔美國人中,,“皈依者狂熱”心理尤為普遍和顯著,。尤其是目前中美兩國的博弈愈發(fā)激烈,這些華裔美國人就要更加激烈地和自己的母國撇清關系,,來展現自己“美國人”的一面,,從而融入美國主流社會。而在這一過程中,,不少華裔美國人過于追求展現自己的“美國人”屬性,,因此便直接和美國右翼保守勢力走到了一起。這些人中有很多在背叛祖國,遭到了美國的不公正對待后,,反而會將矛頭瞄準祖國,,這種行為被稱之為皈依者狂熱。
比如說,,英國的餐桌禮儀是來自于法國的,,但后來英國人對餐桌禮儀的狂熱程度是遠遠勝過法國人。據說英女王宴請的時候,,放餐具居然要用游標卡尺精確測量,。法國人就反過來笑話他們,說你們英國人飯菜那么難吃,,把飯菜做好吃點比什么不強啊,。
再比如說,清朝初年搞剃發(fā)令,,讓漢人剃頭梳辮子,,所謂“留發(fā)不留頭,,留頭不留發(fā)”。這提議者誰啊,?漢人,叫孫之獬,。他們是要用這種狂熱來證明自己對新信仰的忠誠,。
為什么會皈依者狂熱
新來者更狂熱,可能因為原有組織中的利益分配已經確定,想要獲得蛋糕,,就必須表現出比“老人”們更加熱愛這個組織,。另外也有可能是對新世界的焦慮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繼而是認知失調導致的行為極端化,越是新來的,越要向自己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除了表現忠誠,,還有一種原因,他們在用這種狂熱“說服”自己的加入是正確的,。另外一種可能性是他們不是為了表現什么,,只不過人在接受一種新東西(或者環(huán)境)的時候會有一個“蜜月期”,情緒昂揚,,這是大腦為了幫助自己更快更好地調適而采取的策略,,表現在行為上就是人會有點“狂熱”。
這應該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普遍現象和必經的過程,,尤其是年輕人,。智者會隨著經歷和見識的增長,不斷把自己接收的所有觀點進行碰撞融合,,狂熱—懷疑—否定,,否定之否定,最終達到羅胖說的“腦海中能同時保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而不影響其正常行事”的生命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