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堂山,,又稱鼓山,,長21公里,寬5公里,,滏陽河發(fā)源于其中,,自古是風景游覽勝地。響堂山最出名的莫過于響堂山石窟,,其主要代表了北朝晚期北齊一代的佛教造像藝術,,被學術界譽為“北齊模式”。響堂山石窟最初開鑿于北齊時代(公元550—577年),,以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鑿?,F(xiàn)存有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龕,大小造像5000余尊,,還有大量刻經,、題記等,石窟均營鑿在山清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鼓山最優(yōu)質的石巖中,。石窟幽深,人們在山洞里擊掌甩袖,,都能發(fā)出宏亮的回聲,,故名“響堂”。位于北響堂第三窟旁的《唐邕刻經碑
...》,,其藝術和歷史價值與王羲之的《蘭亭序》齊名,,買購網(wǎng)小編覺得最值得一看。
【展開全部】
【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