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殿(The Hall of 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新建宮門路19號頤和園東宮門內(nèi),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名勤政殿,,清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重建,改名仁壽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住頤和園期間臨朝理政,,接受恭賀和接見外國使節(jié)的地方,是頤和園聽政區(qū)的主要建筑,。
仁壽殿坐西向東,,建于漢白玉高石基上,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周圍有廊,兩側(cè)有南北配殿,。仁壽殿為卷棚歇山頂,,上覆灰瓦,脊上有吻獸,。檐下匾額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仁壽殿”三字,,內(nèi)檐匾額為“海涵春育”“大圓寶鏡” 。
1961年3月4日,,包含仁壽殿在內(nèi)的頤和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瑞獸麒麟
仁壽殿前有一只蹲在石須彌座上的銅制怪獸,,龍頭、獅尾,、鹿角,、牛蹄、遍體鱗甲,,即為傳說中象征富貴吉祥的麒麟,。
殿前陳設(shè)
仁壽殿前對稱陳列著一對銅龍、一對銅鳳,、一對銅缸和兩對銅鼎式爐,,這是突顯清代皇家威儀氣派的特殊陳設(shè)。銅龍,、銅鳳均為空腹,,是帝后舉辦朝會時點燃檀香之用,,當(dāng)腹內(nèi)燃起檀香時,香煙即從龍,、鳳口中裊裊冒出,。在中國古代以龍象征皇帝,鳳象征皇后,,習(xí)慣的設(shè)置是龍居中間,,鳳靠邊側(cè)。但慈禧掌權(quán)后,,便將龍鳳位置顛倒,,“鳳在上,龍在下”,,以顯示她的權(quán)威,。
峰虛五老
仁壽殿院中有五塊太湖石,峰名“峰虛五老”,。院中石高約4米,,院四周的四塊石色暗孔奇,象征一年四季,,五塊湖石象征廬山勝景五老峰,,喻意長壽,所以稱“峰虛五老”,。石頭上刻有乾降甲子夏日詩詞一首,。詩曰:“林瑟瑟,水冷冷,。溪風(fēng)群籟,,山鳥一聲鳴?!贝耸菆A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水木明瑟”的舊物。
配殿
仁壽殿的南,、北配殿均建于漢白玉石高臺基上,,面闊五間卷棚歇山式屋頂。明間有垂帶式六步臺階,,有后罩房及前后廊,。彩畫和璽瀝粉金龍、杭心角梁斗科刷綠,,瀝粉貼金,,邊椽頭彩畫龍眼寶珠,正檐椽頭瀝粉貼金萬字,,地面鋪金磚,。兩側(cè)各有圓形露陳墩一對,。
1961年3月4日,包含仁壽殿在內(nèi)的頤和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仁壽殿位于仁壽門內(nèi),,是仁壽殿建筑群的正殿,坐西向東,,建于漢白玉高石基上,,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周圍有廊,,兩側(cè)有南北配殿。仁壽殿為卷棚歇山頂,,上覆灰瓦,,脊上有吻獸。檐下匾額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仁壽殿”三字,,內(nèi)檐匾額為“海涵春育”“大圓寶鏡”,,“大圓寶鏡”意為為政者智慧如同大圓寶鏡,可以洞察一切,。仁壽殿殿柱都涂有紅漆,,門、窗皆為朱紅色,。仁壽殿所用的門為規(guī)格最高的隔扇門,。門以四扇為一組,上半部分采用菱花格心,,裙板和絳環(huán)板上浮雕如意紋,。中間兩隔扇門對開,隔扇門四角及兩側(cè)中部雕花貼金,,前面有簾架,,左右兩扇隔扇門為反方向開。仁壽殿的窗為檻窗形式隨門,,上下兩扇,,菱花格心,四角雕花貼金,。
殿內(nèi)高懸金字大匾“壽協(xié)仁符”,,意為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殿內(nèi)前柱匾“安樂延年”,,殿內(nèi)后柱楹聯(lián)“金馬曉明珂風(fēng)清蘭苑,,銅龍晴轉(zhuǎn)漏日永蓬壺”。仁壽殿內(nèi)布置為皇家宮殿特定的陳設(shè)形式,。清漪園時期,,殿內(nèi)正中設(shè)紅金漆鬧龍照背,、寶座、地平,、宮扇,,地平前安設(shè)高足香幾,上設(shè)象足鼎,。兩梢間安放有8座楠木書格,,格內(nèi)放置《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左書格前停列四面玻璃涼車1輛,,右書格前停列炮車1輛,。殿前兩邊安置石座有蓋三足銅鼎4件。
現(xiàn)仁壽殿辟為宮廷原狀陳列展覽,,基本沿用清光緒時期的面貌,。明間正中有地平床,臺前和臺左,、右三面設(shè)有木欄臺階,,臺上設(shè)有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朝會大臣的寶座,,寶座由紫檀木精雕而成,,椅背上雕有九條金龍。寶座前有御案左右設(shè)有孔雀羽掌扇,,后有鑲著帖金框架的“壽”字屏風(fēng),,屏風(fēng)上雕有200多個用不同書法寫成的壽字。仁壽殿內(nèi)部裝飾突出“喜”“壽”的主題,,在南北暖閣山墻上分別掛有條幅,,上書一個大“壽”字,而在壽字的四周和空檔內(nèi)共畫了100只形態(tài)不同的蝙蝠,,寓意“百福捧壽”,。仁壽殿四周房檐的滴水瓦上也刻上了壽字圖案,兩側(cè)各78個,,前后各128個,,共計420個壽字。此外,,殿堂內(nèi)還擺設(shè)有景泰藍鳳凰,、鶴燈,、甪端熏爐等用品,。
地理位置
仁壽殿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新建宮門路19號頤和園東宮門內(nèi)。
開放時間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20:00(19:00停止入園),;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6:30—19:00(18:00停止入園),。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讓你隨時都能領(lǐng)略到這座古老宮殿的魅力。
交通路線
公交
北京市內(nèi)乘坐303,、332,、346、584路公交車,,在頤和園站下車前往,。
地鐵
北京市內(nèi)乘坐地鐵4號線,在北宮門站下車前往,。
駕車
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政府距離仁壽殿約8.3千米,,駕車約19分鐘。
特色小吃
在仁壽殿景區(qū)內(nèi),,游客可以品嘗到許多特色小吃,,如豌豆黃、驢打滾,、艾窩窩,、炒肝、灌腸等,。此外,,還可以嘗試一些有名的北京菜,如北京烤鴨,、京醬肉絲等,。
游玩亮點
在仁壽殿區(qū)域,你可以欣賞到眾多珍貴的古樹,,其中有一百多年的槐樹和古楸樹,。特別是在七月流火之際,這些古樹盛開的花朵將為你呈現(xiàn)出一幅壯觀的景象,,讓人陶醉其中,。
置身于仁壽殿的寧靜氛圍中,不妨嘗試細細傾聽這些古樹的聲音,。它們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變遷,,仿佛每一片葉子都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在這里,,你能感受到寧靜與歷史的交融,,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輝煌的年代。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勤政殿始建,。
清咸豐十年(1860年),勤政殿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勤政殿重建,,改名仁壽殿。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下旨,,按故宮慈寧宮內(nèi)金龍寶座的樣式將仁壽殿內(nèi)寶座改為細雕九龍硬木燙本色臘,圍屏,、地平也與寶座相配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仁壽殿辟為宮廷原狀陳列展覽,,原殿內(nèi)的文物,、圖書、家具,,除在殿內(nèi)展出外,,大部分收入文物庫房保存。
2006年,,仁壽殿進行修繕,。
景點故事
仁壽殿后藏著三座宏偉的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蕓館,。它們分別是慈禧,、光緒以及后妃們的居所,每一處都充滿了皇家氣派,。
樂壽堂前的牌匾由光緒帝親手書寫,,堂內(nèi)陳列的銅鹿、銅鶴和銅花瓶,,寓意著“六合太平”,,而那銅鹿口中的鞭繩,更是象征著慈禧太后的權(quán)威,。
庭院內(nèi),,一尊形似靈芝的巨石格外引人注目,上刻乾隆帝手書的“青芝岫”,,這便是來歷頗深的敗家石,。而樂壽堂庭院內(nèi)還植有兩株玉蘭和一棵柿子樹,寓意著“玉堂富貴,、柿柿如意”,。
玉瀾堂則是光緒皇帝的寢宮,這里曾發(fā)生過著名的“戊戌政變”,,光緒皇帝被囚禁于此,。如今,墻闌依舊肅立,但附近的夕佳樓景致卻顯得閑逸寧靜,。
過邀月門,便是一條長達700多米的長廊,,長廊上的枋梁上繪有8000多幅彩畫,,被譽為“世界第一廊”。這里曾是慈禧太后游覽園中景色,、休息乘涼的地方,。
遙望西堤,柳蔭下的十七孔橋橫臥湖上,,與西湖的蘇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昆明湖的西堤不僅美觀,更體現(xiàn)了乾隆帝對西湖的鐘愛以及提倡的老子無為思想,。
在長廊內(nèi)側(cè),,一位衣衫華麗的女子正輕搖玉扇,仿佛儀態(tài)端莊的蘭貴人朝我走來,。這一幕,,讓人不禁陷入對慈禧太后一生的遐想。
慈禧太后的一生充滿了爭議,,但她也曾在清華園修建清華學(xué)堂,,興建女學(xué)、新學(xué),,并提倡廢除纏足陋習(xí),、滿漢不能通婚的政令以及禁吸鴉片。這些無疑是她風(fēng)云變幻的一生中朵朵生動明麗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