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如亭位于頤和園新建宮門以南的東堤上,,在十七孔橋東端,。建筑形態(tài)舒展穩(wěn)重,氣勢雄渾,,與十七孔橋及南湖島在空間上互相映襯,,搭配得天衣無縫。清漪園時期,,南湖島上建有三層的望蟾樓閣,,望蟾樓閣與東堤上的廓如亭、水面上的十七孔橋共同構(gòu)成了高樓,、長橋,、巨亭,起伏有序,,頗為壯觀的巨型風景,。
每年的3月到8月,是北京雨燕飛抵北京繁育的時間,。雨燕棲息在適宜建巢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橫梁的縫隙中,。非常適合北京雨燕棲息筑巢繁殖。頤和園的廓如亭每年都吸引大量雨燕在此筑巢,、繁殖,,是園內(nèi)雨燕較為集中的區(qū)域。
面積約130平方米的廓如亭,,由內(nèi)外三圈共40根柱子支承,,其中24根為圓柱,16根為方柱,,頂部重檐八脊攢尖圓寶頂,。
廓如亭有八角重檐,坐北朝南,,建筑面積384.95平方米,,柱高4.29米,周圍有:八方重檐八脊攢尖頂,,籠花板,,下檐周圍雀替。藻井天花,,有十六吻獸,,平面呈八方形,每面顯三間,,大木六凜,,斗拱上檐周圍廉仿凜上 全部飾以旋子大點金彩畫,。一層面東外檐下懸掛匾額:廓如亭。亭內(nèi)金磚地面,,內(nèi)外由三圈24根圓柱和16根方柱支承,,青石柱礎(chǔ),圓柱下為八角形,。前后檐八面相同,,外圍有坐凳。亭四周建有八方形的月臺,,邊長11.1米,。環(huán)繞月臺砌著1米多高的宇墻,宇墻四面各建一座木柵欄門,?;⑵な_明石角柱臺基,垂帶式臺階,。亭內(nèi)仿梁上現(xiàn)掛八塊木匾,,其中兩塊為乾隆皇帝的手書詩句,六塊是光緒時期大臣為廓如亭童身度作的,,其內(nèi)容摘自《文心雕龍》中的部分辭句,,用來歌詠景色,贊美時政,。
全年免費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30-18:00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7:00-17:00
東宮門-仁壽殿-文昌閣-銅牛-廓如亭
北宮門-蘇州街-宿云檐城關(guān)-石舫-長廊-文昌閣-銅牛-廓如亭
新建宮門-銅牛-廓如亭
廓如亭始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當時的東堤尚無園墻,廓如亭不僅能四面觀景,,還有守護園林的作用,。
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修廓如亭,,沿用了清漪園時的舊名,。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粘修重檐廓如八方亭一座,,補齊間有無存裝修,。八方月臺一座并東西南面踏跺兩座,周圍押面上宇墻粘修補安棚,,木裝修找補畫活,。內(nèi)檐細裝修除新做其余水磨光亮具新。
1951年整修,。
1955年油飾,,為節(jié)約大赤金,金線大點金改為墨線大點金,。
1963年安裝避雷設備,。
19世紀80年代及90年代多次整修油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