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壽堂(The Hall of Joyful Longevity),,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新建宮門路19號頤和園內(nèi),,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改建,,成為慈禧太后在頤和園內(nèi)的居住之地。
樂壽堂是一組前后兩進,,東西各有一跨院的大型四合院落,。清漪園初建時,,樂壽堂為兩層建筑,是乾隆帝侍奉母親休息的地方,。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重建時,,將樂壽堂改為單層建筑,并成為慈禧太后在頤和園內(nèi)的寢宮,。
1961年3月4日,,包含樂壽堂在內(nèi)的頤和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木自親殿
水木自親殿是樂壽堂的正門,,面闊五間,,單層穿堂殿,前后有廊,,歇山式屋頂,,井字天花,繪旋子彩畫,。
龍燈桿
殿外湖邊豎立著一座龍燈桿,,雙木柱,上繪金色云龍,,上托半圓形透雕龍紋的鍍金銅梁,,兩個龍紋奉著一個紅色銅珠,銅珠下有滑車,,夾桿石0.64米見方,,高1.3米。清光緒年間,,每天晚上太監(jiān)會用滑車在龍燈桿上吊起一架汽燈,,照亮昆明湖面 。
青芝岫
樂壽堂一進院內(nèi)有一塊巨石放置在石座上,,是乾隆皇帝命名的“青芝岫”,。園中種植玉蘭、海棠樹和牡丹花,,取“玉堂富貴”之意,。
殿前陳設(shè)
樂壽堂階兩側(cè)對稱擺放一對制鹿、銅鶴和銅花瓶,,取“六合太平”之意,。
配殿
樂壽堂兩側(cè)有東西配殿,均為面闊五間的穿堂殿,。殿前有廊,,并與院中走廊相通,構(gòu)成環(huán)院走廊,。東配殿檐下懸掛“舒華布實”匾額,,西配殿的檐下懸掛“仁以山悅”匾額,。
罩殿
樂壽堂后院北側(cè)有九間罩殿,面闊九間,,前有走廊,。在清漪園時陳設(shè)眾多文物;頤和園時,是收藏慈禧太后所穿衣物及所用珍寶,、首飾的房屋,。
地理位置
樂壽堂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新建宮門路19號頤和園內(nèi)。
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nèi)乘坐303,、346路公交車,,在頤和園站下車前往。
* 地鐵
北京市內(nèi)乘坐地鐵4號線,,在北宮門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政府距離樂壽堂約7.8千米,駕車約15分鐘,。
樂壽堂是一組前后兩進,,東西各有一跨院的大型四合院落。清漪園初建時,,樂壽堂為兩層建筑,,是乾隆帝侍奉母親休息的地方。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重建時,,將樂壽堂改為單層建筑,,并成為慈禧太后在頤和園內(nèi)的寢宮,。
樂壽堂建筑平面呈“十”字形,,面闊七間,進深兩間,,前出抱廈五間,,后出抱廈三間,面積達300多平方米,,正殿檐下懸光緒手書“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中間為起居室,西套間為寢宮,,東套間為更衣室,,各分成里外套間。起居室內(nèi)中間陳設(shè)著紫檀木雕刻的寶座和御案,,在其后有十五折的用象牙和螺鈿鑲嵌的玻璃屏風,。寶座兩側(cè)還插列有孔雀羽毛掌扇,御案兩端放兩只直徑1米的青花果盤,,在臥室四角各放一個鍍金九桃銅爐,,在中間還有兩張八仙魚桌,,是用金星紫檀木制造的,桌面為兩層玻璃結(jié)構(gòu),,夾層鑲嵌著用象牙和檀木雕鏤的亭臺樓閣,、山水人物,其下為方形魚槽,,可放養(yǎng)金魚,。殿內(nèi)還有雕龍立柜、廣繡百鳥朝鳳座屏,、五彩玻璃吊燈及用翡翠,、珊瑚、象牙,、珍珠制成的各種工藝品,。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樂壽堂始建,。
清嘉慶七年(1802年),,樂壽堂修葺。
清咸豐十年(1860年),,樂壽堂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樂壽堂改建,。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樂壽堂重修。
中華人民共和園成立后,,樂壽堂辟為宮廷原狀陳列,。
名字由來
樂壽堂原為乾隆時期的清漪園建筑,本是乾隆為慶祝母親孝圣憲皇太后60大壽而建,?!皹穳厶谩钡摹皹穳邸倍殖鲎浴爸邩罚收邏邸?。
傳說軼事
樂壽堂院內(nèi)有一塊巨石,,名“青芝岫”,俗稱“敗家石”,。這塊所謂的“敗家石”產(chǎn)自北京西南房山區(qū),,是明朝官員米萬鐘發(fā)現(xiàn)的。米萬鐘欲將此石搬到北京府內(nèi)收藏,,可是石頭太大太重了,,人抬不起,馬拉不動。米萬鐘便雇用百余人,,開山鋪路,,又在路旁每隔三里打一眼小井,五里打一眼大井,。在嚴冬以水澆路,,大道一直修到了房山大石窩,用四十匹馬拉著巨石在結(jié)冰的路面上滑行運輸,。米萬鐘為運這塊大青石,,花了不知多少錢,當巨石被運到平原區(qū)域的良鄉(xiāng)時,,不少朝中官員和文人都慕名去欣賞這塊巨石,,這一盛況也驚動了魏忠賢私黨。魏忠賢手下私黨名列五虎之一的倪文煥假造罪行,,誣害米萬鐘,,使他獲罪丟官,這塊巨石從此被擱置在良鄉(xiāng),,中止運送,。米萬鐘生怕說出實情會惹出更大禍患,就假托因運石財力耗盡,,只好丟棄路邊,,而后人們越傳越出奇,就把這塊巨石叫做“敗家石” ,。
米萬鐘身后,,這塊石頭被棄放在原地。百年之后,,乾隆皇帝到西陵祭祖歸來,,走到良鄉(xiāng)看到了這塊姿態(tài)不凡的“敗家石”,并對其贊不絕口,,愛不釋手,,他如獲珍寶,,欲將其移到頤和園中,。當時樂壽堂的正門“水木自親”已經(jīng)修好,為了將“敗家石”運進樂壽堂,,乾隆皇帝不惜拆墻破門,,將其安放在樂壽堂前,又在它左右分別豎起了兩塊形狀別致的柱狀太湖石,,以烘托之,。皇太后得知此石來歷后道:“此石既敗米家,又破我門,,其名不祥,。”因此大為不悅,。乾隆把此石置在樂壽堂后,,經(jīng)常觀望欣賞,考慮到母親的諱忌,,根據(jù)此石的形狀和潤色,,取意石巖突兀如青芝出岫,起名“青芝岫”,,并將三個字刻在石頭上,,又揮筆題寫了“神瑛”“玉秀”四個大字。
1961年3月4日,,包含樂壽堂在內(nèi)的頤和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