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永昌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
公布時間:2011年8月17日
在溫州市龍灣區(qū)永中街道永昌,。是明代抗倭寨堡,。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邑人王叔果,、叔杲等倡議興筑,,以防倭患。堡呈長方形,,南北長778米,,東西闊445米,,高8米,,基闊3.9米,周長2688米,,有陸門4座,水門4座,,中引渠,。內外壁用塊石斜壘,,中夯雜土.堡內二渠貫穿南北,,可通舟揖,,渠上架有數(shù)座石橋。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毀,,現(xiàn)堡內民居櫛比,,商鋪井然,。除西面和東面南部城墻殘缺,、東城樓早毀以及城垛被破壞
外,其余尚完整,。1982年以來,,南北城門旁城垛,、城樓已經(jīng)修復。
歷史來歷
永昌堡的來歷要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間,,當時沿海倭寇猖獗,,永嘉場鄉(xiāng)民時遭焚掠。二都英橋里王叔果,、王叔杲兄弟倡議集資筑堡自衛(wèi)。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冬動工,,用石塊斜壘城墻內外壁,,中間夯土,,城基約3.9米,高4米多,。歷時一年建成,。城呈長方形,南北長738米,,東西距445米,,周長23656米,,環(huán)以護城河。東南西北設陸門環(huán)海,、迎川、鎮(zhèn)山,、通市,,門將砌青磚,,設防有閘,,門二重,城門上設譙樓,。城內開二渠,,俗名上河、下河,,引水入城,,貫穿南北,。
上河向西開五浹:西宅、狀元,、三房,、西門,、上倉;下河向東開五浹:撲樹,、經(jīng)魁,、御史、板橋,、圣門,。上河置南水門、會秀,、汫頭,、左昌、世裔,、北水門七橋,,下河置南水門,東門,、東昌,、北水門四橋,造型各異,,風采多姿,。
永昌堡建成后,為抗擊倭寇的入侵和保護當?shù)厝嗣竦陌踩鸬搅酥匾淖饔谩?/p>
景點概況
永昌堡,,始建于明嘉靖37年(公元1558年),,明代,,溫州沿海備受倭寇侵犯,,永強抗倭首領王沛、王德叔侄犧牲,。當時由王叔果,、王叔杲兄弟會同族中父老費時13個月捐金7000余金修建而成,用于抵抗倭寇入侵,,是當時沿海重要的抗倭重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團結抗倭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怕犧牲的高尚品格。
永昌堡城
永昌堡整座城墻雄偉壯觀,,不可盡言,。南北長達778米,,東西長445米,城高8米,,基寬3.9米,,周長2688米。城中有城堞908個,,敵臺13座,,具有極強的防御功能。城堡整體布局合理,,設有四座城門,、四座水門。城外四周有護城河環(huán)繞,,城內開了二條南北走向的河流,,上河寬13米,下河寬8米,。河上筑有坡式的會秀橋,、蛙式的聯(lián)芳橋、直通式的井頭橋等形式各異的橋梁,,以利鄉(xiāng)民通達。兩岸以方塊花崗石斜筑,,以利水陸交通,、灌溉、浣洗,。堡內原有水田100多畝,,危急時可生產(chǎn)自救,不怕久困,,以促進軍民兩安,,可見當時經(jīng)劃之妥善,謀深而慮遠也,。
永昌堡現(xiàn)存有都堂第,、狀元府第,、圣旨門巷、世大夫祠,、布政司祠,、青石門臺、花園古井,、洞橋底40號,、御史巷12號、大派宗祠,、樓下派宗祠,、狀元里6號等多處古民居、祠堂,,及多座古橋梁,,均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永昌堡不但建筑雄偉,、布局合理,,而且學風濃厚、人才輩出,,歷數(shù)百年而不衰,。列進士者13名、武狀元1名,、傳臚1名,、副榜4名、舉人30名,、膠癢900名,,著作達150多部,是明清時溫州的一個文化中心,。
永昌堡的地方特點
永昌堡的地方特點:一是兼具軍事色彩和人居生活色彩的私家抗倭城堡,;二是明代溫州地區(qū)具有豐厚人文內涵的文化中心;三是具有明代建筑特色的濱海型浙南水鄉(xiāng),。
永昌堡的環(huán)境
永昌堡環(huán)境優(yōu)美,,一進有石碑樓,內有民族英雄塑像,,有瞻仰亭,、圣旨坊、永昌堡平面圖,;二進設永嘉場王半場主題展覽,,分“城堡”、“文化”、“名人”,、“民俗”四個主題展廳,,中堂有永昌堡歷代名人肖像等。后面還有圖書館,,館內珍藏了寶貴的文史資料,,存放有政治、經(jīng)濟,、交通,、國防、名人著作,、百科叢書,、地方文獻等2萬余冊書籍,還訂有十多種報刊,、雜志,。北首還有一個文化公園、古炮臺等,。
現(xiàn)永昌堡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國防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東海文化明珠”,,溫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陣地,龍灣區(qū)外宣基地,。永昌堡的愛國主義教育現(xiàn)以永昌博物館和城墻,、城樓等為載體向來賓宣傳其內在的愛國主義的精神。
永昌堡自1994年被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至今,,受教育人數(shù)近30萬人次,,本基地對學校、共青團,、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在節(jié)假日或紀念日中組織的活動實行免費或優(yōu)惠。對中小學生,、軍人,、實行免費參觀。年接待人次1.5萬,,年接待未成年人3000-4000人次。
文化內涵
永昌堡位于溫州市東南約25公里的永中街道新城村,。嘉靖間王氏族人王沛,、王德先后為抗倭而亡。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王叔果、王叔杲兄弟率眾筑永昌堡,。嘉靖四十年遭臺風毀,,王叔杲修葺。道光間及民國時,,又是修造,。堡南北長757米,東西闊449米,,總面積33.98萬平方米,。設陸門四座,水門四座,,敵樓十二座,,城堞口九百零五個,外有護城河,。堡內古建筑包
括: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王氏祖祠,;萬歷二年(1574年)的布政司祠、萬歷四年(1576年)的世大夫祠,;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的都堂第,;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的狀元第;王紹志故居及明,、清民居四十座,,總建筑面積2.33萬平方米。墻內外壁用塊石疊砌,,內填沙石,。永昌堡城池堅固,多次抵御倭寇進犯,。建筑保存較完整,,富于地方特色,有很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城體內外壁由塊石斜疊砌,,內填亂石灌以沙土而成。現(xiàn)存上渠,、下渠,;明代石橋14座;狀元第,、都堂第,、王紹志故居、上倉坦,、下倉坦,、王氏祖祠、世大夫祠、布政使祠,、樓下派祠,、青石門臺和明、清民居30多座,,還有為長期抗倭用作生產(chǎn)自救的稻田150多畝,。永昌堡在明代為浙南地區(qū)文化中心,永昌堡內文化內涵豐富,,名人輩出,,明清以降,出現(xiàn)狀元1名,、榜眼1名,、傳臚1名、進士18名,、舉人60多名,,著述100多部。
溫州永昌堡雄偉壯觀,,南北長778米,,東西長445米,城高8米,,周長2866米,,堡內11座造型、色彩各異的明代石拱橋與上下二河相呼應,,其狀元府,、都堂第、王紹志故居等18幢明清年代古民居更襯托出城堡古色古香的韻味,。素有“江南故宮”之稱的永昌博物館更為曠世一絕,。永昌堡是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國防科學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汁原味的古代景觀吸引了各地的旅游愛好者。
歷史淵源
永昌堡位于溫州市龍灣區(qū),,甌江南岸,,瀕臨東海,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永中鎮(zhèn)一片密密麻麻的民宅中,永昌堡至今仍依稀可見當年方方正正的布局,。這座南北長778米,,東西長445米的城堡,,除去南面的部分外,一道高約8米的石壘城墻,,以及東南西北四座城門,如同忠實的衛(wèi)士默默地堅守著,,任憑幾百年的風雨滄桑,,無怨無悔,堅如磐石,。南北兩座城門旁還有一道水門,,一大一小兩條河自南向北從永昌堡的中心橫穿而過,數(shù)不清的東西流向水道,,巧妙地構成了水上交通網(wǎng)絡,,又為水鄉(xiāng)城堡增添了幾分江南的嫵媚。
堡內御史巷1號都堂第建于明代隆慶年間(1570年),,是當時督察院僉都御史王諍的故居,,三面臨水,被專家稱作“典型的明清東南沿海水鄉(xiāng)人家布局”,。今天我們仍可看到,,都堂第的檐廊、窗欞等都按“修舊如舊”原則,,恢復原有格局,,保留了明代“明”風“明”韻,十分簡潔明了,。
永昌堡像都堂第這樣的古宅還有40余處,。這里住著3000余名居民,其中王姓的特別多,。如今他們把這座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占地13余畝的祠堂利用起來,不僅辦圖書館,,還開設了風情民俗室,、鄉(xiāng)賢紀念室、抗倭筑堡展覽廳,、二戰(zhàn)革命史展覽等,。這里進進出出的老老少少大都是王氏的后裔。無論誰,,他們都能說出自己先祖的英雄事跡,,講述先祖當年抗倭的動人故事。
明代中國東南沿海倭寇猖獗,,尤其是溫州,,經(jīng)常成為海盜的襲擊目標,。公元1553年至1563年短短11年間,溫州遭倭患28次之多,,每年因此而死的人不少于3萬,。當時溫州有一對叔侄王沛和王德,叔叔王沛為保衛(wèi)海防,,號召鄉(xiāng)人進行抵抗,。其間,他組織起一支千余人的抗倭隊伍,,在戰(zhàn)斗中身先士卒,,第一次阻止了倭寇的進犯。不久之后,,侄子王德從廣東解甲歸來,,加入了叔叔的抗倭隊伍,又幫助招募了千余名戰(zhàn)士,。他們率領的義兵紀律嚴明,、士氣高昂、戰(zhàn)斗力強,,嚇得倭寇一連4年多不敢進犯溫州一帶,。
1558年,倭寇再次入侵,,時已70高齡的王沛率義兵迎戰(zhàn),,不幸在視察敵情時陷入包圍,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而王德為援助溫州府城官兵抗倭,,在途經(jīng)龍灣金岙時遭伏擊身亡。
王德犧牲后,,他的侄子王叔果,、王叔杲兩兄弟繼承了抗倭事業(yè),籌集資金,,建造城堡作為抗倭根據(jù)地,。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永昌堡。一個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qū)域一體化組織,。
歷史意義
永昌堡東臨東海之濱,,西倚大羅山麓,這里交通便捷,,土地肥沃,,素有“山清水秀,人杰地靈”之稱,,是座名人輩出,,文化底蘊深厚的歷史名城,。
永昌堡雄偉壯觀,設施完備,,城上有城堞九百零八個,,城垛(空心敵臺)十二座;城外四周有護城河環(huán)繞,,城內開了大小二條南北走向的河流,。其布
局之合理,設施之完整,,為江南古堡所罕見。
城堡內基本上保存原始格局,,堡內現(xiàn)存狀元府弟,、圣旨巷、都堂弟,,世大夫祠,,布政使祠等古建筑,是省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永昌堡不但建筑雄偉壯觀,,而且學風濃厚,人才輩出,,歷數(shù)百年而不衰,,明、清兩代列進士者13名,,武狀元1名,,傳臚1名,副榜4名,,舉人30名,,膠癢900名。近,、現(xiàn)代又出教育學家王景甫,、王曉梅,電機工程學專家王國松,,戲曲學家王季思等名人,。
經(jīng)關部門審查驗收合格批準于“省東海文化明珠”、“溫州市金海岸文化網(wǎng)”工程,,這顆光彩奪目的明珠屹立在東海之濱,,甌江之畔,迎著絢麗的旭日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