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梁殿,,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qū)夏張鎮(zhèn)東北5公里處梨園村,。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殿建筑于一高1.30米臺基之上,,殿內(nèi)無梁,,僅靠8根圓木柱抵地而立,故稱無梁殿大殿,,又稱圣母無梁殿,。大殿建筑于一高1.30米臺基之上,殿內(nèi)無梁,,僅靠8根圓木柱抵地而立,,故稱無梁殿大殿,又稱圣母無梁殿,。大殿高15米,,建筑面積121平方米,。坐北朝南,,東西長41.5米,南北寬33米,,占地1369.5平方米,。原布局北有圣母殿,又稱大殿,,東西有配殿,,南有大門,西有西門,,東南角有鐘樓,,南有天地樓。后遺存有大殿,、西配殿,,磚木結構。
大殿為明代建筑,,呈八邊形,,殿頂重檐挑角,斗拱飛檐八角,,殿墻上嵌有明清碑刻8塊,。大殿,又名“泰山行宮千手千眼佛圣母大殿”,。西配殿,,為清代建筑,四柱三間二架梁,建筑面積59平方米,。西配殿墻上嵌有清代碑刻一塊,。旁邊散存有清代石碑一通、龜馱碑座一個,。
大殿內(nèi)有身高八尺的千手千眼圣母神像,,神像頭上又生出若干佛頭,兩臂又生出若干只手,,佛頭,、佛手栩栩如生,因此得名千手千眼佛,。殿內(nèi)除千手千眼佛之外,,還建有哼哈二將、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太陽神,、月亮女神,、張?zhí)鞄煛㈢娯?、托塔李天王,、二郎神、四君子神像等,,有文,、有武,有的?zhí)刀,,有的持劍,,有的慈祥肅立,有的怒目而視,,身著各式特色服裝,,神態(tài)各異。尊尊神像雕刻細膩,,形態(tài)逼真,,明顯地記錄下了明朝的服飾風格和特色鮮明的人文文化。
大殿紅墻砌起,,綠帶纏腰,藍沿封口,;殿頂金光耀眼,,光芒四射,有“八棱飛檐九腳銅盔圣母殿”的美稱,,較為完整的體現(xiàn)了明朝的建筑風格,。在無梁殿正南6米處,,設有天地樓一處。樓身2米見方,,四條脊檐各有一條滾龍盤繞其上,;樓頂用綠毛灰作成八棱底中座,,中間是空心樓,,有2平方米。上下兩層是人們燒香拜佛之地,。天地樓東側建鐘樓一座,,3平方米,據(jù)說是全村的報警號令臺,。無梁殿正西,、正南各十米處分別是西門、南門,,均高八尺,且門左右各有石獅一尊,,臺階十層。西門門前有長3米,,寬2米的曲橋,,該橋設計獨特,有“九階十八隴,、一步三空橋,、三山夾一井”的美稱。
據(jù)殿內(nèi)碑文記載,,該殿始建于元朝元年,,創(chuàng)建人楊仙姑,由于年久,,到明朝萬歷年間,,蕭大亨對主殿,配殿進行局部維修,。但由于年久失修,,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嚴重破壞,神像全部搗碎,整個建筑群幾乎變作廢墟,。改革開放以來,,修復無梁殿的呼聲日高。地方政府順應民意,,決定重修,,于是全鎮(zhèn)各界紛紛捐款。2004年8月,,修復工程正式開工,,工程總投資210萬元。至2005年7月,,整個大殿,、西配殿南門、西門,、天地樓等建筑,,千手千眼佛像及其他塑像,均恢復歷史原貌,。經(jīng)修復后的院落占地2.65畝,,其中建筑面積1767.0平方米。無梁殿已成為岱岳區(qū)新的旅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