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州城原稱白巖城,,是東晉元興二年(公元403年)所建,。唐代改稱巖州城,也稱燕州城。
燕州城周長2500米,,依山而建,,地勢險要。南面為陡崖峭壁,,崖下太子河水依壁而過,。西、北,、東三面筑有石城,。城內制高點上建有指揮臺,四周筑有長45米,、寬35米的內城,。站在指揮臺上,全城內外的景致盡收眼底,。
該城隨山就勢而建,,東高西低,東,、西,、北三面用大石塊砌成城墻,南側臨河,,全城周長2500米,。北部墻外坡勢較緩,為利于防守,,此段不但城墻高聳,,而且還修有突出墻體的馬面建筑。城內制高點建一方形指揮臺,,俗稱點將臺,,高約8米,周圍有墻,,稱內城,。站在臺上,城內外景物盡收眼底,。該山城筑成材料為就地取材,,多用青色“楔形石”砌筑,石材皆經走斧,,砌工精細,,大頭向外,尖端向里,,墻心內部用石條橫壓,。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