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寺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八年,,因當(dāng)時此地泉石幽勝,,結(jié)茅為庵,取“法海潮音”之義,,取名“海潮庵”,;萬歷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護國鎮(zhèn)海禪寺”,。后毀于戰(zhàn)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濟,、法雨二寺領(lǐng)朝廷賜帑,,同時興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禪師又孤身入閩募資,,歷時三年,,將所募財物用以建圓通殿,專供觀音佛像,,兩年后又建大雄寶殿,,供諸菩薩??滴跞四辏?699年)清朝廷又賜金修寺,,修繕大殿,并賜“天華法雨”和“法雨禪寺”匾額,,因改今名,。同治、光緒年間又陸續(xù)建造殿宇,,成為名動江南的一代名剎,。2006年05月25日,法雨寺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zhǔn)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印光法師紀(jì)念堂為紀(jì)念近代高僧印光大師而設(shè),他在法雨寺潛心著述40年,,文章風(fēng)行全國,,被推為“凈土宗第13代祖師”。1983年法雨寺被國務(wù)院列為首批對外開放的全國重點寺廟之一,。
法雨寺占地三萬三千多平方米,,共有殿宇樓閣廳堂計294間,建筑面積九千三百平方米,。在建筑群的布局上,,系用依山取勢,、分群處升的格局,從天王殿,、玉佛殿,、九龍觀音殿、御碑殿,、大雄寶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寺容噗得宏大高遠,,氣象超凡。遠處的千步金沙空曠舒坦,,海浪聲日夜轟鳴,,北宋王安石曾寫詩贊之“樹色秋擎書,鐘聲浪答回”,。
法雨寺寺門不在中軸線上,,而在東南角上,建筑為重檐方亭,,也不同于一般寺院山門,匾額表藍底金字,,上題“天花華雨”四字,。寺門亭西是影壁,原是磚雕三龍壁,,上書梵文“唵嘛呢叭??”,,意即神力不可思議,十年動亂中被毀,。1987年,,在這里建立了九龍壁一座,寬12米,,高9米,,厚1米,全部用青石浮雕砌成,,群龍飛舞,,栩栩如生。
重檐歇山,,檐間額題“天王殿”,,為兩座五座石經(jīng)幢塔。天王殿前古樟厲林,,中間甬道兩側(cè)豎有旗桿兩根,,這也有別于山上其他寺院,,據(jù)說,其一根已變換過七八次,,而另一根雖常被香客當(dāng)作神物,,剝皮作藥,但仍名巍然高聳,,故有“后寺活旗桿”之美稱,。
東西有鐘樓和鼓樓,重檐歇山式建筑,。月臺上有古柏一株,,蒼老勁健,西側(cè)植羅漢松一株,,圍粗3米多,,頗為罕見。玉佛殿原供有清光緒八年(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禮佛,,途經(jīng)緬甸時請得的玉釋迦牟尼佛像一尊,,像高2米,玉色皎潔,,雕琢極工,。十年動亂中被毀,現(xiàn)在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從北京永樂宮移來的,。
殿宇五間,黃瓦蓋頂,,西側(cè)樓屋內(nèi)有門可通上佛頂山的香云路,。大殿面寬五間(寬約32米),進深四間,,前有外廊,,斗拱承擔(dān),殿中供三世佛,。殿東耳殿三間,,為“三圣殿”,供三圣立像,。西耳殿三間為“關(guān)帝殿”,,供關(guān)公金坐像。兩側(cè)配房(客堂)各五間,。
又稱“圓通殿”,,為法雨寺主殿。殿前有古樹十馀株,,其中有兩棵銀杏高入云天,,樹圍粗約三抱,。東側(cè)的龍鳳柏蟠屈如虬螭,形奇狀怪,。殿臺前三面石欄板上分刻二十四行孝圖,,取自元郭居敬編輯的古今二十四孝子故事。孝梯本是儒教內(nèi)容,,在這里儒為佛用,。大殿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賜“法雨禪寺”額時,批準(zhǔn)法雨寺住持性統(tǒng)的奏請,,仿明故宮九龍殿蓋成,,為目前國內(nèi)寺院建筑上規(guī)格最高的一座佛殿。殿高22米,,重檐歇山,,黃琉璃頂,斗拱承托,。殿內(nèi)八根金柱的柱礎(chǔ)是精致的雕龍磚,。藻井是按古樸典雅的九龍戲珠圖案雕刻的,一條龍盤頂,,八條龍環(huán)八根垂柱昂首飛舞而下,,正中懸吊一盞琉璃燈,宛若一顆明珠,,組成九龍戲珠的立體圖案,。正中供奉毗廬觀音像。
方丈院為全寺最高處,,二層檐樓房一排共27間,分隔為五個院,。中間七間過去為印光法師方丈室,,后改為紀(jì)念室。印光法師(1853-1941),,俗名趙紹嚴(yán),,清咸豐三年(1853年)生于陜西。21歲在終南山蓮花洞出家,,后赴北京紅螺山資福寺,。光緒十九年(1893年),印光隨普陀山法寸禪寺赴北京請藏經(jīng)的僧人化聞來普陀山,,遂在法雨寺研究佛經(jīng),,長達四十余年。來山向他問道的人絡(luò)繹不絕,,有數(shù)萬人在他的影響下皈依佛教,。1930年,,印光在蘇州靈巖山寺凈土道場,弘揚凈土法門,。1941年圓寂,,僧眾推他為“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后人在普陀山法雨寺將其方丈室辟為紀(jì)念堂,,以紀(jì)念這位高僧,。
旅游巴士有二條專線公交,將普陀山大數(shù)景點貫通起來
1路:普濟寺東(百步沙)-百步閣-紫竹林(南海觀音露天大佛)-入三摩地(南天門)-輪船碼頭-海防新村(西山新村一區(qū))-海鮮園(西山新村二區(qū))-寶陀飯店-普濟寺西(西山景區(qū)入口)
2路:輪船碼頭-入三摩地(南天門)-紫竹林(南海觀音露天大佛)-百步閣-普濟寺東(百步沙)-仙人井(朝陽洞)-大乘庵-法雨寺(千步沙)-飛沙岙-祥慧庵-梵音洞--寶月庵-古佛洞-索道站,。
到達法雨寺乘2路旅游專線至法雨寺(千步沙)下車即是,。
1、游覽法雨寺,,你可以從佛頂山上的慧濟寺順著香云路的臺階走下來,,也可以坐車或走路從普濟寺過來(約3公里)。進入山門的牌坊,,來到放生池上的海會橋,,抬頭便能看見紅墻上“天華法雨”四個大字,兩邊的放生池里成群的紅鯉魚也是法雨寺令人難忘的一景,。
2,、過了放生池,沿著彎曲的步道上坡,,前方便是法雨寺的主體建筑群,。寺院依山而建,分列在六層臺基上,。天王殿,、玉佛殿、九龍觀音殿,、御碑殿,、大雄寶殿、方丈殿,,殿殿升高,。隱在樹蔭環(huán)繞的香樟林中的法雨寺,給人既華美又沉穩(wěn)的感覺,。
3,、寺內(nèi)值得一看的是天王殿對面的九龍壁,以及玉佛殿和九龍觀音殿(大圓通殿),。玉佛殿內(nèi)的原是供奉著緬甸請來的玉制釋迦牟尼像,,后在文革中被毀。現(xiàn)在看到的玉佛是后來從北京雍和宮請來的,比原來的小一些,,也很精致,。
4、九龍觀音殿就在玉佛殿后面,,是法雨寺的主殿,,也是國內(nèi)規(guī)格較高的佛殿。奪人眼球的是屋頂上南京明故宮移來的琉璃瓦,,以及殿內(nèi)天花板上的九龍藻井,。這二者都是古物,尤其是九龍藻井,,雕的是九龍戲珠的圖案,,來到殿內(nèi)千萬不要忘記抬頭觀賞。
5,、拜過各大殿的菩薩,,最后去到寺廟里的法物流通處請法物。這里的法務(wù)品種很多,,價格也比較親民,。此外,法雨寺素齋也值得推薦,。齋飯有中午和下午兩頓,,上午十點半左右,下午四點半左右,,5元/人,,便宜管飽,更不失為體驗佛門氛圍的途徑之一,。寺廟外不遠處是千步沙,,拜佛祈福過后步行前去看看海,在沙灘上散散步,,感覺很清靜,。若是傍晚,還能看到海上日落,。
1.天王殿:主供彌勒菩薩,未來佛求平安快樂,。拜時稱“南無彌勒菩薩”(點香3根)
2.木雕送子觀音殿(拜三拜不點香)
3.玉佛殿:白玉釋迦牟尼佛(拜三拜不點香)
4.凈土壇(拜三拜不點香)
5.圓通寶殿:主供觀世音菩薩,,求合家安康。拜時稱“南無觀世音菩薩”(點香9根)
6.千手觀音殿:千手觀世音菩薩(拜三拜不點香)
7.大雄寶殿:主供橫三世(佛祖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求合家平安、祛病消災(zāi)免難為主。拜時稱“那無三世佛祖”(點香全家9根)
8.關(guān)帝殿:主供關(guān)公,,求護財辟邪(拜三拜不點香)
9.西方三圣殿:主供觀音菩薩(左)阿彌陀佛(中/西方接引佛)大勢至菩薩(右/熄刀光劍影)行九叩首之禮,,不用許愿(九叩首不點香)
10.功德堂(拜三拜不點香)
11.地藏殿:主供地藏菩薩,求長輩安康,,亡者早生極樂,。(拜三拜不點香)
12.三洲感應(yīng)殿(即天王殿的后面):主供韋陀菩薩,求家宅平安,、出入平安,。(拜三拜不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