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賀古城,包括四個城址,。大鴨村城址建于西漢早期,,長方形,版筑土城垣,,南垣中部有缺口為城門,,東、西垣外有寬10米,、深2米的護城壕,。洲尾坡址是西漢晚期縣坡新址,現(xiàn)四周殘存版筑土城垣,,縱橫約1000米,。河西城址是東漢時由洲尾遷于此的新縣城址,略呈長方形,,版筑夯土墻,,殘高3—6米,寬23—25米,,東,、南、西垣分別長840,、879,、569米,北垣西段已毀,,東段殘存280米,,城外有東漢護城河,五代時將西,、北城墻內(nèi)縮90余米,,重新夯筑土城墻630米,南宋時包砌青,。在宋代臨賀城又稱主城,利用東漢,、五代城垣,,用青磚包砌,,城上筑城垛,四面辟門并建敵樓,,周圍開護城河,,元、明,、清沿用宋臨賀城,。清同治、光緒年間(公元1862—1908年)和民國初均有修葺,。清中葉以后形成河?xùn)|故城,,內(nèi)有石板街、民居街巷及粵東會館,、文廟,、魁星樓、八圣廟,、觀音樓等,。城址歷史脈絡(luò)清晰,文物遺存豐富,,城郭保存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與科學(xué)價值。
2001年06月25日,,臨賀故城作為漢至清時期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