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
《云南映象》在2004年(甲申年)中國專業(yè)舞蹈最高獎項--第四屆中國舞蹈 “荷花獎” 的比賽中贏得十項大獎中之五項獎項:
·舞蹈詩金獎
·最佳編導獎
·最佳女主角獎
·最佳服裝設計獎
·優(yōu)秀表演(打鼓設計)獎
特點
作為中國舞蹈史上第一個自己營銷、包裝,、推廣的原生態(tài)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從高原村寨走向世界,為中國的舞臺藝術走向市場探索出了一個嶄新的運作模式,,《云南映象》本身也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中國舞蹈界的共有品牌,、一張獲得廣泛贊譽的“中國名片”。
起源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楊麗萍曾強調(diào):“我很慶幸自己出生在云南這個歌舞之鄉(xiāng),。”
云南是祖國西南邊疆的一個多民族省份,,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人類發(fā)祥地之一,為人類文明留下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世界自然遺產(chǎn),,是人類遺產(chǎn)重要的共生寶庫;這里有多彩的民族文化,,26個世居民族團結(jié)和睦,,生生不息,形成了多民族群體,、多文化形態(tài)共生的獨特文化類型,,在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熠熠生輝;這里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地形地貌,、動物植物豐富多樣,,山川雄奇,,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處處是風景,天天可旅游,。這是一塊古老神奇,、富饒美麗、生機勃勃的土地,,這是一座文化藝術的百花園,,這是一個蘊涵寶藏的文藝富礦,這是一顆民族文化的瑰寶,。
彝,、藏、佤、哈尼等10多個民族原始,、粗獷,、充滿絢麗色彩的生活因了《云南映象》而生動地展示在舞臺上。奔放的肢體動作,、抽象的畫面構(gòu)成,、空靈悅耳的音樂、清亮具有穿透力的山歌,,將人類對于心靈回歸、生命激情,、靈魂升騰的情感渴望表達得淋漓盡致,。已經(jīng)獲得巨大成功的《云南映象》,就是云南這座文藝富礦中的一些點滴和片段,,楊麗萍與《云南映象》共同將這塊寶石上的灰塵輕柔地拂去,,讓世人看見它的光彩。
《云南映象》并不是突發(fā)的橫空出世,,而是對民族魂,、民族根的繼承。楊麗萍和《云南映象》演員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張力,,源于彩云之南的這片紅土地,,是對于南民族民間文化的深刻表現(xiàn)和深情禮贊,并有著新世紀的時代特征,。這也正是《云南映象》火爆國內(nèi)演出市場并具有強烈的持久力的深層原因,。
面向全國
自2003年8月8日在昆明會堂首次公演以來,《云南映象》已經(jīng)在國內(nèi)正式演出500余場,。
2003年8月4日,,《云南映象》在昆明會堂舉行了正式演出前的首次彩排。結(jié)束后的座談會上,,云南省委副書記丹增激動地說:“這才是真正的舞蹈,、真正的民族文化、真正的藝術,!”他馬上指示,,要將《云南映象》當作當年省內(nèi)重點藝術工程來抓,要按市場規(guī)律運作,,政府給予扶持幫助,。就是在觀看這次彩排之后,他為《云南映象》提出了“立足云南,,走向全國,,打入世界”的發(fā)展思路,。
這以后,曾經(jīng)歷經(jīng)困難的《云南映象》走上了發(fā)展的快車道,。在昆明,,《云南映象》的票房收入超過千萬;在浙江的溫州,、杭州,、寧波,9場演出場場爆滿,;在上海,,獲得了中國舞蹈“荷花獎”最高獎項,;在北京,還未上映,,楊和她的歌舞團已經(jīng)成為媒介的重要目標,,《云南映象》更是一票難求……
《云南映象》已經(jīng)成為了云南省對外宣傳的一個窗口,在結(jié)束北京的演出之后,,《云南映象》將赴重慶,、成都、西安等地展開巡演,,讓更多的國內(nèi)觀眾領略云南各民族如詩般的風情,。
打入世界
在國內(nèi)市場掌聲不斷的同時,《云南映象》從未忘記過自己走向世界的夢想,?!对颇嫌诚蟆穼⒁浴秾ふ蚁愀窭锢返拿诌M軍國際文化市場,在美國等十幾個國家舉行160余場演出,。日前,,眾多明星和演藝界人士齊聚北京保利大劇院,,《云南映象》的全球推廣商———派格太合環(huán)球傳媒總裁孫健君與楊麗萍攜手為人們獻上云南米酒,,共同預祝《云南映象》全球公演成功,。
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等7個國家也已有意邀請《云南映象》演出,。派格公司將完全按照國際演出行業(yè)慣例對《云南映象》進行包裝及商業(yè)運作,。據(jù)了解,,澳大利亞燈光師、舞美師等專家正在對《云南映象》進行再加工,、再提煉,,以使它成為真正屬于世界的藝術產(chǎn)品?!对颇嫌诚蟆房赡軐⑹且猿晒Φ纳虡I(yè)姿態(tài)第一個走向海外市場,,并能形成固定品牌的歌舞集。
看點
該臺節(jié)目除了楊麗萍與孔雀舞這兩大看點之外,,到底還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方能創(chuàng)下連演百余場不敗的紀錄?
演員:75%來自山寨
《云南映象》的演員共有90余人,,其中70%是來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數(shù)民族演員,。他們血液中本來就流淌著原始的舞蹈基因。這些演員最小的7歲,,最大的20多歲,,當時楊麗萍去找他們的時候,他們都還在干著農(nóng)活,。據(jù)楊麗萍本人說,,之所以大量起用業(yè)余演員,主要是許多專業(yè)舞蹈演員沒有民間的味道,,他們一直在民間的圈子外尋找那種感覺,。而這些民間演員在生活中就唱那些歌跳那些舞,他們的歌舞充滿了生命的勃發(fā)精神,,這是專業(yè)演員所不具有的,。在排練時,楊麗萍只需要指導他們習慣舞臺表演就行,?!?/p>
表演:紅土原汁民族原態(tài)
全劇共有“混沌初開”“太陽”“土地”“家園”“火祭”“朝圣”“雀之靈”七場歌舞,展現(xiàn)了云南少數(shù)民族對自然的崇拜,、對生命的熱愛,。舞蹈編排將云南原始鄉(xiāng)村歌舞的精髓和民族舞蹈語匯進行了整合重構(gòu),用新銳的藝術構(gòu)思表現(xiàn)少數(shù)民族的勤勞,、樸素,。肢體語言中揉合了彝、苗,、藏,、傣、白,、哈尼等民族舞蹈,。序幕在60面大鼓的敲擊聲中拉開,,即使是女子擂鼓的時候,也讓人感受到來自紅土地蓬勃的生命力,。最后是以楊麗萍領舞,,60只“孔雀”齊舞的“雀之靈”作為尾聲。全劇表演全是真人真唱,,演出服裝全部是少數(shù)民族生活著裝的原型,。
舞美:遠古現(xiàn)代時空跳躍
《云南映象》大量使用了可移動、升降轉(zhuǎn)換的裝置,。據(jù)介紹,,云南的少數(shù)民族在勞作之余,喜歡在廣場上跳集體舞,,他們稱之為“打歌”或是“跳鍋莊”,。為把這樣的生活原態(tài)重現(xiàn)在舞臺上,楊麗萍突破了以往舞臺藝術的均衡布局,,使傳統(tǒng)的廣場活動與現(xiàn)代舞臺藝術得到了完美結(jié)合,。音樂、服裝,、燈光,、道具,將留給觀眾一個“原生態(tài)”的特定印象,。180副具有云南特色的面具,,牛頭、瑪尼石,、轉(zhuǎn)經(jīng)筒在亦幻亦真的舞臺燈光中穿梭于遠古和現(xiàn)代,,在時空錯位、視覺錯位中構(gòu)建一種生態(tài)情感,。
觀后感受
大型原生態(tài)歌舞集《云南映象》的橫空出世,,不僅給云南帶來一個驚喜,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士前來觀看,。這些人中包括新加坡總理,、老撾副總理、緬甸副總理以及很多文化名人,,他們都給予《云南映象》極高的評價,。
陳凱歌(著名導演):(在看《云南映象》時,陳凱歌淚流滿面) 我在云南插過隊,,很了解云南人的質(zhì)樸善良,,而《云南映象》卻給了我前所未有過的感動,。我很想邀請楊麗萍就這一題材進行再創(chuàng)作,,使《云南映象》真正成為不衰的經(jīng)典,。
張紀中(著名制片人):這樣的作品是一種人性的真正體驗。我曾在排練的時候就看過這臺節(jié)目,,當時憑我個人的直覺,,就知道它絕對是精品。現(xiàn)在再看這臺完整的節(jié)目,,更是深深被它感動,。它非常具有表現(xiàn)力和沖擊力。
敬一丹(央視著名主持人):楊麗萍是世界級的舞蹈家,,《云南映象》不應只在昆明演出,,它應該到全國去演、全世界去演,。
絕版演出
2011年10月27日,,《云南映像》在四川成都市錦城藝術宮上演。這次演出之前,,楊麗萍曾公開宣布這將是她在《云南映象》中的“最后一跳”,,因此此次演出被稱為絕版的《云南映像》。
演出當晚,,現(xiàn)場座無虛席,,連兩邊的走廊都站滿了觀眾,忠實的成都觀眾通過主辦方為楊麗萍送上了誠摯的祝福,,而親臨《云南映象》現(xiàn)場,,無疑是對視舞蹈為生命的楊麗萍本人最好的致敬?!对颇嫌诚蟆酚脽o法言語的魅力第三次征服了蓉城觀眾,,慷慨的掌聲從頭響到尾。是楊麗萍讓他們情不自禁,,是那土得掉渣卻又美得無與倫比的肢體語言,,讓他們忘情地沉醉。
真實道具震撼觀眾
演出開始,,人們的視線被舞臺牢牢粘住,,那是個一開始就讓你舍不得眨眼的場面:混沌初開,一輪血紅的太陽冉冉升起,,一面巨鼓轟然擂響,,緊跟著62面鼓齊奏,仿佛人的魂魄也鑄進鼓里,。當觀眾還沉浸在“太陽”的輝煌之中時,,一幅水幕從天而降。開始觀眾還以為是干冰,,誰知道水幕打在奮力擊鼓的演員們身上濺起朵朵水花,,“真的是水?。俊庇^眾忍不住驚呼,。隨后的“土地”“火祭”“朝圣”等部分,,呈現(xiàn)了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勞動、歡唱,、愛情和信仰,。風、雨,、雷,、電、雪,、火,、孔雀、叢林,、牛頭,、瑪尼石、120個云南民族特色的面具神奇地出現(xiàn)在舞臺上,,構(gòu)成了一部“原生態(tài)”文明的宏大史詩,。
業(yè)余演員征服觀眾
楊麗萍和她的族人把舞臺當作田野,盡情宣泄舞蹈之美,。演出中,,50多位來自云南鄉(xiāng)間的演員,著實讓觀眾瞠目結(jié)舌,。他們用不事雕琢的舞蹈技巧,,表演螞蟻走路、青蛙翻身,、蜻蜓點水這些動物們愛情的游戲,,展示生命的自然狀態(tài),或狂野,、或嫵媚,、或虔誠、或激越,,在美輪美奐的舞臺置景和魔幻般燈光的襯托下,,將高原地區(qū)濃郁的民族風情盡情張揚,每一曲舞盡,,觀眾席間均掌聲雷動,。
楊麗萍成全場靈魂
由楊麗萍領銜的《月光》《女兒國》《火祭》更掀起一次次高潮。在一個巨大月亮的投影中,楊麗萍那雙具有魔力的手,,緊接著手臂,、腿、腰……整個身子都在盤旋,、扭動,、舞蹈,。突然,,現(xiàn)場安靜得能夠聽見風吹過的聲音,“太陽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 ”楊麗萍用云南方言緩緩地吟誦出高原女人的一曲悲歌,,她的呢喃似乎不像在唱歌,,更像是一種催眠。這時,,記者分明看到了許多觀眾眼中涌動的淚光,。 壓軸《雀之靈》是楊麗萍經(jīng)典之作,純白華美的裙子,,隨著時急時緩的音樂張合,、旋轉(zhuǎn)、飛騰,,如一只艷冠天下的孔雀,。不同的是,當年的獨舞被楊麗萍改編成群舞,,在她引領下,,現(xiàn)場幾十個“小孔雀”一起舞蹈。更令觀眾驚嘆的是,,在舞蹈尾聲,,舞臺樂池下翩然飛起一只碩大的“孔雀”,她五彩的羽毛覆蓋整個舞臺,。然后,,時光仿佛停住:一支潔白的羽毛緩緩飄落,。萬籟俱寂中,,楊麗萍完成了她舞蹈生命又一次豐盛的綻放。
觀眾掌聲長達10分鐘
這是楊麗萍帶著《云南映象》第三次跳上成都舞臺,,她也選擇在成都最后一次親自上臺演出《云南映象》,,以回報成都觀眾的厚愛,這份深情讓現(xiàn)場觀眾非常感動?!懊赖米屓酥舷?。”“那種身體沾染著泥土的表演,,讓人笑,、讓人哭,讓人相信這里的青草會跳舞,,這里的石頭會說話,,這里的神靈在保佑著你……”“我看到了鄉(xiāng)土,看到了思念,,看到了回憶,,看到了祝福?!薄啊对颇嫌诚蟆芬言趪鴥?nèi)外上演3000多場,,看得出來,通過近10年積淀,,每場演出都在成長,,演員也成熟起來。我看過前兩次在成都的演出,,今天來看的感覺和幾年前不一樣,,特別是楊老師今后不再跳《云南映象》了,非常留戀,,但也有期待,,期待她下一部力作《孔雀》來成都演出!”演出結(jié)束后,,觀眾激動地表達著內(nèi)心的震撼,。演員謝幕時,全場出現(xiàn)了整齊而有節(jié)奏的掌聲,,“孔雀公主”楊麗萍倩影一亮相,,全場更是掌聲雷動,觀眾情不自禁地站起來為楊麗萍喝彩,,時間長達10分鐘之久,。今晚,楊麗萍將在成都最后一次親自出演《云南映象》,。
2014新版本
總編導及藝術總監(jiān):楊麗萍
領銜主演:楊伍 蝦嘎
大型原生態(tài)歌舞集《云南映象》自2003年起已在國內(nèi)外巡演千余場,,如今這部升級為2014版的經(jīng)典之作將再次開啟全國巡演大幕,于昆明,、廣州,、廈門,、上海、大連,、北京等18個城市演出,,回饋廣大觀眾。
大型原生態(tài)歌舞集《云南映象》是一臺既有傳統(tǒng)之美,,又有現(xiàn)代之力的舞臺新作,。她將最原生的原創(chuàng)鄉(xiāng)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經(jīng)典全新整合重構(gòu),再現(xiàn)云南濃郁的民族風情,。原生,、古樸的民族歌舞與新銳的藝術構(gòu)思碰撞,沒有用故事作為結(jié)構(gòu)卻包容了所有故事內(nèi)涵,。2014版《云南映象》以全新舞臺設計為基礎,,燈光音響設備均更新?lián)Q代為當下最先進的產(chǎn)品,,新版“映象”既保留該劇精華部分,,又在章節(jié)安排上去蕪存菁。通過更加壯闊的場面調(diào)度,,豐富且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歌舞,,更濃厚、更純樸,、更真實地展現(xiàn)云南風俗,。
無論你之前看沒看過該劇,新版的《云南映象》都可謂光彩四射,,粗獷的《太陽鼓》,、靈動的《月光舞》、柔情的《女人國》,、俏皮的《打歌》,、神秘的《朝圣》、美輪美奐的《雀之靈》等節(jié)目,,都將用天人合一的歌舞,,身心合一的激情,帶著與生俱來的沖動和狂歡,,匯聚成決堤泄洪般的沖擊力震撼觀眾,。
表演內(nèi)容
序:混沌初開
“天地混沌的時候沒有太陽,沒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東邊亮了,,再敲一下,,西邊亮了……”— 綠春縣牛孔鄉(xiāng)“神鼓”歌謠
云南鼓的傳說和種類堪稱中國之最。鼓在云南,,不僅僅是一種樂器,,它或象征母體,或形似女陰,,是民族的一種崇拜,、一種圖騰。云南的鼓從材料上分,,有皮鼓,、石鼓、銅鼓,、木鼓,;從歸屬的民族上分,,又有太陽鼓、芒鼓、熱巴鼓,、大背鼓等等,。
云南佤族的木鼓分“公鼓”,、“母鼓”,,配成一對;要砍樹制鼓,,先要舉行祭祀儀式,。佤族人說木鼓的花紋是無法畫完的、歌也是無法唱完的,,舞也是無法跳完的…
第一場:太陽
太陽鼓(西雙版納州基諾族)
鼓舞反映出云南遠古先民的生殖崇拜,。鼓槌、鼓面很有男女生殖的形似特征,,打鼓更具明顯的交合象征意味,。太陽鼓,是基諾族最神圣的器物,,傳說洪荒年代基諾族的祖先阿麥腰白造了一只太陽鼓,,麥黑與麥妞藏在鼓內(nèi)躲過了災難,繁衍了基諾族的后代,。太陽鼓的正面似一輪太陽,,鼓身插有17根木管,象征太陽的光芒,,基諾人在除夕敲鼓,,據(jù)說能帶來吉祥。
芒鼓(建水縣哈尼族)
哈尼族的舞蹈大多與芒有關,。鼓聲是人們向“摩米(即天神)”對話的工具,,鼓里放有五谷及象征人丁興旺的青草,。芒舞是哈尼族在傳統(tǒng)的“昂瑪吐”節(jié)上表演的祭祀性喜慶舞蹈。唯建水龍岔河一帶獨有,。芒鼓舞有清山凈寨,、驅(qū)邪避鬼、祈求豐收之意,。
銅芒(滄源歌唱佤族)
佤族對芒鑼如對木鼓,、銅鼓一樣尊崇和喜愛。但木鼓,、銅鼓既是樂器又是通天的“神器”,,而芒鑼則伴隨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象腳鼓(德宏州景頗族)
因形似大象的腿故名象腳鼓,,演奏時用糯米在鼓面中心調(diào)試音的效果,,象腳鼓流行于德宏、西雙版納,、臨滄及云南周邊的東南亞各國,。群眾說:“象腳鼓一響,腳桿就癢”,?!断竽_鼓舞》是傣族在喜慶佳節(jié)或是迎接遠方來的客人時表達美好祝福的一種民間舞蹈,。
神鼓(綠春縣??奏l(xiāng)彝族)
“神鼓”流傳于云南綠春一帶,當?shù)厝私小盁岵ū取?。流傳至今,,綠春縣牛孔鄉(xiāng)只有一個婦女能打這種鼓,,“神鼓”有24套打法,,概括了祭祀、生殖繁衍,、祈求豐收,、婚喪嫁娶等內(nèi)容。打鼓前要“祭鼓”,。打“神鼓”慶賀生育的唱詞是:剛生下來的娃娃,,聽不見,看不見,,話也不會說,;敲一下,耳朵就聽見了,;再敲一下,,眼睛就看見了…”
銅镲舞
流行于西雙版納州哈尼族愛尼支系的一種舞蹈,。先民們用兩片銅镲相撞發(fā)出的洪亮聲音來與神靈溝通。
第二場:土地
月光(獨舞表演:楊麗萍)
“你是一條阿娜的蛇,,蜿蜒在銀色的月河,。閃亮的身軀舞動著舌,夜晚的星空唱著歌…” 楊麗萍一直以為女人就如同月光一樣有形和無形,,她用抽象和變形的肢體語言表現(xiàn)了她的情感和月光的圣潔,,在舞蹈中我們會看到舞蹈家是怎樣張開她那想象的翅膀。
花腰歌舞(石屏縣花腰彝)
彝族人有句俗話:“有嘴不會唱,,白活在世上,;在腳不能跳,俏也無人要”,?!昂2饲弧卑l(fā)源于云南石屏異龍湖一帶,彝家姑娘在湖中捕魚時,,一邊劃船,,一邊唱歌,歌聲就象水中隨波浪起伏的海菜,,因而叫“海菜腔”,,“海菜腔”極其優(yōu)美、復雜,、動聽,,是滇南“四大腔”(“海菜腔”、“山悠腔”,、“四腔”,、“五山腔”)中最難學、最難唱的民歌,。舞者們唱三拍,,跳二拍,手擊一拍,,在原生,、經(jīng)典舞蹈中堪稱一絕。生活在石屏縣哨沖,、龍朋,、龍武一帶的花腰彝,小姑娘從11,、2歲歲就開始學做針線,,繡花、縫衣服,,一套衣服要做4,、5年,,最后就穿著這一套一針一線親手縫制的衣服出嫁,不會繡花縫衣的姑娘嫁不出去,。演員們穿的衣服就是她們親手縫制的,。
傘舞(黑彝)
傘舞中的服飾為彝族的一個支系,調(diào)子取自于南澗彝族,。黑彝走到哪兒,,他們都帶著一把傘。彝族人有一種豁達,、知足長樂的心態(tài),;這也是現(xiàn)代人向往的一種寧靜、和諧的生活狀態(tài),。歌詞:“跟我去,,去哪里?哪里來,,就哪里去,。哪里好吃哪里去,哪里好在去哪里,。爬山,、過河、種地,、收割,、男人、女人,、結(jié)婚,、生娃娃?!薄案胰ィツ睦??哪里來,,就哪里去。爬山,、過河,、種地、收割,、男人,、女人、結(jié)婚,、生娃娃,?!薄疤柭湎略铝辽苾焊莾鹤?。高山頂上彩云飛,,小河里面魚兒游。你的黑發(fā)我的手,,歌聲和著風聲唱,。不看天,不看地,,魂兒飛在,、樹尖上。刮起風,,雷聲響,,雨點打在我臉上。不是你也不是我,,只見東方霧茫茫,。”
煙盒舞
煙盒舞是云南石屏,、建水,、峨山、通海一帶彝族尼蘇支系(俗稱“三道紅彝”)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一種活動,。以傳統(tǒng)的裝煙絲的盒子為道具,,左右手各持一面,以手指彈響作節(jié)拍,,舞蹈形式有雙人舞,、三人舞、集體舞,,舞蹈隨著清脆悅耳的煙盒節(jié)拍,,鏗鏘的四弦聲、笛子聲翩翩而起,,套路形象生動,、妙趣無窮。夜晚,,彝族男女青年在“正弦”的伴奏下,,開始斗“蹄殼”(鞋子),互相用腳去碰對方的腳,,進行試探,;聚會的高潮是跳一種摹仿各種動物交尾、男女青年身體親密接觸的舞蹈,,有“扭麻花”,、“蜻蜓點水”,、“鴿子渡食”、“螞蟻走路”,、“銀瓶倒水”,、“鷺鷥拿魚”、“蝦螞蟲扭腰”等,;接著小伙子開始“搶姑娘“,,到密林中幽會……?!安裙确N”,、“踩茨菇”等則為反映農(nóng)耕的舞蹈,彝族人極為喜愛煙盒舞,,人們說:“聽見四弦響,,腿桿就發(fā)癢”。歌詞:“噻,,噻,,噻哩洛噻哩洛噻哩洛噻……曬著曬著石屏干腌菜呀,哂著曬著石屏芥蘭菜,,采著鮮花是唱呀唱歌來…”,。
女兒國(新平縣花腰傣)
太陽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來么??火塘會熄掉呢。冷風吹著老人的頭么,,女人拿脊背去門縫上抵著,;刺棵戳著娃娃的腳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墊著,。有個女人在著么,,老老小小就在攏一堆了;有個女人在著么,,山倒下來男人就扛起了,。苦蕎不苦么吃得呢,,檳榔不苦么嚼得呢,女人不苦么咋個得,?女人不去吃苦么??日子過不甜呢,。天上不有(個)女人在著么,天就不會亮了,;地下不有(個)女人在著么,,地就不長草了,;男人不有(個)女人陪著么,男人就要生病了,;山里不有(個)女人在著么,,山里就不會有人了。
打歌
打歌(跳土風舞)是云南很多民族的青年男女交友擇偶的最常見的方式,?!拔浕榷V橔兡_,生生死死扯不脫”,,姑娘們又喜歡又害羞,。豪爽的彝族人說:“為人不跳樂,白在世上活”,;“有嘴不會唱,,有腳不會跳,俏也無人要”,;他們還有許多生動的說法:“太陽出山來打歌,,踏平草地跳平坡;汗水不濕羊皮褂,,阿哥阿妹莫歇腳”,;“打歌打到太陽落,只見黃灰不見腳,,打起了黃灰做得藥……”有歌為證:“采花來來采呀采花來,,一家一個采呀采花來,阿娃花下說給你呀,,好是好玩呢,,就是害呀害羞羞……”,;“想是想來掛是掛,,不想不掛咋在著……”,;“想你不能搭你在,就象小雞么吃了針穿線,,牽腸掛肚掛心肝,啊蘇噻呢么喲嘿……”
第三場:家園
云南的先民信奉“萬物有靈”--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樹有樹神,,石有石神,;幾乎每一個寨子都有寨神樹、密枝林,,每一個民族每年都有祭祀自然,、山神、水神,、寨神、樹神的活動,。這種對自然的敬畏、使得自然生態(tài)得以保護,。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今生態(tài)的嚴重破壞已向我們敲起了警鐘……
第四場:火祭
葫蘆笙舞
云南的拉祜、僳僳,、佤,、納西,、苗、瑤等少數(shù)民族,,都有葫蘆神話,。拉祜族傳說:遠古時發(fā)洪水,有兄妹二人躲入葫蘆逃過浩劫,;洪水退后,,兩人繁衍了后代。云南滄源佤族傳說葫蘆是創(chuàng)造人的母體,,葫蘆笙是祖先的聲音,。1958年出土的2千多年前的云南開化銅鼓文物上,就有4人跳葫蘆笙舞的側(cè)面圖像,。一首民歌唱道:“巖子路上彈三弦,,茅草尖上吹蘆笙;翻過九十九座山,,還要跳歌到天明,?!?/p>
甩發(fā)舞
佤族婦女大部分披長發(fā),,甩發(fā)是從佤族婦女發(fā)式特點及生活動作中,,經(jīng)過提煉發(fā)展成為具有佤族特色的民間技巧動作。甩發(fā)可以表現(xiàn)內(nèi)心的強烈感情,,可以表現(xiàn)力量,,頭發(fā)的擺動也可以象征熊熊大火。
紋身
紋身是最直接的人體裝飾藝術,。云南紋身最早要追溯到中石器時代,。紋身最初的目的是不讓死者陰魂認出自己;有的原始民族把本氏族的圖騰崇拜物紋在人身上,,喻義神物附體會給人予力量,;原始人后來才感到紋身是一種美。
面具舞蹈
面具舞是中國古代舉行驅(qū)鬼逐疫的祭儀,。云南麻栗坡縣大王巖崖畫有面具舞圖象,。先民們戴著面具嚇唬魔鬼,驅(qū)逐病疫,,祈求人畜平安,。面具舞發(fā)展為儺戲,至今一直遺存在云貴川等省的部分地區(qū),。
東巴舞(麗江縣納西族)
在東巴祭祀儀式中,,有一類是為了超度亡靈,。原始東巴教認為,,人的軀殼死了,,人的靈魂沒有死;這樣就必須由東巴跳舞祭祀,,超度亡靈,,沿著“神路圖”升入天堂。
牛頭舞
牛是世界上很多民族在古代崇拜的動物 ,。云南古代民族也特別崇拜牛,,在云南滄源崖畫有10個點有不少原始人手持牛頭的圖像,。滄源崖畫第一地點2區(qū)右下方巖壁上有一組舞蹈圖象,這組舞蹈中,,持牛頭者是祭祀儀式的主持者,,又是祭祀舞蹈的領舞人,只有此人在身體上畫出線條,,而其他 4人都是用顏料涂滿身體,。牛頭象征著力量和財富。
涅磐
云南不少民族的先民都崇拜火,,他們相信火能使人再生,,“鳳凰涅磐”是一個動人而悲壯的理想。
第五場:朝圣
朝拜神山是信仰藏傳佛教的少數(shù)民族對自然崇拜的體現(xiàn),,朝圣者跋涉在山路上,,轉(zhuǎn)經(jīng)筒始終陪伴著他們,他們一次次用身體丈量著道路,,一次次地親吻著大地,。盡管風吹日曬,盡管雨雪交加,,他們心中卻燃燒著熊熊大火,,最后,他們走向神山,,走向理想的天國,。
藏族舞
大量的選用了藏文化的許多舞蹈元素去表現(xiàn)人性之美。服飾以藏族地區(qū)的袍服為主,,肥大,、寬敞,以黑,、紅,、黃三個基調(diào)為主,白天脫去一袖或二袖,,束于腰間,,以適應“作息一襲衣”的氣候特點。農(nóng)村婦女多穿一件色彩艷麗的內(nèi)衫,,外罩寬大坎肩,,歌舞時舞動雙袖,飄灑多姿,。藏族人常佩戴護身符盒,,戴鑲珊瑚、寶石的戒指,,這樣可以吉祥如意,。
轉(zhuǎn)經(jīng)筒
筒上刻有經(jīng)文和有象征意義的圖案(一般刻六字箴言),。筒內(nèi)置有經(jīng)文一卷,大型轉(zhuǎn)經(jīng)筒置于祭壇兩側(cè),,微型轉(zhuǎn)經(jīng)筒為藏民誦經(jīng)時所用,,邊誦邊轉(zhuǎn)動以達到誦經(jīng)時身、口,、意完美一致之境界,。童謠:群峰之中有一座金色的山,金色的樹上有一只金色的鳥,,金色的鳥唱著一支吉祥的歌……
瑪尼石
據(jù)專家研究,與西藏古老的白石崇拜,、生肖崇拜的習俗有關,,宗教的發(fā)展又賦予它們多種意義。瑪尼石上刻有六字箴言,,有的還刻有佛經(jīng),、口語及佛像,是藏民族供奉的圣物?,斈崾嬗械耐?、以紅、藍,、黃,、白等天然顏料,多年不會褪色,,這種群眾性石刻藝術,,體現(xiàn)出非凡的造型能力。
尾聲:雀之靈
傣族把象征愛情的孔雀叫太陽鳥,,孔雀就是他們崇拜的圖騰,。
楊麗萍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表現(xiàn)孔雀形態(tài)的舞蹈語言,《雀之靈》寄托了她對圣潔,、寧靜世界的向往。在《云南映象》尾聲中楊麗萍第一次把她的獨舞和群舞有機地編排在一起,,并結(jié)合了新穎的舞蹈編排隊型及聲,、光、效,,使整段舞蹈充滿著恬靜的靈性及和諧的生命意識,。
演出時間及駐地演出劇院
演出時間:周一至周日(20:00-21:30)
演出地點:云南藝術劇院
云南藝術劇院地處昆明市商務、金融,、文化中心的東風西路,,為云南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標志性文化建筑之一。近年來,,云南藝術劇院為大型原生態(tài)歌舞集《云南映象》的駐點演出劇場,。
云南藝術劇院設計大氣、典雅,,劇場文化氛圍濃郁,;劇場正廳有588個座位,樓廳有368個座位,,劇場無視覺盲區(qū),,座位寬敞、舒適,。劇院交通方便,,有公交路線K3、5,、10,、K13、26,、52,、82、84,、116,、207、919,、B1等十一路公交車在云南藝術劇院設站上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