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光霧山-諾水河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分為光霧山園區(qū)和諾水河兩個園區(qū),,總面積362平方公里。2014年底,,我市開始了世界地質公園的申報工作,。根據世界地質公園的要求,調整了公園范圍,,由原來的362平方公里增加到了1818平方公里,。按照資源屬性和地學旅游線路現狀,劃分為7個景區(qū),。同時將地質遺跡資源也進行了清理統(tǒng)計,,目前主要地質遺跡景觀有6大類11類15亞類122處地質遺跡景觀。
公園具有世界級的價值,,地處揚子地塊和華北地塊結合部的中央造山帶南緣,,獨特的大地構造位置,豐富的構造行跡,,是研究揚子板塊北緣,、大陸動力學等典型的區(qū)域;系統(tǒng)完整展示了由揚子地塊北緣古老變質巖系組成的古地塊與震旦系-中三疊統(tǒng)海洋沉積,,以上三疊統(tǒng)-新近系的陸相沉積地層剖面,,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研究古大陸形成演化、中新生代陸內造山帶的天然地質博物館,;公園是“蜀獸目”動物的發(fā)現地和命名地,,“董氏蜀獸”距今約1.5億年,是當時世界上發(fā)現最古老的哺乳動物化石之一,,由中科院周明鎮(zhèn)院士命名,,并以此建立了“蜀獸目”,該化石的發(fā)現,,對生物演化序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地貌景觀豐富,花崗巖地貌,,碎屑巖地貌以及喀斯特地貌都具有極高觀賞價值,。公園分布的碳酸鹽地層占公園總面積40%左右,形成了中國南北喀斯特地貌分界線上最為豐富的喀斯特景觀,。從地下的億萬鵝管到地表的嶺脊型峰叢,,是中國南北喀斯特界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光霧山園區(qū)環(huán)境幽靜,,風光怡人,。這里既有峨眉的青秀又有華山的險峻,既有武陵源的靈怪又有青城的青幽;集秀,、幽,、險、怪于一體,,極具觀賞價值,。這里有秀麗多姿的巖溶峰叢、千奇百怪的石林,、狹窄幽深的峽谷,、規(guī)模宏大的絕壁、蜿蜒曲折的溪流,、旖旎多姿的瀑布,、含煙凝碧的池潭、層林盡染色彩斑駁的米倉山紅葉,;這里有粗獷豪放的巴人文化,、古老璀燦的歷史古跡、眾多的三國文化古跡以及可歌可泣的紅色文化,。
在園區(qū)內的桃園景區(qū),,主要以秀麗多姿的巖溶峰叢、絕壁如畫的峽谷山崖,、娟秀嫵媚的幽谷飛瀑碧潭,、原始洪荒的石林等景觀資源為主體,奇峰林立,,綿延逶迤,,煙霞縈回,,清麗出塵,,艷如瑤池,美勝仙境,。
十八月潭景區(qū)面積為17.19平方千米,。景區(qū)內森林茂密,瀑潭富集,,季相鮮明,,環(huán)境幽靜,以水體景觀和生物季相景觀主體特色,。
大壩景區(qū)主要以寬緩的“V”形峽谷地貌景觀和生物季相景觀為主體,,峽谷綿長,曲折逶迤,;紅葉似火,,層林盡染。特別是以巴山水青岡為主的5萬余畝原始森林更為罕見,被稱為“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庫”,。
公園的諾水河園區(qū)可謂天然地下巖溶博物館,。公園由三個相對獨立的諾水洞天景區(qū)、臨江麗峽景區(qū)和空山天盆景區(qū)構成,,總面積181平方千米,。
諾水河園區(qū)地處四川盆地之北,秦嶺造山帶南緣,,米倉山推覆構造帶東部,,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出露地層有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二疊系,、三疊系與第四系等,,發(fā)育1045m至3231m厚的石灰?guī)r地層,為巖溶作用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自0.65億年的古近紀以來受推覆構造影響,。園區(qū)內地殼呈階段式上升,發(fā)育有四級剝夷面,。由于新構造運動,,使區(qū)內地形出現明顯的“層狀結構”,由北向南層層降低,,由河谷至分水嶺層層升高,,并且產生大量水平裂隙和縱張裂隙,為巖溶作用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因而使溶洞,、暗河成層發(fā)育,分布有四層,,大致與四級夷平面對應,,形成時代為距今約260萬年的更新世以前。上述獨特的地質構造條件,、巖石組合以及氣候因素造就了諾水河宏大的溶洞群,、藝術般的鐘乳石景觀、臨江峽谷,、空山峰林等為園區(qū)的主導地質遺跡景觀,。
諾水洞天景區(qū)面積96平方千米。景區(qū)內已發(fā)現的溶洞數以百計,,眾多的溶洞群及洞內鈣化堆積物構成了景區(qū)乃至整個公園的主題景觀,。諾水河畔,,山上山下,山山有洞,,層層疊疊,,或臨清溪,或處絕壁,,代表性洞穴有中峰洞,、樓房洞、獅子洞,、龍湖洞,、宋家洞、千丘田洞,。
區(qū)內巖溶洞穴數量巨大,,地域集中,僅諾水河兩岸就有128洞之多,,洞洞迥異,。溶洞規(guī)模宏大,洞中有洞,,盤根錯節(jié),,洞道崎嶇迂回,變化多端,,如入迷宮,,保存自然完整,為國內少有,。
園區(qū)內完好保存了巖溶作用各階段的產物,,在國內少見。現仍在生長發(fā)育的洞穴鈣華瀑布:雄川瀑布(23.7米,,高3.5米),、黃龍瀑布(25米,高10米),,在國內外極為少見,。被專家譽為“諾水一絕,、中華一絕,、天下一絕”。
園區(qū)內內密集分布的800平方米的數萬根鵝管群,,密度80—120根/平方米,。其規(guī)模之巨大,在國內外未見其朋,。
園區(qū)的石盾群,,有的呈圓頂蚊帳狀、有呈旗(鰭)狀,較北京石花洞,、廣西蟠龍洞,、桂林蘆笛洞等的石盾更為壯觀,是我國至今發(fā)現的景觀最好,、觀賞價值最高,、盾群形態(tài)組合最美的石盾群,世界罕見,。
臨江麗峽景區(qū),,面積43平方千米。該園區(qū)眾多著名景點中,,以峽谷最具特色,,故以“臨江麗峽”統(tǒng)稱之。兩岸陡壁如削,,谷中林深似海,,谷底河水奔涌,遠望猶如一條長龍蜿蜒于山間,,吞云吐霧,,時隱時現。谷底流水,,形成許多小潭,,形態(tài)如新月似寶葫,被銀色流水串在一起,,像蘭寶石項鏈一樣閃閃發(fā)光,,潭水清澈純凈,潭中游魚悠哉悠哉,,歷歷可數,。峽谷兩壁,有許多瀑布,,向谷中噴潑,。峽谷、潭流與瀑布構筑成靚麗的立體景觀,。
“空山天盆景區(qū)”在“臨江麗峽景區(qū)”東北面,,兩景區(qū)一山之隔,面積約42平方千米,?!翱丈教炫杈皡^(qū)”是一個典型的高山巖溶盆地,盆地底部平坦,,東西長8.5km,,面北寬1.5km,,面積約23平方千米??丈脚璧貙儆谛纬奢^為寬緩的盆地類型,。東邊緣的河流——大通江河谷海拔510~515m左右,空山盆地高出河谷在600m以上,,故稱作“天盆”,。
公園不僅是一座石林、峰叢的地質寶庫,,也是一座文史寶庫,。公園自古以來就是川陜邊境的戰(zhàn)略要地,至今仍保留著眾多的歷史古跡和革命遺址,。米倉古道北上三秦而通中原,,南下四川以達南方,五千年古道,,兵馬馳騁,,商賈營運,行旅往來,,留下多少英雄事跡讓人回味,,寫下多少壯麗詩篇讓人傳頌,蕭何月下追韓信,,韓溪河畔留美名,,桃園寺廟頌三英,牟陽古城贊孔明,。
在中國近代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創(chuàng)建川陜蘇維埃革命根據地,通江縣城是川陜蘇區(qū)的首府,,南江也在川陜革命根據地戰(zhàn)爭史上占據重要位置,,它是紅四方面軍入川之初解放通江、南江,、巴中戰(zhàn)斗最激烈,,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戰(zhàn)場,特別是在尖山子等地進行的10多次戰(zhàn)斗已列入我軍戰(zhàn)史,,使其成為研究紅軍戰(zhàn)史的重要戰(zhàn)例,。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王樹聲,、付崇碧等革命先輩們,,都曾在此進行過數年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1935年,紅四方面軍北上抗日的前夜,,在光霧山桃園組建了巴山游擊隊,,這支游擊隊憑借林海天險與敵人斗爭長達5年之久。長期的革命戰(zhàn)爭,,留下了大批革命遺跡和珍貴文物,是紅色旅游資源的寶庫,,是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巴中南江還是新時期楷模王瑛同志生前工作之地,2008年12月8日,,胡錦濤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王瑛同志是優(yōu)秀紀檢干部的代表,,要宣傳她的感人事跡”。
地質公園的地學內涵極為深廣,,主要體現在完整典型的揚子地塊及其蓋層地層剖面,、喀斯特地貌景觀、古生物化石景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對于解析特提斯外圍盆地,、秦嶺(中央)造山帶以及四川盆地地質演化歷史,乃至整個揚子地塊的演化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1)公園位于中國南北喀斯特地貌分界線上,發(fā)育以諾水河洞穴群及奇絕美倫的鈣華(億萬鵝管,、雄川瀑布,、石盾群等),、空山天盆坡立谷、燕子嶺和賈郭山嶺脊型峰叢,、臨江麗峽等為代表的喀斯特系列景觀,,兼有南方管道—暗河式喀斯特和北方干谷—溶隙型喀斯特景觀的特征,是中國南北喀斯特界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2)公園位于我國東西向的昆侖-秦嶺-大別山中央造山帶與縱貫中國腹部南北向的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康滇地軸巨型造成山帶近直交的十字形構造帶中心,屬米倉山造山帶,。是研究揚子地塊北緣與秦嶺造山帶,、龍門山造山帶之間的構造轉換關系,,以及大陸動力學最典型的區(qū)域。
(3)公園系統(tǒng)完整展示了由揚子地塊北緣古老變質巖系組成的古地塊與震旦系—中三疊統(tǒng)海相沉積,,以上三疊統(tǒng)-新近系的陸相沉積地層剖面,。它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研究古大陸形成演化、中新生代陸內造山帶的天然地質博物館,。
(4)公園是“蜀獸目”動物的發(fā)現地和命名地,。公園內古生物化石較為豐富。特別珍貴的是中侏羅統(tǒng)沙溪廟組產董氏蜀獸Shuotheriumdongi,,三列齒獸科Tritylodontidae,,“董氏蜀獸”距今約1.5億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哺乳動物化石之一,,由中科院周明鎮(zhèn)院士命名,,并以此建立了“蜀獸目”,該化石的發(fā)現,,對生物演化序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公園最高峰為光霧山,海拔2507米,,為米倉山主峰,,四周奇峰挺立,峽谷幽深狹窄,,相對高差北部大于1000米,;南部600—800米。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態(tài)類型,,可劃分為侵蝕構造—中,、深切割高中山地貌,侵蝕溶蝕—中切割中山地貌,,侵蝕剝蝕—中切割中低山地貌,,侵蝕堆積地貌四個地貌類型。
公園地處中國南北氣候分界帶,,總體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類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季盛行大陸性氣候,降雨量偏少,,僅占全年降雨量2.7%,。夏季盛行海洋性暖流氣候,降水量占全年總降雨量的41.6%。熱量低,,濕度大,,雨水較多,春寒秋霜比較嚴重,,因而形成了光霧山常年多霧的特點,,氣溫由南到北隨地勢升高而降低,,年平均氣溫13℃以下,,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公園地表河流屬于嘉陵江水系,,呈多級樹枝狀發(fā)散,,主要有諾水河、南江,、焦家河三條主干河流,。南江河干流全長121.7千米,流域面積2618.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8.16億立方米,。焦家河發(fā)育于公園的玉泉,在公園內河道長52.3千米,,向西流入旺蒼,,年徑流量3.6億立方米。諾水河發(fā)源于陜西南鄭,,河道總長158.1千米,,天然落差1097米,流域面積1906千米,。
公園地處中國南北地理,、氣候和生態(tài)的過渡帶,自然地理位置特殊,,多種植物區(qū)系成分在這里交匯,,植被覆蓋率達97%以上,其中森林覆蓋率66.5%,。植被多為山地常綠闊葉,、落葉闊葉和山地暗針葉相間植被類型,具有垂直分帶明顯,,植物區(qū)域組成復雜,、種類繁多的特點。共有植物1590種,,其中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12種,。
公園位于世界動物地理區(qū)劃的東洋界和古北界的過渡帶,動物區(qū)系復雜多樣,。據有關資料,,區(qū)內有哺乳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魚綱5綱,32目,,87科,,239屬,331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一級保護的動物有5種,,國家重點二級保護的動物有32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