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縣烈士陵園位于鄭州市新密市城關鎮(zhèn)東街村,。
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fā)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zhàn)》的聲明,號召中國的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guī)模的反攻”,。10日,,朱德總司令向所有解放區(qū)軍隊發(fā)布進軍命令,,命令各解放區(qū)所有武裝部隊,,立即向敵人發(fā)出最后通牒,,限期繳械投降。11日,,朱德總司令又連續(xù)發(fā)出6道命令,命令各解放區(qū)武裝部隊馬上向日偽軍發(fā)動全面進攻,,迅猛擴大解放區(qū)。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命令,,八路軍豫西抗日部隊在河南軍區(qū)領導下,,向日偽盤踞的交通點、線廣泛出擊。8月17日,,張才千指揮河南軍區(qū)第4支隊主力10團、12團,在密縣抗日獨立團和區(qū)干隊的配合下,,從禹西出發(fā),打響了解放密縣城的戰(zhàn)斗。
此時,,日本雖已宣布無條件投降,,但龜縮在密縣城的300多名日軍及數百名漢奸武裝仍不甘心失敗,企圖做垂死掙扎,。戰(zhàn)斗打響后,,一小部日軍在偽軍的配合下出城西關迎戰(zhàn)。第4支隊直屬特務連將計就計設下埋伏,,當日軍進至西太山廟時,,出其不意與日軍展開了白刃戰(zhàn),斃傷敵偽100余人,,殘敵狼狽逃回城里,。當天夜里,日軍在坦克掩護下從城東門狼狽逃往鄭州,。次日,,國民黨密縣保安團在高萬青、張振武的率領下,,乘第4支隊追遷逃亡日軍之機,,占領密縣城,收編了王化龍的“皇協(xié)軍”,,搶奪抗戰(zhàn)勝利果實,。19日,第4支隊對密縣城發(fā)起總攻,,殲敵大部,。張振武見勢不妙,率領保安團從城東門逃往超化寨,。密縣城獲得解放,。這場戰(zhàn)斗,共俘敵300多人,,繳獲步槍600余支,,輕重機槍6挺,以及大批的軍用物資,。接著,張才千司令員指揮部隊乘勝追擊,,消滅了于溝寨,、大隗鎮(zhèn)、東月臺等地的頑軍武裝,。密縣城解放后,,密南抗日民主政府搬進縣城辦公,改為密縣人民政府,。之后,,革命政府立即張貼安民告示,,并公開鎮(zhèn)壓了日偽縣長江文。同時,,第4支隊還在城門設立了警備司令部,,由沈甸之任警備司令,負責城內的治安和秩序,。
1948年5月2日,,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于南陽以西地區(qū)發(fā)動宛西戰(zhàn)役。劉伯承,、鄧小平指示:主力于今夜開始襲擊宛西各縣之敵,,估計鄭州之敵可能向鄭州以西或南方出動,以牽制我軍,,并策應宛西敵人,,第9縱隊應以靠近鄭州、許昌部隊及第5軍分區(qū)武裝,,向鄭州以西及以南方向佯動,,爭取捕殲弱敵,尤應必要之處置,,防敵突向鞏縣及洛陽,,破壞我之后方之聯絡。遵照這一指示,,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9縱把第26旅主力置于密縣地區(qū),,依托密縣及其以南有利地形阻擊敵人。第27旅主力于米河地區(qū)向滎陽,、崔廟一帶活動,,以牽制敵人。與此同時,,駐鄭州的國民黨軍第十六兵團在孫元良的指揮下,,進入登(封)密(縣)山地。5月8日,,第十六兵團第41師,、47師、暫編26旅等9個步兵團及密縣,、登封,、新鄭、滎陽4個保安團,,配合騎兵,、裝甲兵、炮兵等共2.5萬多人兵分兩路,由鄭州向登密一帶進攻,。當日,,國民黨軍第125、第127旅沿鄭密公路進至密縣城東七里崗,、五里店地區(qū),,第127旅及騎兵第1團在兩架飛機的掩護下,兵分3路向密縣城及其以南的塔山,、787高地進攻,。并集中67門大炮進行猛烈轟擊。經解放軍三次反沖擊,,國民黨軍全線潰退,,當夜龜縮于七里崗、五里店地區(qū),。第二天,,敵人又出動飛機、坦克,、大炮再次向塔山陣地攻擊,。堅守的解放軍經過兩日頑強阻擊,把敵人牽制在密縣的五里店,、楊寨,、喬河地區(qū),未能前進一步,。此時,,宛西戰(zhàn)役已勝利結束。10日,,解放軍9縱第26旅主動放棄密縣,,向西南轉移至登封告城及其西北地區(qū)。敵發(fā)覺解放軍轉移后即跟蹤西進,。解放軍派出偵察部隊將敵誘至登封蘆店,、景店、密縣牛店一帶,,隨后進行反擊,,獲得全殲敵127旅(少一個營)的重大勝利,。接著,第26旅乘勝追擊,,直搗密縣城,。17日拂曉再次解放密縣縣城,。長期盤踞在城內的國民黨縣政府棄城潛逃。
1955年,,當地政府將散葬別處的烈士移葬園內。陵園內立有石碑和烈士墓冢,。
密縣烈士陵園(老城烈士陵園)于1987年4月被原密縣(今新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密縣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