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是個(gè)重視生活情趣的人,,他愛金陵靈秀之氣,,在他任江寧縣令時(shí),在江寧小倉山下以三百金購得隨園,。隨園舊為織造園(或?yàn)椴苎┣酃P下的大觀園),,當(dāng)時(shí)“園傾且頹,……百卉蕪謝,,春風(fēng)不能花,。”荒廢已久,,袁枚購得后,,加以整治,,由于是“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此稱為“隨園”在《雜興詩》描寫隨園景致:“造屋不嫌小,,開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魚長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愛荷花,,未敢張網(wǎng)羅,。”如此詩情畫意,,令人想往,,也難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聲色,,不復(fù)作出仕之念,。隨園四面無墻,每逢佳日,,游人如織,,袁枚亦任其往來,不加管制,,更在門聯(lián)上寫道:“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shí)花?!?/p>
六十五歲以后,,袁枚開始喜歡上了游山玩水,游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臺,、雁蕩、四明,、雪竇等山,,安徽游過黃山,江西廬山,,廣東,、廣西、湖南,、福建等地,,喜愛品茶的他自然也會嘗遍各地名茶,,并且將它一一記載下來。他描寫常州陽羨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較龍井略濃”,。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說:“色味與龍井相同,葉微寬而綠過之,,采掇最少,。”此外如六安銀針,、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評述,。
此外還寫下許多茶詩,如《試茶》詩:“閩人種茶如種田,,郄車而載盈萬千,;我來竟入茶世界,意頗狎視心逌然……,?!泵鑼懜=ㄈ似毡榉N茶的情形,置身其中,,仿佛進(jìn)入茶世界,。《湖上雜事詩》:“煙霞石屋兩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陽,;萬片綠云春一點(diǎn),布裙紅出采茶娘,?!泵鑼懮碇t布裙的采茶姑娘在“萬片綠云”的茶海中采茶,分外醒目,。又《漁梁道上作》:“遠(yuǎn)山聳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后溪;每到此間閑立久,,采茶人散夕陽西,。”可知他旅游時(shí),除了欣賞群山萬壑,、山澗溪流的美景之際,,亦不忘留意當(dāng)?shù)氐摹安枞~文化”,可看出他對茶的鐘愛程度,。
袁枚70歲那年,,游覽了武夷山,對武夷茶產(chǎn)生了特別的興趣,。他先前對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濃苦,,有如喝藥”,因此他向來不喜歡武夷茶,。乾隆五十一年(1786)袁枚游武夷山,來到曼亭峰天游寺等地后,,卻讓他對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觀,。他在《隨園食單·茶酒單》記載了當(dāng)時(shí)的情形:“僧道爭以茶獻(xiàn),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試一二杯,,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這位茶葉專家從所用的茶壺、茶具到飲茶的步驟,、感覺與武夷茶的特色均做了詳細(xì)而生動的描寫,,一杯好茶的確能滌凈塵慮,撫平煩躁,。
袁枚認(rèn)為,,除了有好茶必須收藏得法才能保存長久,而要泡出一壺好茶,,除了要有好的泉水之外,,對于火候的控制亦是一門極重要的學(xué)問。對此他也有一段精彩的描敘:“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驛而辦,。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則味辣,,陳則味甘,。嘗盡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頂所生,,沖開白色者為第一,。然入貢尚不能多,況民間乎,!”他以為要泡出好茶,,需先有好水,在此他再度推崇武夷山所產(chǎn)的茶為天下第一,。
接著他繼續(xù)提到收藏茶葉的方法:“其次,,莫如龍井,清明前者號蓮心,,太覺味淡,,以多用為妙。雨前做好一旗一槍,,綠如碧玉,。收法須用小紙包,每包四兩放石灰壇中,,過十日則換古灰,,上用紙蓋扎住,否則氣出而色味全變矣,?!笨烧f是研究得相當(dāng)深入,至于烹煮的方法,他也有獨(dú)到的妙法:“時(shí)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滾便泡,,滾久則水味變矣!停滾再泡則葉浮矣,。一泡便飲,,用蓋掩之則味又變矣。此中消息,,間不容發(fā)也,,山西裴中丞嘗謂人曰:“余昨日過隨園,才吃一杯好茶,,嗚呼,!”
袁枚不愿在官場上爭逐名利,遂能依自己的方式生活,,無羈無絆,,優(yōu)游自在,故而能活到八十二歲高壽,。有意思的是,雖然自身不愿涉及官場,,但是袁枚卻有著獨(dú)到的政治眼光,。曾經(jīng)在和珅、和琳兄弟年幼的時(shí)候,,寫過這樣一句對兩兄弟的評判“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焙竺娴氖聦?shí)證明,,之后,和珅之后成為乾隆皇帝身邊第一紅人,,和琳則成為著名將領(lǐng),,官至一等公爵。
袁枚在 《隨園詩話》 ,、 《子不語》 ,、 《續(xù)子不語》 中,一再談及龍陽之美,,心向往焉,。因?yàn)樗擦治娜恕L(fēng)流俊雅的身世姿容,,投懷送抱者頗多,。 《隨園軼事》 中載:“先生好男色,如桂官、華官,、曹玉田輩,,不一而足。而有名金鳳者,,其最愛也,,先生出門必與鳳俱?!?/p>
袁枚在《子不語》中講述了一個(gè)故事,,一對美少年心心相映,出入同行,,有個(gè)叫王禿兒的惡棍,,想要玷污他們,他們不從,,于是被殺,。袁枚寫道:“二少年者,平時(shí)恂恂,,文理通順,,邑人憐之,為立廟,,每祀必供杏花一枝,,號雙花廟?!边@枝風(fēng)姿綽約的杏花,,幾乎伴隨了袁枚一生。直到年過花甲,,他還收了年輕美好的劉霞裳為弟子,,每次出游登山,必與同行,,所謂“從游朝臘屐,,共寢夜連床。寒暑三年共,,文章一路商”,。對于他人的質(zhì)疑、腹誹,,袁枚不以為意,。
袁枚作官后,以薪俸易書,,積至40萬卷,,筑藏書樓“小倉山房”,、“所好軒”。
自注何謂“所好”,,味,、色、花,、竹,、金石、字畫,,皆有時(shí)有限,,只有藏書,不分少壯,、饑寒,,讀之無限;還專門寫有一篇《所好軒記》,。
袁枚年輕時(shí)就喜歡追求山林之樂,,但由于遵循“父母在,不遠(yuǎn)游”的信條,,一直到他67歲服喪完畢后,,才開始了盡情游歷山水的旅行。這一年,,他游歷了天臺山,、雁蕩山、黃龍山等名山,。68歲時(shí),,袁枚游歷了黃山,。69歲,,他跑得更遠(yuǎn),正月出發(fā),,臘月底才回家,,從江西廬山一路游玩到了廣東羅浮山、丹霞山,,又到了廣西桂林,,之后經(jīng)永州回返,順路游衡山,。71歲去武夷山,,73歲游江蘇沭陽,77歲二游天臺山,,79歲三游天臺山,,80歲又出游吳越之間,,即便是81歲還出游吳江……要知道,舊時(shí)交通不便,,以袁枚這么大的年紀(jì),,能夠承受舟車勞頓、跋山涉水之苦而興致不減,,如此頻繁,、長時(shí)間的出游,其身體狀況之佳,、精力之矍鑠可見一斑,,難怪當(dāng)時(shí)便有人稱贊他“八十精神勝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煙”,。
文集:《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bǔ)遺》10卷、《隨園食單》,、散文 ,、尺牘等30余種;
筆記小說:《子不語》(又名《新齊諧》)24卷及《續(xù)子不語》10卷,;
散文:《祭妹文》,、《峽江寺飛泉亭記》、《黃生借書說》,、《所好軒記》等,;
駢文:《與蔣苕生書》、《重修于忠肅廟碑》等,;
手札:《袁枚致尤蔭手札》,;書法靈動清雅,不事雕琢,,自然閑適,,正合于袁枚“性靈”之主張。雖法度稍欠,,然才情橫溢,,亦為佳構(gòu)。
通天老狐,,醉輒露尾,。(洪亮吉在《北江詩話》的評價(jià))
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靈為宗,專法香山(白居易),、誠齋(楊萬里)之病,,誤以鄙俚淺滑為自然,尖酸佻巧為聰明,,諧謔游戲?yàn)轱L(fēng)趣,,粗惡頹放為豪雄,,輕薄卑靡為天真,淫穢浪蕩為艷情,,倡魔道妖言,,以潰詩教之防。(朱庭珍評述)
著名的清詩研究專家嚴(yán)迪昌先生在《清詩史》中提出“袁枚現(xiàn)象”一詞,,認(rèn)為袁枚是一個(gè)真正意義上的專業(yè)詩人,。
關(guān)于袁枚的個(gè)性,嚴(yán)迪昌先生《清詩史》有極精到的概括,,總之一言為“不耐”,。他不耐學(xué)書,字寫得很糟,;不耐作詞,,嫌必依譜而填;不耐學(xué)滿語,,乾隆七年(1742)庶吉士散館,,以習(xí)滿文不合格放任知縣;不耐仕宦,,乞養(yǎng)時(shí)年僅三十三歲,,后再銓選知縣,未及一年復(fù)歸,。
袁枚欲做專業(yè)的詩人,,理想近于明詩第一大家高啟,含毫伸牘,,“但好覓詩句”,,“與其嗜世之末利,汲汲者爭騖于形勢之途”者絕異,。做專業(yè)詩人是一種很高的人生理想,,蘊(yùn)含著不同流俗的價(jià)值追求。求仁得仁,,袁枚成為清詩史上獨(dú)具個(gè)性的一代大家,。(李圣華評價(jià))
袁枚的聰明之處就在于他及時(shí)的抉擇,,如果在官場上繼續(xù)混下去,,把知縣當(dāng)?shù)嚼希帜茉鯓??走仕途,,混不到個(gè)省部級,都是芝麻官兒,。說不定遇個(gè)變局,,還有牢獄之災(zāi),。袁枚的長壽,就在于他的自由和隨意,,做人不必陽奉陰違,,不必違背良心迎上欺下。不必用盡心機(jī)搞陰謀,,一天到晚心里緊張,。告別了官場上的袁縣令,才有了文壇上的袁才子,。這是個(gè)人的選擇,,是智慧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陳長吟于《西安晚報(bào)》)
袁枚稱得上是清代商業(yè)炒作第一高手,,通過不斷炒作,賺了大筆銀子,。袁枚對生意的策劃步步為營,,思路極為清晰。首先,,他花費(fèi)許多錢重修隨園,,修好了并不將其圈起來供自己一家人欣賞,而是故意拆掉圍墻,,讓游客在園里隨意游玩,,目的是使人知道江寧城里有這樣一個(gè)山美水秀境幽的地方。園子初具聲名,、有了一定數(shù)量的游客,,他立馬寫了一本《隨園食單》,極力渲染自家私園食物的精妙和家廚烹調(diào)的高水準(zhǔn),,激發(fā)那些熱衷口腹之欲的人的興趣,。袁枚對飲食氛圍也極有研究,每有客來,,他都要叫人將餐桌擺到一些景致極美的亭榭,,還安排自養(yǎng)的美女為之唱歌跳舞,隨園的飲食生意非?;鸨?。當(dāng)隨園炒熱,個(gè)人知名度激劇上升,,袁枚開始擴(kuò)大經(jīng)營范圍,,在園子里售賣《隨園全集》、《隨園食單》等著作,,他的書果然供不應(yīng)求,,屬國琉球都有人專程來購買,。僅賣書一項(xiàng),袁枚一年即可收入三四千兩白銀,。中年以后,,各方人士爭相請?jiān)秾憫?yīng)酬文章,袁枚來者不拒,,墓志碑記,、壽序諛文,只要給足銀子,,絕對服務(wù)三包,,又大賺了一筆。(游宇明于《老年生活報(bào)》) 隨園先生是乾隆年間享譽(yù)最高的詩人,。袁枚少時(shí)家貧,,《秋夜雜詩·并序》九首有:“吾少也貧賤,所志在梨棗,?!睂τ谠姡腥酥v格調(diào),,有人講神韻,,袁枚則講性靈。說禪理均障,,皆遠(yuǎn)性情,。譏詩不搖蕩性靈,則“蛤蟆繁聲,,無禮取鬧”,,“生客闌入,舉座寡歡”,。性靈是在泥沼中仰望星光,,俗人信仰基督,就是希望能在泥胎中被澆灌他的靈,。性靈需要天才,,皓首窮經(jīng)不是本錢。然而有性靈,,不見得同時(shí)有氣魄,,比起東坡,袁枚還屬于“和記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