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大佛為利用陡直崖壁開鑿而成,,位于蒙山近山頂處。佛龕為摩崖敞口式,,寬29.60米,,進深17米,平面大約為半橢圓形,。佛像頭部已經(jīng)遺失,,山與頸部平齊,研究者推測當時此處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巖石,,開鑿時將它刻成佛頭,。佛像背后的山崖有大片平地上有寺院遺址,散落有殘碎磚瓦,,還有刻著杭州天目山峰徹禪師的斷碣,。蒙山大佛為單體佛像,龕內(nèi)外沒有脅侍像的遺跡,。
大佛頭部遺失,。頸部直徑5米,高2米余,,有三條陰刻項線,。頸部至腹部高22米,兩肘間距22.70米,。兩肩平而寬,,胸胛肥厚,,身形壯碩。由于大佛的巖體為疏松的砂巖,,風化,、崩塌相當嚴重,佛像衣紋服飾已無法辨認,。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孔,,據(jù)推測為重修大佛時留下的遺跡。佛像小臂長12米,、寬2.80米,,保存較為完好。佛像施禪定印,。右手長3.10米,,手掌及小指尚存,左手已殘,。兩手之下為條石補砌的雙腿,,高3米,結跏趺坐式,。腿下為條石臺基,。
雙腿和臺基均為重修大佛時砌。研究者認為,,佛像原來的坐姿雖未必是重修時的結跏趺坐,,但是由兩手的禪定印判斷很可能就是結跏趺坐式??脊艑W家宿白根據(jù)清理前的遺跡推斷蒙山大佛是倚坐的彌勒佛,。然而,清理之后的佛像施禪定印,,結跏趺坐,,并不是倚坐的佛像。后來的研究者認為,,蒙山大佛可能是釋迦牟尼佛,。理由之一是《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提到成招提之勝因,侔釋迦之真相,,另一個理由是北魏開鑿的云岡石窟第20窟的釋迦佛也是施禪定印和結跏趺坐,,與蒙山大佛相同。
蒙山大佛自雙腿下部至頸高約30米,。研究者按照雙肩寬度18米估計佛像頭部高度大約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為40米,加上后世重修時增砌的6米高的基座,總高度大約46米,。這與史籍的記載有所不同,。唐代的《冥報記輯書》記載蒙山開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按唐代一尺合現(xiàn)代0.295米,,唐代記載中蒙山大佛的高度為59米,比蒙山大佛的實際高度多十幾米,。一些媒體按現(xiàn)代一尺合0.33米計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為66米,也有媒體計算為63米,,還有媒體稱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米,。這些媒體由此認定,蒙山大佛比55米高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還要高,。甚至有媒體聲稱,,蒙山大佛與樂山大佛、巴米揚大佛齊名,,并根據(jù)三者的高度關系認為將蒙山大佛稱為世界第二大石佛,。
大佛前的平臺上存有面闊三間(約15米)的建筑遺跡,門墩石和地栿尚在,,研究者判斷建筑年代可能晚于五代,。建筑遺跡北面存有一龜趺,碑已失,。佛龕西側(cè)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閣時嵌入梁檁所用。大佛龕外東側(cè),,崖面上還有一塊摩崖碑刻和二個洞窟的遺存,。摩崖碑刻大約處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為長方形,,高2.50米,,寬1.85米,是預先雕刻成之后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斷出刻的是佛經(jīng),無法確知是哪一部經(jīng),。
摩崖碑刻東側(cè)的小窟高,、寬都在1米左右,因巖石崩塌,,此窟已被破壞,。小窟的東邊是一平面為方形的大窟,面闊2.97米,,進深2.99米,,高2.94米,,四角攢尖頂。長方形的窟門高1.74米,、寬0.97米,、深0.52米,門兩側(cè)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櫨斗,,櫨斗之上是雕刻的闌額,闌額的斗栱為一斗三升式,,柱間斗栱為人字形叉手,。叉手為弧形,向外撇出,,尾端微微上翹,。結合四角攢尖頂、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翹兩個特征,,研究者認為此窟可能開鑿于北齊,。窟內(nèi)為素壁,,并無龕像,,屬于禪窟,窟內(nèi)殘存有清康熙四十六年的題記,。
2006年太原市政府為佛像修補了佛頭,,新修的佛頭高12米,直徑8米,,重140噸左右,,風格參考了當?shù)爻鐾恋谋饼R佛像。加固佛身時共計灌漿450噸以上,。
蒙山大佛本是開化寺后的佛像,。開化寺建于公元559年(北齊天保二年),北齊文宣帝高洋賜額開化寺,。寺后鑿石修路,,在寺后一里處依山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開鑿的年代存在爭議,。一種觀點根據(jù)《永樂大典》中《太原志·太原縣》的記載,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始于北齊天保二年,。另一種觀點根據(jù)明嘉靖《太原縣志》,、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記載,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在開化寺建寺之后,即晚于天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據(jù)五代蘇禹圭《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中所述北齊文宣帝天保末年,,鑿石通蹊,依山刻像,,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始于公元559年(天保十年),。
隋朝仁壽年初,開化寺中新建佛閣以保護大佛,,并改名為凈明寺,。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淵曾來此禮佛,,并將寺名改回開化寺。另一說李淵禮佛是在稱帝之前,,禮佛回去后當夜夢化佛滿空,,毫光數(shù)丈,登基后李淵將寺名改為開化寺,。公元657年(唐顯慶二年),,唐高宗李治巡幸并州,與皇后武則天同游童子寺,、開化寺,,童子寺佛像高一百七十多尺,開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李治與皇后,、妃嬪、宮人施舍了很多珠寶,、財物,、衣服。
公元844年(唐會昌四年),,開化寺佛閣在唐武宗滅佛中廢毀,,蒙山大佛遂暴露在風雨中。公元895年(唐乾寧二年),,盤踞并州的河東節(jié)度使,、后來追封后唐武皇帝的晉王李克用參拜蒙山大佛后,命人重建開化寺佛閣,。歷經(jīng)五年,,佛閣終于建成。公元945年(后晉開運二年),,鎮(zhèn)守太原的北平王,、后來的后漢高祖劉知遠到開化寺焚香禮佛后,出資重修佛像和佛閣,留有蘇禹圭所撰《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
公元990年(北宋淳化元年),,開化寺中新修二座高二丈釋迦牟尼舍利塔(即今開化寺連理塔)。元朝末年,,開化寺毀廢,,只有僧房舍利塔尚在。通常認為,,蒙山大佛在這時一齊被毀,。公元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晉恭王朱棡重建開化寺,開化寺改名為法華寺,。
1983年,,參加太原地名普查的市政工作人員王劍霓重新發(fā)現(xiàn)了蒙山大佛。因調(diào)查地名時,,王劍霓發(fā)現(xiàn)太原蒙山一帶有很多帶寺字的地名,,還有一處地名叫做大肚崖,覺得非常奇怪,。實地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大肚崖其實是蒙山大佛的胸部,大佛的頭部已經(jīng)遺失,,露出的胸部高度為15.75米,,胸部以下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達數(shù)十米,。佛像背后的山崖頂上的平地還有綿延大約五百米的古建筑遺跡,。1983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的簡訊中報道了這一消息,。2001年9月21日蒙山大佛被列入太原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9月,新修佛頭工程開工,,2008年1月,,佛頭安放完畢,10月7日,,完成修復的蒙山大佛景區(qū)向公眾開放,。
2006年11月,太原市物價局召開會議,,討論蒙山大佛景區(qū)的定價問題,,方案是門票90元人民幣。后維持免費開放,。蒙山大佛附近有煤炭,、石灰石等礦藏,,多年的開采導致蒙山大佛附近出現(xiàn)采空區(qū),威脅著蒙山大佛的安全,。2008年至2011年,,太原市先后共申請到2.11億元人民幣用于蒙山地質(zhì)治理。治理恢復了荒山,、荒坡的植被,,也基本消除了地質(zhì)災害隱患。
2011年2月,,太原市的39名政協(xié)委員同1名全國人大代表聯(lián)名提議,,建議政府及早著手修復蒙山另外八尊大佛。他們認為,,蒙山大佛兩側(cè)的山體上各有四尊未修復的佛身,,連同已經(jīng)重修的蒙山大佛,共是九尊大佛,。提案中列舉了六條理由,,例如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佛教徒來太原朝拜,、修復九尊佛后蒙山將超過美國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的規(guī)模,、經(jīng)專家研究考察蒙山大佛的保護開發(fā)利國利民利世界等。
2017年8月10日,,山西蒙山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標志著蒙山大佛景區(qū)完成改制,景區(qū)實現(xiàn)管理權,、經(jīng)營權兩權分離,,正式啟動公司化管理、市場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