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它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guī)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茂陵博物館館院格局分前后兩個部分,基本上按南北中軸線對稱布局,建筑風(fēng)格為仿漢懸山式瓦屋,。前半部分以魚池假山為中心,,東、西兩個展廳左右對稱,。后半部分以天然巨石壘成,,仿祁連山勢而建的霍去病墓冢為中心,墓冢上的原有石刻呈對稱式分布于東,、西兩廊,。茂陵博物館現(xiàn)有的西漢石雕藝術(shù)、出土文物和珍貴文物三個基本陳列,。西漢石雕藝術(shù)陳列展出霍去病墓前的16件西漢大型石雕,,這些石雕分別兩組陳列于霍去病墓冢東、西兩邊的廊房內(nèi),,珍貴文物和出土文物分別陳列于東,、西兩個展室內(nèi),陳列面積600平方米,,出土文物陳列展主要展出一批西漢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館藏文物,。
茂陵博物館西漢大型石雕展中有人物形象題材的文物“馬踏匈奴”、“人與熊”,、“石人”3件,,有動物題材的文物“躍馬”、“臥馬”,、“臥?!薄ⅰ芭P象”,、“伏虎”,、“野豬”、“怪獸吃羊”等,,有水生動物題材的文物魚,、蟾、蛙等,;珍貴文物展以展出茂陵部分陪葬墓從葬坑出土的珍貴文物為主,,具有代表性的為陽信長公主墓出土的幾件大型鎏金銅器和帶款識的銅器;出土文物陳列展展出大型空心畫像磚,、水管道,、字紋瓦當(dāng)?shù)忍掌骷叭宋镔浮游镔?,弩機(jī),、箭鏃,、漏壺、銅鏡等銅器,。
西漢鎏金馬,,1981年5月1日茂陵一號無名冢南60米處平地時出土。高62厘米,,長76厘米,,重26千克,通體銅鑄鎏金,,馬呈站立姿態(tài),,勻稱,、合乎解剖比例,,頭部造型生動,,為以西漢時大宛產(chǎn)的汗血馬為模特鑄造而成,。
西漢鎏金銀竹節(jié)薰?fàn)t,,1981年5月茂陵一號無名冢南60米處平地時出土,。銅鑄,,通體鎏金銀,,底座透雕兩條蟠龍,,口銜竹節(jié)狀高柄,,柄上端有三條龍形支撐,,以架爐盤,,盤外壁環(huán)鑄四條水龍,爐蓋呈博山形,。蓋沿和圈足均刻有銘文,,燃香后,青煙自博山式薰?fàn)t的透雕孔隙中而出,,漫至蓋上山谷間,。
西漢錯金銀銅犀尊,1963年出土于興平縣西吳鄉(xiāng)豆馬村,,長58.1厘米,,寬20.4厘米,高34.1厘米,,重13.34千克,。尊為古代盛酒器,此尊為犀牛形,,通體飾錯金銀流云紋,,背上有蓋,可以開合,,嘴右側(cè)有管狀短流,,用于注酒,,反映了當(dāng)時青銅工藝的發(fā)展水平。
西漢鎏金銀銅漆耳杯,,1981年5月茂陵一號無名冢南出土,,整體分為座、杯上下兩部分,,座為盤足,,柿蒂狀支架,承托耳杯,。酒杯平面呈橢圓形,,圓形底,兩側(cè)附耳,,為研究西漢工藝美術(shù)史的實(shí)物資料,。
西漢四神紋青玉雕鋪首,1975年7月于興平縣道常村出土,,長34.2厘米,,寬35.6厘米,厚14.7厘米,,重10.6公斤,。鋪首是中國古代裝飾門環(huán)的獸首底座,此鋪首用質(zhì)地瑩潤的藍(lán)田玉精制而成,,屬茂陵陵園的遺物,,銜環(huán)孔呈卷鼻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布局在饕餮紋兩側(cè),。
西漢馬踏匈奴高1.68米,,長1.90米,歷來被公認(rèn)為霍去病墓石刻中的主體雕刻,,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紀(jì)念碑式的杰作,。它以寫實(shí)與浪漫相結(jié)合的手法,使用一人一馬對比的形式,,構(gòu)成一個高下懸殊的抗衡場面,,揭示出正義力量不可摧的主題。雕刻家把馬的形象刻畫得堅(jiān)實(shí)有力,,姿態(tài)威武,,氣宇軒昂,似乎象征著當(dāng)時漢軍實(shí)力的強(qiáng)大,,氣勢磅礴,,具有凜然難犯的莊重氣派,。馬腹下的匈奴人,仰臥地上,,左手握弓,,右手持箭,雙腿拳屈,,作狼狽掙扎狀,,蓬松零亂的須發(fā),更顯得驚慌失措,,聲嘶力竭,,帶著既不甘心就縛,又無可奈何的表情,。這顯然是用以歌頌霍去病將軍的業(yè)績,,昭示出來犯者的下場。表現(xiàn)技法是運(yùn)用圓雕,、浮雕以及線刻的綜合方式,,使作品顯得樸實(shí),、渾厚,,題材處理得相當(dāng)大膽而且巧妙,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高度的概括性,。
旺季(3月1日-11月30日):75元/人
淡季(12月1日-2月底):55元/人
乘車路線:
咸陽4路車到付家橋下車,,換乘興平到茂陵博物館的車或坐蹦蹦車前往。
自駕路線:
霍高速公路在渭河大橋從咸陽西/禮泉/咸陽高新區(qū)/G312出口離開,,在咸陽西立交轉(zhuǎn)入咸平路→咸興路→Y040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