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濟寺又名臨濟塔院,,始建于東魏孝靜帝興和二年(540年),,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臨滹沱河側(cè),,因之遂得臨濟之名,,是中國佛教禪宗臨濟一派的發(fā)祥地,也是日本佛教臨濟宗的祖庭,。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臨濟宗創(chuàng)始人義玄禪師駐錫此寺。雖然寺廟在宋金戰(zhàn)爭中毀于戰(zhàn)火,,但重修后仍殿宇宏偉,,寶塔聳峙,佛像莊嚴,,梵唄清越,,為正定乃至全國都頗有名氣的古剎。
臨濟寺占地面積16800平方米,,自山門開始,,建有大雄寶殿,、法乳堂、傳燈堂,、天王殿,、澄靈塔、圓通殿,、觀音閣,、藥師樓以及禪堂、僧舍,、流通處,,國內(nèi)香客絡(luò)繹不絕。
大雄寶殿是本寺第一重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檐歇山頂建筑,。是1983年以來,,由國家撥款,中日僧眾及信士布施,、捐贈建造,,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題額。殿內(nèi)正中供著樟木雕刻的釋迦牟尼佛像,,兩旁為其弟子,,迦葉和阿難,釋迦牟尼背面是觀世音菩薩,。北墻東邊為文殊菩薩,,西邊普賢菩薩,。東南角供地藏菩薩,。殿的東西兩側(cè)為十八羅漢木雕像。
法乳堂正中供菩提達摩禪師木雕像,;東位為慧能大鑒禪師像,;西位為臨濟義玄禪師像;東墻刻《正法眼藏·禪宗佛祖源流》,;西墻刻《中國臨濟宗源流》,。
天王殿也是本寺的山門,殿內(nèi)正中供奉的是彌勒菩薩,。這座木雕像,,是彌勒菩薩的應(yīng)化身,我國五代時期的和尚契此(俗名布袋和尚)的坐像,。佛經(jīng)上講,,佛,、菩薩為了普度眾生,應(yīng)隨機緣,,根據(jù)不同環(huán)境,,不同對象,變化多種形象,,為其說法化導(dǎo),,度其脫離苦海。所以,,彌勒菩薩,,本應(yīng)是頭戴天冠,身著菩薩裝的形象,,而此殿這尊坐像,,不過是彌勒菩薩的一種形象而已。東西墻上,,繪的是四天王畫像,。南墻兩側(cè),掛的是韋陀天畫像和伽藍神畫像,。
澄靈塔是臨濟宗創(chuàng)始人,,義玄禪師的舍利塔。唐咸通八年(867年),,義玄禪師在大名府圓寂后,,他的弟子存獎等人,將他的舍利,,分而為二,,一分留大名,一分運鎮(zhèn)州(今正定),,建塔存藏,。唐懿宗皇帝欽封為“慧照禪師”,賜塔名曰“澄靈塔”,。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世宗胤幀加封義玄為“真?;菡斩U師”。寺院奉旨在塔第一層正面圓拱形門楣上端鑲嵌篆書“唐臨濟惠照澄靈塔”石匾,。澄靈塔,,舉高30.47米,為磚仿木結(jié)構(gòu)密檐塔,。塔下面為一寬大石砌基座,,正中砌八角形石質(zhì)塔基,之上為磚砌須彌座,。須彌座束腰及平座的欄板上雕有奇花異鳥,。上部刻三周蓮花座,。九級塔身端立于仰蓮之內(nèi),和所有密檐塔一樣,,塔身第一級基高,,四面設(shè)有對開式假門,四側(cè)面設(shè)假窗,,轉(zhuǎn)角做圓形倚柱,,雕刻精細,獨具匠心,。以上八級相距較近,,層層出檐,塔以跳出的斗拱承托,。各斗拱設(shè)計精巧,,富于變化,重檐密布的塔身之上置塔剎,。1985年,,在有明禪師主持下,進行了修葺,,使玲瓏別致的澄靈塔,。正定人送一雅號“青塔”。
20元/人
08:00-11:00,,14:00-17:00
乘車路線:136路,、177路到臨濟寺下車。
自駕路線:石家莊體育北大街過北二環(huán)一直北行,,到正定南門右轉(zhuǎn)到燕趙南大街,,臨濟路東行500米即到。
臨濟宗的創(chuàng)始人是唐末時期的義玄禪師,。唐朝時有人名希運者,,少時在家鄉(xiāng)福建福清縣隨師出家。之后,,參謁名師,,得奉新百丈山懷海禪師正傳,,唐開成年間到宜豐黃檗山駐錫,,宣講自己所悟得的禪宗新法,四方僧侶趨往問法者甚眾,。僧徒義玄是慧能的六世法孫,,他從希運學(xué)法達33年。公元540年,,義玄在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臨濟院,,廣為弘揚希運所倡啟的禪宗新法,。這種禪宗新法因義玄在臨濟院舉一家宗風(fēng)而大張?zhí)煜拢笫浪旆Q之為“臨濟宗”,,而黃檗禪寺也因之成為臨濟宗祖庭,。
寺內(nèi)澄靈塔是臨濟宗創(chuàng)始人義玄禪師的舍利塔,始建于唐,,是一座八角九級密檐式塔,,高30.47米。古塔造型挺拔峻秀,,雕飾華麗,,梁思成先生贊譽為“清晰秀麗,塔中之上品”,。2001年,,澄靈塔被公布為國寶。
臨濟宗從宋以后基本上成為禪宗主流,,許多著名的士大夫,,如黃庭堅、蘇軾,、蘇轍等都與臨濟宗淵源極深,,并被列為門人。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在推行新政遇到阻力時,,亦從臨濟宗肯定自我,,威猛精進的禪理中吸取了力量。他曾作《訴衷情》:“莫言普化只顛狂,,真解作津梁,。驀然打個筋斗,直跳過義皇,。臨濟處,,德山行,果承當,。將他建立,,認作心誠,也是尋香,?!?/p>
南宋時期(1127-1279年),日本僧人榮西兩次前來宋朝學(xué)習(xí)佛法,,回國后首創(chuàng)日本佛教臨濟宗,,臨濟宗在日本“學(xué)徒云集,朝野尊尚”,成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此宗認定臨濟寺為其祖庭,,視澄靈塔為其重要的祖塔之一。
臨濟寺建于東魏孝靜帝興和二年(540年),。
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臨濟宗創(chuàng)始人義玄(受戒于黃檗希運禪師,行司后來到臨濟寺作住持,。義玄禪師以“三玄,、三要、四料簡,、四賓主,、四喝八棒”等設(shè)施,接引徒眾,,門風(fēng)峭峻,,歸者云眾,遂成一宗,,因臨濟寺位于河北鎮(zhèn)州城東南隅,,臨滹沱河側(cè),因之遂得臨濟之名,,即佛教禪宗五家之一臨濟宗,。正定臨濟寺是臨濟宗的祖庭。
唐咸通八年(867年)四月十日,,義玄禪師圓寂,。遺體火化后,其弟子將舍利分建二塔藏之,,一塔建于河北大名(已毀),;一塔建于河北正定城內(nèi)臨濟寺。唐懿宗賜謚“惠照禪師”,,賜此塔為“澄靈塔”,。義玄禪師的語錄被編為《鎮(zhèn)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臨濟寺在宋金戰(zhàn)爭中毀于戰(zhàn)火,,僅存殘塔,。
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金世宗下旨修復(fù)澄靈塔及臨濟寺各建筑,。今澄靈塔即為遼金典型樣式,。
元朝時,住持海云法師主持了重修和擴建,。元葛羅祿乃賢所著《河朔訪古記》載:“臨濟寺在真定府城中,,定遠門街,,飛云樓之東,。其三門下有唐吳道子所畫布袋和尚像及搖鈴普化真贊,、東坡墨竹、綠筠軒詩等石刻,,極為精細”,。
元至大二年(1309年),趙孟俯奉敕撰《臨濟正宗碑》文,,立于寺中,。
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臨濟寺又進行了重修,,當時,,寺內(nèi)的主要建筑有山門、大雄寶殿,、澄靈塔和祖堂及僧房,。并新立石碑,由王餅撰記,,郭希愈書,。至明末清初,寺院再度荒廢,。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世宗胤禎加封義玄為“真?;菡斩U師”。同時,,寺院奉旨在塔第一層正面圓拱形門楣上端鑲嵌篆書“唐臨濟惠照澄靈塔”石匾,。道光十年(1830年),總兵舒通阿出資再度重修,,并將祖師殿移至大雄寶殿兩側(cè),。
抗日戰(zhàn)爭時期,,臨濟寺除澄靈塔外,,尚有祖堂三間,東配殿三間,。1947年底,,這些殿堂都被拆毀,僅存澄靈塔,。
1949年后中國共產(chǎn)黨奪取中國政權(quán)后推行無神論,,其控制區(qū)域內(nèi)宗教活動受到抑制。
1983年,,該寺被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1984年,,正式交由佛教界管理,作為佛教活動的場所開放,。
1985年,,由日本臨濟,、黃檗兩宗法侶修復(fù)“澄靈塔”,其后又逐步重建大雄寶殿,、祖堂、寺舍等,。
1986年5月19日,寺內(nèi)舉行了祖塔修復(fù)落成剪彩儀式佛像開光典禮和誦經(jīng)法會,。開光法會由臨濟宗第四十四代傳人本煥法師和日本臨濟宗永源寺派管長筱原大雄長老共同主持,。
2001年,,臨濟寺澄靈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2月27日上午,臨濟寺舉行“有明禪師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暨有明禪師紀念館籌建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