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效應管工作原理】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場效應管的特點
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場效應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話說,就是“漏極-源極間流經(jīng)溝道的ID,,用以柵極與溝道間的pn結(jié)形成的反偏的柵極電壓控制ID”,。更正確地說,ID流經(jīng)通路的寬度,,即溝道截面積,,它是由pn結(jié)反偏的變化,產(chǎn)生耗盡層擴展變化控制的緣故,。在VGS=0的非飽和區(qū)域,,表示的過渡層的擴展因為不很大,根據(jù)漏極-源極間所加VDS的電場,,源極區(qū)域的某些電子被漏極拉去,,即從漏極向源極有電流ID流動。從門極向漏極擴展的過度層將溝道的一部分構(gòu)成堵塞型,,ID飽和,。將這種狀態(tài)稱為夾斷。這意味著過渡層將溝道的一部分阻擋,,并不是電流被切斷,。
在過渡層由于沒有電子、空穴的自由移動,在理想狀態(tài)下幾乎具有絕緣特性,,通常電流也難流動,。但是此時漏極-源極間的電場,實際上是兩個過渡層接觸漏極與門極下部附近,,由于漂移電場拉去的高速電子通過過渡層,。因漂移電場的強度幾乎不變產(chǎn)生ID的飽和現(xiàn)象。其次,,VGS向負的方向變化,,讓VGS=VGS(off),此時過渡層大致成為覆蓋全區(qū)域的狀態(tài),。而且VDS的電場大部分加到過渡層上,,將電子拉向漂移方向的電場,只有靠近源極的很短部分,,這更使電流不能流通,。
MOS場效應管電源開關(guān)電路
MOS場效應管也被稱為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它一般有耗盡型和增強型兩種,。增強型MOS場效應管可分為NPN型PNP型,。NPN型通常稱為N溝道型,PNP型也叫P溝道型,。對于N溝道的場效應管其源極和漏極接在N型半導體上,,同樣對于P溝道的場效應管其源極和漏極則接在P型半導體上。場效應管的輸出電流是由輸入的電壓(或稱電場)控制,,可以認為輸入電流極小或沒有輸入電流,,這使得該器件有很高的輸入阻抗,同時這也是我們稱之為場效應管的原因,。
在二極管加上正向電壓(P端接正極,,N端接負極)時,二極管導通,,其PN結(jié)有電流通過,。這是因為在P型半導體端為正電壓時,N型半導體內(nèi)的負電子被吸引而涌向加有正電壓的P型半導體端,,而P型半導體端內(nèi)的正電子則朝N型半導體端運動,,從而形成導通電流。同理,,當二極管加上反向電壓(P端接負極,,N端接正極)時,這時在P型半導體端為負電壓,,正電子被聚集在P型半導體端,,負電子則聚集在N型半導體端,,電子不移動,其PN結(jié)沒有電流通過,,二極管截止。在柵極沒有電壓時,,由前面分析可知,,在源極與漏極之間不會有電流流過,此時場效應管處與截止狀態(tài)(圖7a),。當有一個正電壓加在N溝道的MOS場效應管柵極上時,,由于電場的作用,此時N型半導體的源極和漏極的負電子被吸引出來而涌向柵極,,但由于氧化膜的阻擋,,使得電子聚集在兩個N溝道之間的P型半導體中(見圖7b),從而形成電流,,使源極和漏極之間導通,。可以想像為兩個N型半導體之間為一條溝,,柵極電壓的建立相當于為它們之間搭了一座橋梁,,該橋的大小由柵壓的大小決定。
C-MOS場效應管
電路將一個增強型P溝道MOS場效應管和一個增強型N溝道MOS場效應管組合在一起使用,。當輸入端為低電平時,,P溝道MOS場效應管導通,輸出端與電源正極接通,。當輸入端為高電平時,,N溝道MOS場效應管導通,輸出端與電源地接通,。在該電路中,,P溝道MOS場效應管和N溝道MOS場效應管總是在相反的狀態(tài)下工作,其相位輸入端和輸出端相反,。通過這種工作方式我們可以獲得較大的電流輸出,。同時由于漏電流的影響,使得柵壓在還沒有到0V,,通常在柵極電壓小于1到2V時,,MOS場效應管既被關(guān)斷。不同場效應管其關(guān)斷電壓略有不同,。也正因為如此,,使得該電路不會因為兩管同時導通而造成電源短路。
場效應管的特點
(1)場效應管是電壓控制器件,,它通過VGS(柵源電壓)來控制ID(漏極電流),;
(2)場效應管的控制輸入端電流極小,,因此它的輸入電阻(107~1012Ω)很大。
(3)它是利用多數(shù)載流子導電,,因此它的溫度穩(wěn)定性較好,;
(4)它組成的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系數(shù)要小于三極管組成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系數(shù);
(5)場效應管的抗輻射能力強,;
(6)由于它不存在雜亂運動的電子擴散引起的散粒噪聲,,所以噪聲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