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裝漢服有哪些款式
說起漢服很多朋友想到都是女裝漢服,,但其實男裝漢服也是比較流行的,,漢服男裝一般需袖長過指尖,,身長過腳踝,以微露鞋面不拖地為宜,。不宜袖長,、衣長過短。尺寸以寬大合身為宜,,不宜過于收束局促,。漢服剪裁需有前后中縫,一般也要求有接袖,。男裝漢服的款式眾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衣裳類
又稱上衣下裳,,是我國最早的服裝形制之一,,約出現(xiàn)于商朝,上衣交領右衽,,下裳一片式圍合,,以帶結系。秦漢之后,,上衣下裳逐漸只作為禮服存在,。衣裳類的漢服有:
(1)玄端:先秦時通用的朝服及士禮服,自天子至士皆可穿,,為國家的法服,,一般是祭祀和朝會穿。上衣純用黑色,,不加緣邊,,用布十五升,,每片布長二尺二寸,無章彩紋飾,。
(2)短打:又稱裋褐,,即通裁的上衣,為上衣下褲的形制,,上衣為交領衣,,長度一般在臀部,褲為直筒褲,,一般居家勞動穿,。
(3)半臂:男裝短半臂在現(xiàn)代一般作為漢元素穿著,長半臂形制暫無文物佐證,,不確定是否存在,。
2、深衣類
又稱衣裳連屬制,、袍服,,把衣、裳連在一起,,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為邊緣,特點是使身體深藏不露,,雍容典雅,。深衣制有以下幾種:
(1)曲裾袍:后片衣襟接長,加長后的衣襟形成三角,,一般有腰帶圍腰,,細帶結系。曲裾袍按繞襟的周數(shù)分為單繞,、雙繞,、三繞,按衣長的長短分為長曲裾和短曲裾,。曲裾袍流行于先秦至漢代,,男女皆可穿著。
(2)直裾袍:直裾袍通常是一種常服,,而非禮服,,男女皆可穿著。有長直裾,、短直裾,、魚尾直裾等款式。
(3)朱子深衣:是一種禮服,,多用于祭祀等場合,,是宋代朱熹記載考證的深衣,,特點是直領而穿為交領,下身有裳十二幅,,裳幅皆梯形,。深衣是歷代文人所推崇的,最接近中國文明源頭的服飾,,必須配用最正宗的禮服腰帶——大帶,。
(4)三重衣:三重衣就是多重衣,就是把衣服穿很多層,,領口,、袖口露出層層疊疊的效果,現(xiàn)代一般指中衣裙(褲),、襦裙,、曲裾,或中衣裙(褲),、中單,、直裾的穿法,要求外層衣袖短于內(nèi)層,,外層衣領淺于內(nèi)層,,顯出重疊效果,。
3,、通裁類
指上下衣之間無接縫,通體直裁的一類形制,,有以下幾種:
(1)圓領袍:出現(xiàn)于漢朝初年,,早期作為內(nèi)衣存在,魏晉南北朝后,,開始作為正裝穿著于外,,流行于隋唐至明末,到了宋明,,則發(fā)展成為了禮服,。
(2)直身、直裰,、道袍:明代士人常服,,各種日常場合穿著,區(qū)別是直裰兩側開衩無衣擺,,行動時能露出里面的褲子,;直身有衣擺遮擋,但衣擺縫在外,,能看出衣擺,;道袍衣擺縫在內(nèi),,即暗擺。
(3)襕衫:出現(xiàn)在唐代,,流行于宋明,,上為圓領或交領,下擺一橫襕,,一般常用細布,,顏色用白,腰間束帶,。
(4)大氅:對襟大袖,,不開衩,衣襟不合攏,,系帶或不系帶,,屬于罩衫的一種,原則上只配衣裳穿著,,現(xiàn)代常用來搭配直裾,、道袍之類的服裝。
(5)曳撒:源自蒙古禮服或古代戎裝,,常作為內(nèi)廷侍衛(wèi)服飾使用,,形制為窄袖或琵琶袖,衣身長短皆有,,前分裁后通裁,,前面腰以下打馬面褶。
(6)褡護:一種半袖有擺在外的服飾,,前后皆通裁,。
(7)貼里:上下分作兩截,前后襟均分裁,,腰部以下做褶,,大褶之上有細密小褶,無馬面,,衣身兩側不開衩,,無擺。
二,、男裝漢服有什么要求
穿男裝漢服是有一定要求的,,要想讓漢服穿起來更好看,則要注意:
1,、面料有型有質(zhì)感
衣服都講究面料質(zhì)感,,漢服由于形制等因素,對面料質(zhì)感的要求更高,,應挑選有質(zhì)感,、看起來不輕飄飄的面料制作的漢服,。
2、顏色選擇有講究
男裝漢服不太適合過于跳脫的顏色,,一般建議選簡潔的黑白灰,,或藏青、棗紅等沉穩(wěn)儒雅的深色,,如果喜歡淺色,,建議選豆青色、灰藍色等飽和度更低的淺色,。另外,,男裝漢服的顏色盡量不要超過三種,以免顯得花哨,。
3,、搭配合適的繡花
很多漢服追求各種繁復的繡花,但過于華麗的大面積繡花不僅不好看,,還容易顯得小家子氣,,男裝漢服搭配云紋、松鶴等繡花稍做點綴即可,。
4,、注意腰線位置
一些漢服是男女同款的,但腰線位置這個細節(jié)方面就顯得很重要的,,男生穿可以把腰線往下放一些,,這樣顯得儀態(tài)大方,精神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