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jié)跳什么舞
一,、都荷舞
都荷舞是涼山惟一保持古老習俗的一種舞蹈,。都荷舞是只由女子參加表演的集體歌舞,由一人領唱領舞,,其余舞者尾隨朝逆時針方向(有時則逆順交替)邊歌邊走,。領唱一句,,眾重復合應一句,如此重復表演,。舞者一手持黃傘,,一手牽著前人的荷包帶或前后互牽頭巾兩端,形成圓圈緩步而舞,。由領舞者在前唱,,其它人齊唱齊舞,場面非常壯觀,。
“都荷”的舞蹈步法簡單,,其舞步為兩拍,先左腳向前右腳旁邁一大步為重拍,,同時上身微向前傾,;弱拍右腳向右旁邁一步,同時上身正直,,微后仰,,面對圓心或面向前進的方向。隊形主要以圓圈為主,,極少數(shù)有成兩橫排的,。道具則除了異彩紛呈令人眼花隙亂的漂亮服飾外,主要只有黃色油布傘,、四方頭巾和三角荷包,。
“都荷”舞蹈形式古樸簡單,與火把節(jié)的歷史一樣古老,,具有早期舞蹈的集體圈舞踏地擊壤而歌的特征,。相傳過去火把節(jié)期間,婦女們都要手拿一根約五尺長的剝一節(jié)樹皮留一節(jié)的花棍,,在男人組成的夾道中穿行,,不時用手中的花棍抽打摸她們的男人的手。
又傳古時男人們狩獵歸來,,婦女們便在火堆邊燒烤獵物,,向圍在周圍的男人斟酒添肉,并圍圈而舞,,以示慶賀,,表示慰問。經(jīng)過若干年的演變,,才形成現(xiàn)在這種手持陽傘圍圈踏歌而舞的形式,。
二、達體舞
“達體”是涼山彝族民間一種古老的舞蹈,。過去這種民間舞蹈一般是姑娘和小伙子在節(jié)日和閑暇時在場壩上或野外草坪上跳,。一般是男女排成一行或排成兩行,,以踏腳為主,兩手叉腰,,原地踏向左一步向外一步,,然后向前走三步向后退三步。
達體舞是從彝族民間舞蹈中提煉,、規(guī)范和編制而成的一種集體舞蹈,,它融彝族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為一體,采彝族傳統(tǒng)音樂之精華,,并與現(xiàn)代歌舞融匯,,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富有強烈的時代色彩,。
達體舞的音樂流暢優(yōu)美,,悠揚動聽,舞蹈動作簡煉明快,,粗獷奔放,民族性和時代性有機結合,,成為彝族現(xiàn)代文化中的一顆藝術明珠,,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吸引著各族人民,。
近年來,達體舞象一股強勁的藝術旋風,,吹遍大小涼山的彝族村寨,,極大地豐富了彝族群眾的文化生活。在一年一度的火把佳節(jié)上,,更是成了壓軸戲,,為古老的節(jié)日增添了新的藝術景觀。
火把節(jié)跳舞音樂有哪些
《彝人之歌》,、《七月火把節(jié)》,、《不要怕》、《情深意長》,、《留客歌》,、《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回家》,、《燒火歌》,、《送火歌》、《招魂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