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喇叭發(fā)聲的原理
喇叭其實是一種電能轉換成聲音的一種轉換設備,當不同的電子能量傳至線圈時,,線圈產生一種能量與磁鐵的磁場互動,,這種互動造成紙盤振動,因為電子能量隨時變化,,喇叭的線圈會往前或往后運動,,因此喇叭的紙盤就會跟著運動,這此動作使空氣的疏密程度產生變化而產生聲音,。
二,、喇叭發(fā)聲的方式
1、動圈式
基本原理來自佛萊明左手定律,把一條有電流的導線與磁力線垂直的放進磁鐵南北極間,,導線就會受磁力線與電流兩者的互相作用而移動,,在把一片振膜依附在這根道線上,隨著電流變化振膜就產生前后的運動,。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錐盆單體都是動圈式的設計,。
2、電磁式
在一個U型的磁鐵的中間架設可移動斬鐵片(電樞),,當電流流經線圈時電樞會受磁化與磁鐵產生吸斥現象,,并同時帶動振膜運動。這種設計成本低廉但效果不佳,,所以多用在電話筒與小型耳機上,。
3、電感式
與電磁式原理相近,,不過電樞加倍,,而磁鐵上的兩個音圈并不對稱,當訊號電流通過時兩個電樞為了不同的磁通量會互相推擠而運動,。與電磁是不同處是電感是可以再生較低的頻率,,不過效率卻非常的低。
4,、靜電式
基本原理是庫倫(Coulomb)定律,,通常是以塑膠質的膜片加上鋁等電感性材料真空汽化處理,,兩個膜片面對面擺放,,當其中一片加上正電流高壓時另一片就會感應出小電流,藉由彼此互相的吸引排斥作用推動空氣就能發(fā)出聲音,。靜電單體由于質量輕且振動分散小,,所以很容易得到清澈透明的中高音,對低音動力有未逮,,而且它的效率不高,,使用直流電原又容易聚集灰塵。目前如Martin-Logan等廠商已成功的發(fā)展出靜電與動圈混合式喇叭,,解決了靜電體低音不足的問題,,在耳機上靜電式的運用也很廣泛。
5,、平面式
最早由日本SONY開發(fā)出來的設計,,音圈設計仍是動圈式為主題,不過將錐盆振膜改成蜂巢結構的平面振膜,,因為少人空洞效應,,特性較佳,但效率也偏低。
6,、絲帶式
沒有傳統(tǒng)的音圈設計,,振膜是以非常薄的金屬制成,電流直接流進道體使其振動發(fā)音,。由于它的振膜就是音圈,,所以質量非常輕,瞬態(tài)響應極佳,,高頻響應也很好,。不過絲帶式喇叭的效率和低阻抗對擴大機一直是很大的挑戰(zhàn),Apogee可為代表,。另一種方式是有音圈的,,但把音圈直接印刷在塑膠薄片上,這樣可以解決部分低阻抗的問題,,Magnepang此類設計的佼佼者,。
7、號角式
振膜推動位于號筒底部的空氣而工作,,因為聲音傳送時未被擴散所以效率非常高,,但由于號角的形狀與長度都會影響音色,要重播低頻也不太容易,,現在大多用在巨型PA系統(tǒng)或高音單體上,,美國Klipsch就是老字號的號角喇叭生產商。
8,、其他
還有海耳博士在一九七三年發(fā)展出來的絲帶式改良設計,,稱為海耳喇叭,理論上非常優(yōu)秀,,臺灣使用者卻很稀少,。壓電式是利用鈦酸等壓電材料,加上電壓使其伸展或收縮而發(fā)音的設計,,Pioneer曾以高聚合體改良壓電式設計,,用在他們的高音單體上。離子喇叭(Ion)是利用高壓放電使空氣成為帶電的質止,,施以交流電壓后這些游離的帶電分子就會因振動而發(fā)聲,,目前只能用在高頻以上的單體。飛利浦也曾發(fā)展主動回授式喇叭(MFB),,在喇叭內裝有主動式回授線路,,可以大幅降低失真。
三,、如何選購汽車音響喇叭
1,、 根據自己喜好音樂的特點,,選擇喇叭:如果是喜歡聽音質,選擇在音質方面表現突出的喇叭,,如果喜歡玩大動態(tài)音樂,,則適宜選擇大口徑、重低音的喇叭,。
2,、 根據自身預算,選擇品牌:目前市場上喇叭品牌多,,價格也不同,,大品牌的產品質量好,但價格貴,。具體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