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在法國及世界都有著廣泛的影響力,。雨果一生的創(chuàng)作歷程長達60余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短篇小說有《“諾曼底號”遇難記》等,。
【 詳細>>】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xiàn)代法國小說之父”,,馬克思、恩格斯稱贊他“是超群的小說家”,、“現(xiàn)實主義大師”,。巴爾扎克一生創(chuàng)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有《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驢皮記》等。100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fā)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詳細>>】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紀后半葉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與俄國契訶夫和美國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品有《項鏈》,、《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莫泊桑1850年出生于法國上諾曼府濱海塞納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曾參加普法戰(zhàn)爭,,且此經歷成為他日后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題,。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六部長篇小說、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說及三部游記,,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數(shù)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亞歷山大·仲馬,,人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以小說和劇作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宮廷》,、《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等。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反對君主專政,。先后參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對那不勒斯王國的征戰(zhàn)等活動,。大仲馬小說大都以真實的歷史作背景,,情節(jié)曲折生動,,往往出人意料,有歷史驚險小說之稱,。結構清晰明朗,,語言生動有力,對話靈活機智等構成了大仲馬小說的特色,。大仲馬也因而被后人美譽為“通俗小說之王”,。
亞歷山大·仲馬是法國小說家大仲馬任奧爾良公爵秘書處的文書抄寫員時與一女裁縫所生的私生子,,因與其父重名而被稱為小仲馬,。小仲馬的第一部揚名文壇的力作《茶花女》,表達了人道主義思想,,體現(xiàn)出人間的真情,,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寬容與尊重,,體現(xiàn)了人性的愛,,這種思想感情引起人們的共鳴,并且受到普遍的歡迎,。也曾寫劇本:《半上流社 會》,、《金錢問題》、《私生子》,、《放蕩的父親》,、《歐勃雷夫人的見解》、《阿爾米斯先生》 和《福朗西雍》,、《克洛德妻子》等,。
普羅斯佩·梅里美,,Prosper Merimee,,1803年9月28日-1870年9月23日,法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劇作家,,歷史學家。主要作品有收集出版的劇本集《克拉拉·加蘇爾戲劇集》和歷史劇《雅克團》,,有長篇小說《查理九世的軼事》和中,、短篇小說《馬特奧·法爾哥內》、《攻占棱堡》,、《塔曼果》,、《高龍巴》、《卡門》,、《伊爾的美神》等,。1829年,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他連續(xù)寫出了一批成功的中篇小說,,其中最著名的是《馬鐵奧·法爾哥尼》,成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居斯塔夫·福樓拜(1821年12月12日~1880年5月8日),法國作家,被尊為“西方現(xiàn)代小說的奠基者”與“自然主義文學鼻祖”,。開創(chuàng)了“無動于衷”的現(xiàn)實主義范式,。并革新了小說形式,打破全知視角的單一壟斷,,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多重視角與自由間接引語等手法,,被視為20世紀“新小說派”的精神源頭,,因此被稱作“連接浪漫主義與后現(xiàn)代主義的橋梁”,。主要作品還包括《圣安東尼的誘惑》《布瓦爾和佩庫歇》等。
【 詳細>>】
羅曼·羅蘭(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出生于法國克拉姆西,法國思想家,、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劇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的小說特點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其代表作《約翰·克利斯朵夫》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19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品還有《丹東》《七月十四日》《名人傳》等,。
【 詳細>>】
儒勒·凡爾納(1828年2月8日~1905年3月24日),,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還被譽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文學創(chuàng)作事業(yè)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第二多的作家,。代表作有《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等。
【 詳細>>】
克洛德·西蒙,,法國新小說派代表作家,198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及成名作《弗蘭德公路》,。1913年10月10日生于原法屬殖民地馬達加斯加島,在1985年因“在對人類生存狀況的描寫中,,把詩人,、畫家的豐富想像和對時間作用的深刻認識融為一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使法國和世界文學界深感震驚和意外,。因為評論界一向是把羅伯推崇為一流派的首領,,娜塔麗·薩洛特和米歇爾·布托位居第二、第三,,西蒙一向是位居第四的,。西蒙不僅熱衷于文學創(chuàng)作,還熱心當代社會問題,。西蒙一生中共創(chuàng)作20多部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