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源》是一部古漢語專門工具書,,始編于1908年,續(xù)編于1931年,。原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應用技術相關條目,有一定百科全書性質(zhì),,第二版后刪去,,成為專門語文工具書,1915年由商務印書館初版,?!掇o源》(第三版)獲得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辭源》是中國近代第一部大規(guī)模的語文詞書,。1908年啟動了《辭源》編纂工作,,并于1915年出版了中國第一部現(xiàn)代辭書。
1931年出版《辭源》續(xù)編,。1939年出版《辭源》正續(xù)篇合訂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jīng)修訂,,至1983年出版了修訂本。發(fā)行者:上海北河南路北首寶山路商務印書館,。
《辭源》是一部語文性辭典,。收錄內(nèi)容一般止于1840年以前的古代漢語、一般詞語,、常用詞語,、成語、典故等,,兼收各種術語,、人名、地名,、書名,、文物、典章制度,。單字12890個(1979年版),,復詞84134條(1979年版)。
全書依十二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214部首為次序排列,同部首的按筆畫多少為序,。單字條由字頭,、漢語拼音、注音字母,、廣韻反切,、聲鈕、釋義,、書證等組成,。一字多音的分別注音,用“1、2,、3……”表示,,多義的單字或復詞則用“(一)、(二),、(三)……”分項。
修訂版《辭源》以舊有的字書,,韻書,,類書為基礎,吸收了現(xiàn)代詞書的特點,,以語詞為主,,兼收百科,以常見為主,,強調(diào)實用,,是一部綜合性,實用性極強的百科式大型工具書,。全書共四冊,,收詞近十萬條,綜計解說約一千二百萬字,,幾乎超出了《資治通鑒》一倍,。
修訂版《辭源》的內(nèi)容豐富,極為充實廣博,。除大量的字詞釋義上,,對于藝文,故實,,曲章,,制度,人名,,地名,,書名以及天文星象,醫(yī)術,,技術,,花鳥蟲魚等也兼收并蓄,融詞匯,,百科于一爐,,既體現(xiàn)了工具性和知識性,又兼顧了可讀性,。修訂版《辭源》歷經(jīng)幾代專家學者的修訂,,改善體例,糾謬補缺,內(nèi)容更為準確精到,,查用更為容易便捷,,極具權(quán)威性。全書由國內(nèi)最負盛名,,最具實力的商務印書館承擔校審,,工作上精益求精,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書的準確程度和權(quán)威性,。
(以筆畫為序排列)
方毅 方寶夏 方寶觀 王存 王復
王蘊章 杜亞泉 杜就田 吳繼杲 孟森
周之彥 周錫三 胡君復 高鳳謙 徐珂
徐銑 馬云駿 馬云鵬 孫信 孫毓修
夏際唐 陸爾奎(主任) 陸嗣章 * *
淩昌煥 郭秉文 陳容 * *
陳承澤 莊俞 張元濟 張世鎏 陶保霖
黃士恒 黃士復 傅運森 楊敦頤 趙震
廖駪 壽孝天 臧勵晟 臧勵龢 蔣維喬
蔡文森 樊炳清 駱師會 錢智修 謝觀
謝壽昌 謝恩灝 鄺富灼 顧實
《辭源》初版:主任陸爾奎,,主要編校人員有高鳳謙、方毅,、杜亞泉,、孫毓珍、張元濟,、傅運森,、蔣維喬、莊俞,、孟森,、顧實、殷惟和,、劉秉麟,、謝觀等,前后參加者五十多人,。
吳澤炎:“《辭源》是一輩人接一輩人的事業(yè),。”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這是一種胸懷家國的文化自覺,。張元濟,,主持商務印書館期間,頗有遠見地創(chuàng)立字典部,,毅然投入“商務”1/4的資本編纂《辭源》,,并親自參與編寫,只因為他深知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面前,,中國人不能只有一本康熙字典,,需要“開啟民智,昌明教育”方能迎來光明時代,。陸爾奎,,第一版《辭源》的主編,2000多個日夜,,羅書十余萬卷,,積累成疾,以致失明。而400萬字的《辭源》,,融舊學新知于一爐,,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劇烈的文化碰撞、復雜的制度變革和徹底的社會轉(zhuǎn)型中,,得以傳承復興,、發(fā)揚光大。1931年時,,該辭書就已行銷數(shù)十萬冊,,成為當時全國小學教師以上水平的知識分子的常備案頭辭書。這也是一種守正開拓的創(chuàng)新精神,。傳統(tǒng)文化要煥發(fā)新的生命,,需要找到新方法,?!掇o源》在編纂方法、編寫體例方面創(chuàng)造了全新格局,,對后世的辭書編纂與文化創(chuàng)新具有重大示范作用,,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現(xiàn)代辭書史上的一座豐碑。盡管如此,,“商務”出版人一直明白,,辭書完成之際便是新的修訂開始之時。只有不斷順應社會發(fā)展,,那些永不褪色的價值才能葆有勃勃的生機,。于是,我們有了第二版,、第三版的《辭源》,,相信今后也會有第四次的修訂,它將成為一個民族永遠的文化工程,。這更是一種心甘情愿的奉獻精神,。1976年學貫中西的黃秋耘先生參加第二次修訂時,笑稱自己是“遁入空門”,,從此青燈常伴閉門窮經(jīng),。而《辭源》第二版主編吳澤炎先生堅持每天做60張卡片,最后竟積有30余萬張卡片,,書未修完,,惜人已半身不遂。第三版修訂中,,3位主編,、22位分主編、127位學者,硬是用了1800個日夜完成上億字的校對,,書證和釋義的改動量達4萬條,,改動率達40%。
《辭源》依十二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214部首為次序排列,同部首的按筆畫多少為序,。單字條由字頭,、漢語拼音、注音字母,、廣韻反切,、聲鈕、釋義,、書證等組成,。它是以詞語形式儲存古代典籍中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中國式現(xiàn)代辭書,也是閱讀古代傳世文獻的工具書,。其價值獨特,,其他辭書可以比它大,比它新,,但無法取代它,。
全書用繁體字,專于求本,、重在溯源,。釋義簡明、用淺近的文言,。
專供閱讀古籍,、解決關于語詞典故和有關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識性的疑難。
每冊書前有該冊收字,、詞的部首索引和檢字表,,每冊書后有該冊收字,、詞的“四角號碼索引”,第四冊后有“單字漢語拼音索引”,。
書后有《繁體字對照表》,、《新舊字形對照表》及《歷代建元表》。
以1949年為界,,社會上一般把解放前的《辭源》初版,、續(xù)編和《辭源》正續(xù)編合訂本等稱為老《辭源》,而稱1979年至1983年出齊的四卷本《辭源》修訂本為新《辭源》,。1979年版稱之為《辭源》修訂本,,是以之區(qū)別于1964年曾出版過一冊的《辭源》修訂稿本,。
初版
《辭源》編纂于清末,,完成于1915年。1906年,,商務印書館成立辭典部,,1908年《辭源》開始編纂。1915年9月一版一次印刷,。10月,,初版發(fā)行,。
這是《辭源》的初版,也叫《辭源》正編,。全書字詞并重。共收一萬多單字,,辭目十萬余條,,按二百一十四部首排列,四百萬字,,凡三千零九十四頁,。
《辭源》初版是中國第一部以語詞為主兼及百科的綜合性新型辭書,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第一部大型漢語語文工具書,。收詞以常見為主,,強調(diào)實用。正文以單字為排列依據(jù),,將復詞附于單字下的排列方式,。這種排列方式,創(chuàng)立了中國近現(xiàn)代大型辭書編纂的基本模式,。
續(xù)編
1922年,,方毅和傅運森擔任國文字典委員會主任,,主持《辭源》續(xù)編工作。主要是增補新名詞,。1931年12月,,《辭源·續(xù)編》出版,。主任編輯方毅、傅運森,,主要編校人員有方賓夏、何元等二十六人,。
《續(xù)編》既是獨立的一本書,,也是和1915年版互為補充的一本書?!独m(xù)編》即可單獨成書,,也可與正編合二為一,只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增補,,沒有與正編完全融合,不是一次完整的修訂,?!独m(xù)編》雖是一個獨立的版次,但是續(xù)編,、補編性質(zhì),,到了1937年,還是用的民國四年初版,。
正編分上下兩冊,,《續(xù)編》一冊,合在一起,,全三冊,。這種版本的合訂本,是三十年代常見的一個版本,。
1937年初,,設置“《辭源》增訂處”,制定《增訂辭源工作計劃》,,開始全面增訂《辭源》,。傅運森主持。全書加新式標點,。王君復,、周云青,、周建人、馮賓符,、楊蔭深,、華國章等十余人參加。同年,,開始《辭源》正,、續(xù)編合訂本工作,傅運森主持,。
1939年6月,,《辭源》正、續(xù)編合訂本在香港出版,,全四冊,。全書收單字11204個,復詞87790個,,合計詞目98994條,,約700萬字。卷首有部首目錄,、筆畫檢字,。采用了新式標點,卷末有四角號碼索引等附件,,查檢較為方便,。
1947年8月,籌編《辭源》簡編,,專供一般讀者使用,。壓縮篇幅為全書的三分之一,,單字一萬余條全部保留,,復詞詞語也保留一萬余條,其中新名詞占十分之二,,舊名詞占十分之八,,至于官名、書名,、人名,、地名刪削最嚴,引例加注篇名,。1949年,,《辭源》簡編出版。后改名《辭源改編本》,,1951年2月初版,,后也多次重印,。
據(jù)統(tǒng)計,1949年前,,《辭源》初版,、合訂本等共印行四百萬冊。
1958年,,《辭源》修訂工作開始,。由于與《現(xiàn)代漢語詞典》《辭海》的分工,,《辭源》由綜合性百科辭書,,修訂為一部大型的古漢語辭書。商務印書館設置了“辭源組”,,吳澤炎任組長,,還有趙守儼、周云青,、劉葉秋,、吳玉如、張子厚,、王庚齡,、陳丙炎等。1964年,,《辭源》修訂稿第一分冊(征求意見稿)出版,。
1965年,修訂稿第二分冊完成一半,,第三,、四分冊完成初步加工,由于文革停了下來,,沒有出齊,。但這次修訂,體例,、宗旨和編纂方針,、讀者對象等的改變,對《辭源》影響重大,。
1975年夏,,《辭源》修訂工作再次列入了國家辭書出版規(guī)劃。中央指定由廣東,、廣西,、河南、湖南四?。▍^(qū))分別成立修訂機構(gòu),,和商務印書館《辭源》編輯部共同修訂工作,。繼承1958年分工,《辭源》仍為閱讀古籍用的工具書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參考書,。
1977年,,確定了《辭源》修訂的方案。廣泛收集古代漢語中常見的詞語,。刪《辭源》中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應用技術的詞語。收詞止于鴉片戰(zhàn)爭(1840年),,單字下注漢語拼音和注音字母,,并加注《廣韻》的反切,標出聲紐,?!稄V韻》未收的字,采用《集韻》或其他韻書,、字書的反切,。附四角號碼索引和漢語拼音索引。
1979年9月,,《辭源》修訂本修訂初稿全部完成,。國慶三十周年獻禮書——《辭源》第一分冊出版,印20萬冊,。1983年,,《辭源》修訂本第四分冊出版,修訂本全部完成出版,,全書共四冊,,3620頁,共收單字12890個,,復詞84134條,,總計97024條,總字數(shù)1200萬字,。
以后,,1988年,《辭源》修訂本(1-4)合訂本出版,,1989年重印。授權(quán)臺灣遠流出版公司在臺灣印行《辭源》修訂本,。1990年,,《辭源》修訂本兩卷本出版。1990年,,《辭源》(特精裝合訂本)出版,。
1999年,,醞釀《辭源》新一次修訂。2006年,,商務印書館“啟動《辭源》再修訂的報告”,,得到中國出版集團的批復?!掇o源》修訂工作分兩步走:第一步,,重排《辭源》修訂本,對硬傷進行挖改,。第二步,,展開修訂工作。2009年,,出版了《辭源》建國六十周年紀念版,。
2013年10月《辭源》第三版修訂工作完成。
2015年10月《辭源》第三版出版,。網(wǎng)絡版,、優(yōu)盤版同步出版。
中國第一部現(xiàn)代意義上的辭書《辭源》經(jīng)過8年修訂,,在誕生百年之際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第三版,,并在全球同步首發(fā)?!掇o源》作為一部兼收古漢語普通詞語和百科詞語的大型綜合性辭書,,在內(nèi)容、注釋,、體例,、編排、檢索等方面為中國現(xiàn)代辭書的編纂開創(chuàng)了科學范式,?!掇o源》第三版吸收了語言學、文獻學,、辭書學研究的新成果,,進一步提升了這部大型辭書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貯存功能,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百科全書和知識庫,。
《辭源》第三版全書收入字頭14210個,、復詞92646個、插圖1000余幅,,全書1200萬字,,共有4767頁,分上下兩冊。其中新增字頭1302個,,新增復詞8512個,,補充文化與名物相應的插圖618幅。
《辭源》自1915年問世已有一百年歷史,,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現(xiàn)代闡釋和現(xiàn)代文化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功績。1958年根據(jù)國家辭書出版分工,,啟動《辭源》修訂,,1976年正式修訂,吳澤炎,、劉葉秋,、黃秋耘任總編纂。2007年,,商務印書館再次啟動《辭源》修訂,。此次修訂主要包括整理字形、考訂注音,、增補辭目,、改進釋義、優(yōu)化書證,、溝通系統(tǒng),、增補插圖、完善體例,、科學建檔等9個方面,。
《辭源》第三版在港澳臺地區(qū)和美國、法國,、日本、韓國,、老撾等國家同步上市,將為海外華人和國際友人深入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起到積極作用。紙質(zhì)版出版同時,,網(wǎng)絡版和優(yōu)盤版也同步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