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綏解放區(qū)烈士陵園建成于1953年,,占地8000余平方米。陵園依玉京山而建,,下院有仿古大門,、悼念大廳、各級保護標志等建筑,;中院花園有龍泉小橋,;上院正中矗立著晉綏解放區(qū)烈士紀念塔,塔身四周分別有毛澤東,、賀龍,、林楓、李井泉,、武新宇同志的題詞,。紀念塔前兩側建有六角亭,塔后一排五孔窯洞為晉綏烈士紀念室,。窯上方兩層展室內陳列著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英勇犧牲的晉綏烈士的英雄事跡和166位縣,、團以上晉綏烈士名錄。山下與玉京山頂有100余級石階相通,,山頂建有山門,、紀念亭,正中是江澤民同志1994年視察興縣題寫的“繼承先烈遺志,、弘揚英雄精神”漢白玉紀念碑,。后側為“四八”烈士、晉綏風云人物展廳,,陳列著1946年4月8日在興縣黑茶山遇難的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fā)等烈士的遺像,、生平事跡及部分遺物、失事飛機殘片,,陳列這晉綏軍區(qū)政委關向應,、晉綏行政總署主任范亭烈士的遺像生平事跡和在晉綏革命根據地戰(zhàn)斗、工作并做出重大貢獻的賀龍,、林楓,、李井泉等300多位晉綏風云人物圖片,。2011年晉綏烈士陵園又在東會鄉(xiāng)寨上村征地120畝修建了烈士墓區(qū),將散葬在全縣的21處墓地的410位烈士遺骨收遷集中安葬在這里,。有單葬墓328座,,合葬墓4座。并配套建有工作用房6間,,石牌坊,、紀念塔各一座。填補了晉綏烈士陵園沒有墓區(qū)這一空白,。
晉綏烈士紀念室系五孔窯洞,,里面陳列著1600多位晉綏烈士英名錄和日軍暴行錄,還安葬有晉綏分局秘書長肖揚烈士,、晉綏軍區(qū)第一軍分區(qū)司令員劉仲伍烈士,、晉綏邊區(qū)愛國民主人士劉少白同志的遺骨,以及他們的生平簡介等,。
“四八”烈士及晉綏風云人物展室內陳列著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fā)等13位1940年4月8日在興縣黑茶山不幸殉難的革命烈士的生平簡介及圖片。還陳列著賀龍,、關向應等552位在晉綏邊區(qū)戰(zhàn)斗和工作過的風云人物,。并配有702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和部分遺物。
抗戰(zhàn)烈士展室內陳列著李林,、蔣三,、高鳳英等186名抗日烈士的主要戰(zhàn)斗事跡和生平,并配有55幅原始照片,,并陳列有烈士遺物200余件,,包括子彈袋、帽徽,、煙嘴,、牙刷、小鏡子等,,陳展內容還包括國民黨將領郝夢齡等5位在忻口戰(zhàn)役犧牲的國民黨將領,。
解放戰(zhàn)爭烈士展區(qū)陳列有王零余、楚大明,、徐會云,、晉夫、劉胡蘭,、岳云貴等68位在解放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的晉綏烈士的生平簡介及英雄事跡,。還配有64幅珍貴的歷史圖片,。還陳列有47位在晉綏邊區(qū)革命斗爭中英勇就義的晉綏邊區(qū)縣、團以上的領導干部名錄,。
1989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1995年呂梁地委、行署命名為“呂梁地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5年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