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森林公園西山峰巒起伏,,林木蒼翠,百鳥爭鳴,,澗壑流泉,,云蒸霞蔚,景色秀麗,。遠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龐大的睡佛,又似一個仰臥的少女,,故稱“臥佛山”,,又稱“睡美人”。明嘉靖年間楊慎在《云南山川志》中贊美西山“蒼崖萬丈,,綠水千尋,,月印澄波,云橫絕頂,,滇中一佳境也,。”在明代,,昆明西山與通海秀山,、巍山巍寶山、賓川雞足山,,合稱“云南四大風景名山”,。
全山除巖石嶙峋的羅漢崖外,均為繁茂的原始次生林,,隨高度變化森林垂直帶譜十分明顯,。山體下部有以櫟類為主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山體上部是云南松,、華山松為主的針葉林,,在海拔2150米以上的石灰?guī)r地帶,分布有沖天柏林和多種落葉闊葉林,。西山植物多而集中,,分布有167個科,、594個屬、1086種灌喬木和其他植物,,藥用植物也多達九十余種,。還生長了一些珍稀樹種,如臺檜,、鵝耳櫪,、化香樹、八角楓,、滇紫荊,、云南樟、長柄楨楠等四季常青的樹木,。1998年起,,公園致力于恢復“碧雞秋色”工程,連年持續(xù)栽種漆樹,、紅楓樹等彩色樹木,。
山中幽篁碧翠,濃蔭垂翳,,清澗流泉,,琤琮和鳴。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民間還有“耍西山”,,對唱山歌小調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
龍門,,位于三清閣南面,,包括北由三清閣“別有洞天”石洞門起,南至達天閣止的整個在千仞削壁上的石窟石道工程,。在羅漢山與掛榜山之間,,削壁上由北向南原有4個巖洞,明嘉靖年間,,北面靠三清閣的一個巖洞已開發(fā),,建了“穴石小樓”,當年登這個洞需攀鐵索過棧道危磴,。
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起,,楊汝蘭、楊際泰父子主持由慈云洞繼續(xù)向南打通云華洞,,開鑿龍門,、達天閣,,到清咸豐三年(1853)竣工,,共歷十三個春秋,。當時山下龍王廟村七十多戶石工和安寧清水溝的石工,冒著生命危險,,用鐵索懸在空中開鑿,,歷盡艱辛。
玉蘭園發(fā)揮兩山“太華玉蘭”的植物景觀優(yōu)勢,,占地66畝.是全國最大的玉蘭專類園,。園內種植白玉蘭、紫玉蘭,、朱砂玉蘭l000余株,,配植杜鵑4000多株,茶花等其他花木2000多株,。配以30余種高大喬木和古樹名木,,如記載在冊的古梅、百年櫻花,、優(yōu)曇花和大麟肖楠等,。并根據(jù)季節(jié)配置草本花木5000多盆(株),自然式休息活動草坪12000多平方米,。按規(guī)劃設計建成綜合服務樓,、休息亭、步道,、旅游廁所等設施,。
西山龍門石道狹窄,游人云集之時,,道路阻塞,,異常危險。為疏導游人,,開發(fā)羅漢山上層游覽線,,昆明市人民政府決定打通龍門至小石林迂回磴道。1984年3月1日破土動工,,9月25日舉行竣工剪彩儀式,。
聶耳墓,位于太華山與羅漢山之間的山坡,,坐西向東,,蒼松翠柏掩映。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字子義或紫藝,,生于昆明甬道街成春堂藥鋪樓上,自幼愛好音樂。1903年到上海,,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左翼音樂、戲劇,、電影等活動,,作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前進歌》,、《畢業(yè)歌》,、《大路歌》等。
華亭寺位于華亭山腰,,后倚危峰,,前臨草海,左枕太華,,右連碧峣,,寺周圍,茂林修竹簇擁,。
1,、云南民族村附近可乘高空纜車直達西山龍門,單程票價35元/人,。
2,、可從梁家河乘坐6路公共汽車每8分鐘一班,每日6:30-19:00,。
3,、菊花村5路車場乘51路公共汽車直達景區(qū)入口,每30分鐘一班,,每日7:00-17:30,。
4、由市中心藝術劇院乘坐旅游大巴直達西山,,每30分鐘一班,,每日8:0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