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歷史地位
直隸,,因其直接隸屬京師而得名。清王朝問鼎中原后承襲明制,,在全國繼續(xù)推行行省制度,,地處京師附近的北直隸被改為“直隸省”。清初所設置的直隸省,,至光緒年間,,其轄區(qū)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東,、山西、河南,、遼寧,、內(nèi)蒙古的一部分。明代臨時性的軍事官職“總督”,,逐漸成為清代地方最高軍政長官,,乾隆年間督撫制度日趨成熟后,,直隸總督因直隸省獨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國八督之首。
直隸總督曾國藩
直隸總督權(quán)重位顯,,集軍事,、行政、鹽務,、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權(quán)利已大大超過直隸省范圍。因直隸地處京歌,,拱衛(wèi)京師,,稍有動亂,便會危及朝廷,,故直隸總督一銜非重臣莫屬,。
總督作為朝廷派出的命官,并逐漸形成官制從明代開始清代定鼎北京以后,,總督,、巡撫的設置進一步走向制度化,清初有一段曾經(jīng)是督撫并存,。不久,,總督由臨時派遣轉(zhuǎn)為定制,由專管軍務發(fā)展到綜理軍民要政,,實際已成為地方最高軍事,、行政長官。直隸總督的權(quán)力很大,,一般為正二品官員,凡加尚書銜者,,為從一品,,統(tǒng)管全省官吏任免、節(jié)制軍隊,、訴訟審判,、外交處理、題奏咨請,、省例定制,、歲計審核等軍民要政,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方方面面,代表清政府管理一方,,又向朝廷負責,。
直隸是天子腳下的重地,,其地位尤為重要,直隸總督經(jīng)歷了由中央直轄到地方統(tǒng)轄的過渡時期,。統(tǒng)兵是總督的專責,,直隸總督統(tǒng)兵除了維護地方安全外,還負責保衛(wèi)京師的重任,,因此當時有詩云:“三資輔為政,,屏藩衛(wèi)帝京?!闭f明朝廷對直隸總督統(tǒng)兵保衛(wèi)京師格外關注,。
歷史脈絡
從雍正二年(1724年)李維鈞首任直隸總督起,到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張鎮(zhèn)芳署理直隸總督止,,187年中共產(chǎn)生直隸總督75人,,99任次,有的只任數(shù)月,,任職5年以上的只有方觀承,、周元理、李鴻章,、袁世凱等10余人,。其中李鴻章任期最長,他3次受命,,先后達28年之久,。這種平均不到兩年一任次的頻繁更替,原因除有的總督病故,、革職或降調(diào)外,,也是清朝中央駕馭地方大吏的一種手段,因為朝廷唯恐地方官久居一地,,結(jié)黨營私,,難以控制,認為適當調(diào)換可免于此弊,。
直隸總督署的前身可追溯至元代,,元代為順天路總管府所在地,明代為保定府署與大寧都司署,、參將署,,雍正七年(1729年),原來的直隸巡撫升任直隸總督,,仍駐節(jié)保定,,于是在原基礎上重建了總督衙署。清朝滅亡之后,,這里先后為直隸督軍署,、直魯豫巡閱使署,、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共保定市委等機關所在地,。直隸總督署嚴格按照清制修建,,東西廣約130米,南北深約220米,,占地總面積30000平方米,。以更道相隔,衙署分為東,、中,、西三路,主體建在南北向的中軸線上,,即中路包括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并配有左右耳房,、廂房等,三開間的黑色大門上方,,懸掛雍正皇帝手書“直隸總督部院”匾額,,封閉式的格局和威嚴的氣氛給人一種望而生畏的感覺。其它輔助建筑等如花廳,、幕府院等分列在東西兩路,。這些建筑均為布瓦頂、小式硬山建筑,,是一座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群,。
在中國近代史上,直隸總督署曾與不少重要事件直接相關,。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如火如荼,,保定是義和團運動的重要中心,。同年10月,英,、法,、德、意四國侵略軍進犯保定,,總督署被占領,。留守總督署的廷雍等清室官員遵照直隸總督李鴻章“以禮相待”的指令,,命直隸守軍撤離省城,任侵略軍燒殺搶掠,,然而,侵略者卻在總督署大堂以縱容“拳匪”殺洋人、燒教堂的罪名嫁禍于人,,將廷雍,、沈家本等清室官員加以審訊,并處以極刑,,梟首示眾,。外國侵略者端坐于總督署大堂審判中國官員,這在中華民族和直隸總督署的歷史上都是奇恥大辱,,也是落后必然挨打的慘痛教訓,。
李鴻章在任內(nèi),代表清政府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煙臺條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俄條約》,、《辛丑條約》,,指揮了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海戰(zhàn),北洋水師全軍覆沒,。1900年,,英、法,、德,、意四國聯(lián)軍人侵保定,直隸總督李鴻章在外地訓令“以禮相待”,,侵略軍大肆燒殺搶掠,。11月6日,以英少將蓋司禮為首的侵略軍將校端坐在總督署大堂正中,,將直隸護理總督廷雍等人五花大綁,,在大堂跪?qū)彛⑼瞥鰯貧?。這是在保定直隸總督署歷史上的惟一一次“庭審”,,留下了恥辱的一頁。李鴻章的得力干將袁世凱,,督直十余年,,靠編練新軍起家,后成為竊國大盜。歷經(jīng)滄桑的直隸總督署,,承載了74位總督的功過是非,,積淀了豐富的歷史內(nèi)涵,成為清王朝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的縮影,,可謂“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p>
建筑布局
直隸總督署的建筑布局,,既承襲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時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宮殿建筑布局乃至民居建筑規(guī)制的影響,。整座直隸總督衙署建筑座北朝南,,東西寬134.4m(合清制42丈),南北縱深約224m,,共占地三萬余平米,,其建筑分東、中,、西三路,。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進院落,配以左右?guī)慷?,均為小式硬山建筑,。東路的東花廳、外簽押房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直隸總督署大門以外,,清時曾建有轅門、照壁,、旗桿,、樂亭鼓亭、一對石獅,、東西班房,以及西轅門外專供每日報時及拜發(fā)奏折之用的炮臺等附屬建筑。這些建筑如今雖大多不存,,但其所組成的半封閉格局,,以及造就的威嚴氣氛,曾給人以森嚴神秘,,望而生畏的感覺,。中路建筑坐落在督署的中軸線上,大門內(nèi)的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儀門,、戒石坊、大堂,、二堂,、內(nèi)宅門、官邸,、上房,、后庫以及儀門以北各堂院的廂房、耳房,、回廊等附屬建筑,。
主要建筑
大門
總督署的黑色三開間大門,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臺階上,,大門上方正中懸一匾額,上書“直隸總督部院”,。大門外還有一組封閉性的院落,,由東西班房、東西轅門,、鼓亭,、樂亭、照壁,、旗桿等組成,。大門前對稱的兩根旗桿由民國年間直魯豫巡閱使曹銀初建(復建于1994年),各高33.6米,,為全國古建旗桿之最,。院內(nèi)有數(shù)十株粗大的檜柏,冬季,,數(shù)百只貓頭鷹棲息其上,,“古柏群鷹”稱為衙內(nèi)一景。
大堂
總督署大堂,,五開間,,長22米,進深10米,高9米,,是總督署的主體建筑,。堂前有抱廈三間,堂外有磚砌的13米見方的露臺,。以黑色油飾為基調(diào)的大堂布置的森嚴肅穆,。大堂正中有屏風一座,屏風中間繪有丹頂鶴,、海潮和初升的太陽,,象征一品文職大員。屏風上懸掛的“烙恭首牧”匾,,為雍正皇帝的親筆御書,,是雍正帝御賜直隸總督唐執(zhí)玉的。室內(nèi)陳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職銜牌、萬民傘和車轎等物品,,是總督的辦公用品和出巡儀仗,。該堂是舉行重大慶典活動的場所。大堂明柱上懸掛著醒目的抱柱聯(lián),,其中有直隸總督李鴻章70大壽時光緒皇帝及慈禧皇太后所賜的聯(lián)匾,。
二堂
二堂又稱“退思堂”、“思補堂”,,是總督日常辦公和接見外地官員的地方,。東側(cè)室為議事廳,西側(cè)室為啟事廳,,是總督與幕僚議事之所,。立堂呈四合院形制,布局嚴謹,,四周龐廊貫通,。托凜、廊檐,、門嵋一手江南做法,,雕刻精細。其木結(jié)構(gòu)還留有宋,、元風格,。堂內(nèi)懸有“政肅風清”匾額,正中豎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間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職大員,。
雖然直隸總督署的規(guī)模和等級與故宮無法項背,但它也是前朝后寢的格局,,朝,、寢的分界線就是二堂之后的內(nèi)宅門,內(nèi)宅包括三堂和四堂,。三堂又稱官邸,是總督的書房和內(nèi)簽押房(辦公室),,歷任總督習經(jīng)練字,、著書立說,主要就在這里,。四堂又稱上房,,這里花木繁茂,是總督及其家眷生活居住的地方,。
管轄區(qū)域
直隸總督統(tǒng)轄的區(qū)域,,大于今河北省的行政區(qū)劃,尤其到了晚清,,管轄區(qū)域達7州104個縣,,行政區(qū)劃伸展到內(nèi)蒙古、山東,、奉天東西寬1200余里,。隨著外交、通商,、海防事務的增多,,清廷又增設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并規(guī)定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晚清興辦近代海軍時,,朝廷又命當時的直隸總督李鴻章負責籌建,可見直隸總督在晚清時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封建王朝的重臣,,有的直隸總督在任期內(nèi)也為地方辦了些實事。史料記載,,同治年間的曾國藩,,曾由奉命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而正式就任直隸總督,。當時的直隸,正值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到處是一派破敗不堪的景象,,滿地災荒,民生凋敝,,再加吏治腐敗,,武備廢弛,社會秩序極端混亂,。曾國藩上任后,,一是整頓吏治,減輕民負,,嚴令各地“不準于應征錢糧之外,,加派分文”,告誡各級官員要“視民事須如家事”,,為民眾“休養(yǎng)生息”創(chuàng)造條件,;二是清理獄訟,對長期積壓的各類民刑案件進行了審理,,并制定了《直隸清訟事宜十條》,;三是治理河道,永定河清淤并加固南北兩堤,,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水災的發(fā)生,;四是賑濟災荒,采取了相應的救濟措施,。曾氏就任直隸總督雖只有一年多,,但其所做所為,卻對當時轄區(qū)內(nèi)的社會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服務信息
鐵路
保定市內(nèi)鐵路交通便利,,保定火車站位于市中心,是京(北京)廣(廣州)鐵路的必經(jīng)站點,,在市內(nèi)乘坐1路,、2路、3路,、4路,、5路、12路,、16路,、16路專線、18路,、21路,、22路、27路,、31路,、32路,、64路、68路,、K1路,、102路、105路,、107路,、608路、608路專線,、609路公交車都可以到達火車站,。南下的列車多數(shù)都經(jīng)過這里,在此可以乘坐火車前往西安,、成都、武漢,、廣州等城市,,從保定到北京也只需要大約1個小時30分鐘左右,往返于石家莊或北京的城際列車是眾多出行人的首選,,安全而且便宜,;保定火車站有專門發(fā)售城際車票的窗口,亦可上車后再補票,,還可以在車上購買返城車票,,均不收任何手續(xù)費。
公路
津保高速的建成,,使得從保定到天津只需約3個小時,,間隔發(fā)車約40分鐘。北上北京,,南下石家莊,,都可以從保定乘坐石(石家莊)京(北京)高速。從保定到北京或石家莊,,車程都在2個小時左右,,從早上5點到晚上6點,平均每20分鐘一班,。
保定汽車總站,,位于保定市蓮池區(qū)裕華東路1085號;
江城客運站(臨時站),,位于保定市新市區(qū)朝陽南路,,朝陽南路與江城路路口以南約30米路東。
公共交通信息
直隸總督署位于保定市區(qū),,乘1路,、4路,、6路、8路,、12路,、26路、35路,、39路公交車古蓮花池站下車可到,。
特色美食
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起源于明朝初期。朱棣起兵到保定府徐水縣漕河,,眼看著兵馬勞頓,。士兵出了個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殺馬吃,。有俗語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馬肉纖維比較粗,,不是特別好吃。但是饑不擇食,,就把馬肉煮熟了夾著當?shù)刈龅幕馃粤?。哪知味道還很不錯。于是后來當?shù)乩习傩找查_始殺馬做“馬肉火燒”,,而且馬肉火燒因為曾經(jīng)被皇上吃過而聲名大振,。但戰(zhàn)爭需要馬,馬成了戰(zhàn)略物資,,不適合再做“馬肉火燒”,,于是就出現(xiàn)了比馬肉細膩,而且純瘦不肥的替代品——驢肉火燒,。大餅卷臘肉或塔瑪魚卷餅,若用甩餅卷上臘驢肉吃,民間又叫“甩餅卷臘肉”,。油旺旺、香噴噴,、不軟不硬,回味無窮,。
糖葫蘆王
早在宋代和明代,保定就出現(xiàn)了蘸糖的單個紅果,,叫作“糖堆兒”,。到了清代,為食用方便,,出現(xiàn)了穿成串的糖葫蘆,。糖葫蘆品種花樣很多,有全部山楂的,、山楂加紅豆沙餡,、山楂加綠豆沙餡,、麻山藥的等等,款款誘人,,成為一種大眾化的街頭食品,。大文學家魯迅先生曾寫過“我贈愛人雙明珠,愛人贈我冰糖葫蘆”的名句,。
鹵煮豆腐
鹵煮豆腐是保定有名的小吃,,其中楊世榮的鹵煮豆腐較為有名。其做法是將豆腐切成長方塊,,以素油炸成黃色的豆腐泡,,然后下調(diào)料、輔料燉煮,。大家喜愛將鹵煮豆腐與火燒同吃,,是一種別有風味的素食。
門票價格
1,、成人:30元/人次,。
2、團體:24元/人次,;30人以上(憑單位介紹信)。
3,、半價:15元/人次,。
學生(憑學生證);碩士,、博士,、研究生除外
外省市60歲以上老年人(憑有效證件)
4、免費:1.2米以下兒童,、現(xiàn)役軍人,、殘疾人、本市60歲以上老年人,、外省市70歲以上老年人(憑有效證件),;未成年人集體參觀(憑學校介紹信)。
開放時間
1,、每年4月15日——10月15日開放時間
開館,、售票時間:8:00
停止售票時間:17:30
清場時間:17:30——18:00
2、每年10月16日——次年4月14日開放時間
開館,、售票時間:8:00——17:30
停止售票時間:17:00
清場時間:17: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