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文廟位于鯉城內仙游縣體育場北側(燕池埔),,始建于宋朝,,系福建省四大文廟之一。
文廟經(jīng)過千年的修葺,、擴建,,規(guī)模一度十分宏大,可惜曾建有的欞星門,、文昌宮,、尊經(jīng)閣、明倫堂以及各朝代名賢祠和亭,、臺,、閣、榭,、池、橋等古建筑,,已都蕩然無存了,。僅保存有戟門,、兩廡、大成殿,、崇勛祠,、文昌閣等古建筑,占地4100多平方米,,廟內有宋代石鼓及清代的四對蟠龍浮雕石柱,,氣勢不凡,極具藝術價值,。?
仙游文廟原稱孔子廟,,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清源縣署奉命在縣城西處(今實幼校內)始設儒學,,初名清源縣學,,亦名功建廟學(見《鯉城鎮(zhèn)志》)。宋宣和七年(1125年),,朝廷廢除儒學,,縣廟學一度淪為地方軍器制造所。明永樂年間,,依制改孔子廟為文廟,。清康熙年間,尊孔子為“至圣先師”,,續(xù)稱文廟,。《仙游縣志》記載:“儒學舊在縣西,、宋咸平五年(1002年),,令段全遷建今址,前為壁,,塑像先哲逮(及)四科賢人,,后為堂,左右為廊……,。乾道中(1165-1173年),,令趙公綢重修,作講堂曰‘尊道’,,米蒂書額”,。廟學前有兩亭:一曰:“新亭”、一曰:“中鵠亭”,。前面有廣闊的武場,,作為士子練習騎射之用。宋紹興九年(1139年),廣東肇慶府太守陳可大(仙游人)曾捐資修建文廟,。南宋淳熙時(1174-1189年),,文廟重修時正殿改稱大成殿。兩旁擴建明倫,、忠告,、篤志等六個齋所,作為當時士子讀書之處,。寧宗嘉定年間(1208-1224年)文廟擴建大成門和鄉(xiāng)賢祠等,。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文廟損毀于戰(zhàn)亂,,后來縣伊任興雖有修整,,但難復舊觀。明洪武元年(1368年),,知縣周從善,,改尊道堂為明倫堂。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知縣顧思敬于兩廊后劈射圃,,教諭潭子敬于明倫堂后建文昌閣。宣德八年(1434年),,縣令王彝修葺文廟比較完整,,大成殿恢復原貌。正德九年(1514年),,知縣范珪改射圃為名宦祠和修建鄉(xiāng)賢祠,。清雍正、乾隆兩朝,,邑伸徐萬安兄弟和知縣陳興祚,,將大成殿和大成門的四對木柱換上龍雕大石柱,并對文廟一次全面的藝術整修,。辛亥革命后至解放前夕,,仙游文廟先后被利用作為中小學校舍、政干所所址,、縣參議會會址等,。該廟1980年9月列為縣級文保單位,同時兼設縣博物館,。1985年10月,,省文化廳撥款10萬元,建山門筑圍墻,,鋪石埕,、挖舊池造新橋等,。1996年9月2日,仙游文廟列入省級文保單位,。?
仙游文廟已越千年,,能保存明清間的古建筑至今,實屬難能寶貴,。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之際,又一次大規(guī)模地全面地進行藝術整修,。形成規(guī)模壯觀,、藝術品位提升的系列建筑物有亭、臺,、殿,、閣、堂,、祠,、廊、榭,、池,、橋等,整個文廟顯得莊嚴典麗,,金碧輝煌,,翠柏蒼榕,草盛花美,,環(huán)境清幽,,別有境界的景觀。
以中軸線依次參觀綽楔門,、泮池,、大成門、大天井與廡廊,、大成殿,、崇圣祠等景觀,并領悟其文化涵義,。白色的花崗巖徹成高大大門,,上有純樸古風的“綽楔門”三字,是當今仙游籍原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女)的親筆題詞,。進內是石埕中有個半月形的水池叫泮池,,上面架座橋。舊時,,凡是士子入學都要經(jīng)過此橋,,象征苦讀至三更半夜。跟泮池成對的另個水池叫墨池,象征寫字作文章至池水赤墨時,。大成門(也叫戟門)座北朝南,。上掛“大成門”和“時中立極”匾額,門對聯(lián):“先覺先知為萬古倫常立極,,至誠至圣與兩間功化同流”,,據(jù)說是清雍正皇帝的親筆題詞。兩旁“金聲”,、“玉振”的匾額,,是乾隆皇帝的御書,用形象的比喻孔子做事有始有終,。戟門前的雕龍石柱和三對石鼓,,保持古色古香,令人一進門便有莊嚴肅穆之感,。大成門東西配殿是名宦詞和鄉(xiāng)賢詞,。大天井占地約300平方米,全部用條石鋪成的,,周邊陳列古今文物,、石雕碑刻,構成勝似盆載花木,,榕石相抱,,盤旋有致,枝繁葉茂,,清幽多姿,。兩邊廡廊里嵌著長廊《孔子圣跡圖》的木刻壁雕計有36幅,寬為1.48米,,長計38米,,是修復文廟重要系列工程之一,價值百萬元,。她以“仙游國畫之鄉(xiāng)”的文化底蘊為基礎,,由李耕國畫研究所,根據(jù)鄒城《孔孟圣跡圖》的方案,,進行再設計再創(chuàng)作,,集仙游工藝界名師力量,發(fā)揮中國“仙作”品牌技法,,又采用當今進口的名貴花梨木而制作成功的藝術精品,。其畫面生動而古色古香,氣勢恢宏,,形態(tài)逼真,,人物栩栩如生,,線條飄逸流暢,給人立體美的感受,,體現(xiàn)仙游繪畫,、雕刻水平與傳統(tǒng)家俱制作技藝之精湛,堪稱為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一朵奇葩,。?
仙游文廟古樸精工,、藝術薈萃,凝聚著仙游人民無窮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大成殿脊頂塑置雙龍戲珠,,活靈活現(xiàn);兩端脊頭“燕尾”翹天,,氣勢非凡。擎殿石柱縷雕攀龍,,狀若騰云,。殿中斗拱重重疊疊、形懸而實,。天棚整體描龍繪鳳,,華麗無比。典穹藻井狀呈八角,,精美絕倫,;御賜金龍高盤井頂,耀眼奪目,。更有那孔子塑像立身臺上,,儒雅莊重、威而不猛,、栩栩如生,,為滿殿建工藝術注入了不朽的靈魂。
仙游文廟所承載的傳統(tǒng)文化,,長期熏陶著仙游這塊神奇的土地,。其倫理道德中的精華至今仍滲透在仙游人民的生活中。特別是“崇文重教,、好學上進”在仙游已蔚成千年風氣,。在此文化背景下,仙游人才輩出,,歷史上孕育過5位狀元,、4伴宰相、11位尚書,、28位侍郎,、近700位進士,。如今,仙游文化名士,、科教新秀仍層出不窮,,有多名學子進入國家兩院院士行列。仙游文廟是仙游純民風,、興教育,、出人才的發(fā)祥地,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在仙游傳承光大的見證,。
仙游文廟收藏了大量的歷史碑刻,。其內容涉及面廣,特別是反映官清民安,、御敵報國的碑刻比比皆是,,是留傳百世而不可多得的思想教育材料。仙游文廟的寶貴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發(fā)掘與利用文廟資源,,必將對發(fā)展文化教育、培育合格人才,,敦睦地方風氣,、構建和諧社會,產(chǎn)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也必定對打造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建設臨港工貿旅游城市,起到獨特而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