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第三王朝又稱為烏爾帝國(見烏爾),,在阿卡德王國幾世紀后興起,。
烏爾納姆(Ur-Nammu)在約前2113年建立烏爾第三王朝,在位期間統(tǒng)一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諸城邦,,建立起了強大的集權(quán)王朝,。在《蘇美爾王表》上,“天賦王權(quán)”第三次轉(zhuǎn)移到了烏爾城,因此后世稱為“烏爾第三王朝”,。由于蘇美爾人經(jīng)歷的阿卡德王國和庫提人統(tǒng)治之后,,再次掌握美索不達米亞政權(quán),烏爾第三王朝又被稱為“蘇美爾復興”,。
烏爾納姆
(Ur-Nammu,,約公元前2113年-公元前2096年在位)阿卡德王國滅亡后,蠻族庫提人統(tǒng)治蘇美爾地區(qū),,雖然其間有些蘇美爾城邦保持著相對的獨立和繁榮,。
公元前2120年,漁夫出身的烏魯克人烏圖赫加爾起兵自立為烏魯克王,,并且打敗了庫提人,,俘獲了庫提人的末代國王泰利伽(Tiriga),烏圖赫加爾占領(lǐng)烏爾后任命烏爾納姆治理烏爾,。烏圖赫加爾與烏爾納姆的關(guān)系現(xiàn)在仍是史學界研究的課題,,一說烏爾納姆是烏圖赫加爾的弟弟,另一說烏爾納姆則是烏圖赫加爾的女婿,。但可能在烏圖赫加爾尚在世時,,烏爾納姆就已經(jīng)與他反目為仇,不臣服于他了,。
約公元前2114年,,烏圖赫加爾死于一場意外(或者可能是陰謀)。此后烏爾納姆南征北戰(zhàn),,繼阿卡德王國以后,,統(tǒng)一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建立起了強大的中央集權(quán)制王朝,。(另一強大的蘇美城邦拉伽什于約公元前2110年被征服)
烏爾納姆留給后人一部《烏爾納姆法典》,,今天考古所得的只是這部法典的一小部分?!稙鯛柤{姆法典》是部成熟的法律,,蘇美爾文明的法制體系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很長時間的發(fā)展。雖然如此,,《烏爾納姆法典》但仍然可視為人類文明史上現(xiàn)存的最早的成文法,。
烏爾納姆在位期間在全國各地大興土木,其中,,位于烏爾的巨大神廟至今仍可供人瞻仰,。
烏爾納姆開始使用了“蘇美爾和阿卡德之王,四方之王”的稱號,。
舒爾吉
(Shulgi) 約公元前2095年-公元前2048年在位,,烏爾納姆之子,,被稱之為“神舒爾吉”。這位國王在位時間長達48年,,其間前二十年的史事不太清楚,。他在位的第二十年,國家可能出現(xiàn)過一次動蕩,,烏爾的市民被組織起來參加軍隊,。此后,國家便沒有遇到什么大的動蕩,。
阿馬爾辛
(Amar-Sin) 約公元前2047年-公元前2039年在位,,舒爾吉之子,被稱之為“給全國民眾以生命之神”,。
舒辛
(Shu-Sin) 約公元前2038年-公元前2030年在位,,阿馬爾辛之子。舒辛在位的第四年,,為了抵御阿摩利人的入侵,,在烏爾以北的某個地方建造了城墻。
伊比辛
(Ibbi-Sin)約公元前2029年-公元前2006年在位,,舒辛之子,。伊比辛在位期間,閃族的阿摩利人大量進入美索不達米亞,,給烏爾第三王朝帶來重大打擊,。伊比辛在位第四年,埃蘭反叛,,成為王朝的勁敵,。而各地又軍閥紛起。伊比辛派往鎮(zhèn)守伊辛的伊什比埃拉對國王懷有二心,,在烏爾困難之際,,囤積糧食要脅國王。此后更是謀劃篡位,。
公元前2006年埃蘭進兵烏爾,伊比辛被俘,,下場不明,。烏爾第三王朝滅亡。伊比辛被俘以后,,伊什比埃拉率軍奪回烏爾城,,并征服一些蘇美爾地區(qū),以烏爾第三王朝繼承者自居,,史稱伊辛第一王朝 ,。但是伊辛第一王朝疆域并不大,,在蘇美爾地區(qū)又有拉爾薩王朝與之對立。此后直至漢謨拉比的巴比倫第一王朝才重新統(tǒng)一美索不達米亞,。
庫提人是游牧民族,,他們滅亡了阿卡德王國之后,沒有在兩河流域建立統(tǒng)一的國家,。對蘇美爾地區(qū)的統(tǒng)治也非常的薄弱,。蘇美爾各邦趁機復興起來。
約公元前2120年,,烏魯克王國烏圖赫加爾擊敗了庫提人,,將他們趕出了兩河流域。隨后不久,,烏爾王烏爾納姆又戰(zhàn)勝了烏圖赫加爾,,統(tǒng)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建立了烏爾第三王朝,。
蘇美爾人重拾往日的輝煌,,恢復了對兩河流域南部的統(tǒng)治。烏爾第三王朝也因《烏爾納姆法典》的頒布而聞名于世,。不過,,這也是蘇美爾人最后的輝煌時期了。
《烏爾納姆法典》是世界上現(xiàn)存已知的最早法典,,歲月的流逝使得這部法典如今只剩下一些殘篇,,難以再一窺全貌。然而在這部法典中,,烏爾納姆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了自己對兩河流域的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法典的序言中說:“恩利爾(兩河流域古文明崇拜的天神)在眾人中選擇了他(烏爾納姆)”。這也是兩河流域的君權(quán)神化的開端,。
到了烏爾納姆的第二個兒子舒爾吉統(tǒng)治時期,,國王已經(jīng)被視為如同神明一樣的存在而舒爾吉也被稱為“神舒爾吉”。他的兒子阿馬爾.辛則被稱為“給全國民眾以生命之神”,。君權(quán)神化,,也證明了烏爾第三王朝統(tǒng)治時期中央集權(quán)的加強。原本的城邦變成了地方行政單位,?!岸魑鳌保吹胤介L官)也開始由國王黨任免,主要負責神廟事務,,薪俸也從神廟領(lǐng)取,。舊貴族的勢力大不如前了。
烏爾第三王朝的強大是毋庸置疑,,但是其國內(nèi)的矛盾也極為尖銳,,奴隸制國家的經(jīng)濟命脈也由奴隸勞動者來支撐,。為數(shù)眾多的奴隸使烏爾第三王朝的聲望達到了頂峰。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國家的發(fā)展,,對奴隸數(shù)量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剝削也越來越多,。這一方面導致了自由民的分化與破產(chǎn),,另一方面也使得大量的奴隸開始逃亡。當時流傳一句諺語:“來自草原的人會進入城市,,并將城里的人趕走,。”正如諺語中提到的一樣,,不久之后阿摩利人便騎著馬從草原而來,。
烏爾第三王朝的末王叫做伊比辛。在他的統(tǒng)治時期,,王國的實力已經(jīng)大不如前了,。而伊比辛本人也不再擁有王國初期那樣的強大君權(quán),對全國失去了控制力,,全國的局勢動蕩不安,。許多地方的城邦逐漸脫離了王國的統(tǒng)治宣布獨立。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伊辛城,,這座城市的叛亂給了衰弱的烏爾第三王朝沉重的一擊,。
阿摩利人揮舞著長刀向烏爾第三王朝展開了侵襲,他們和東部的埃蘭王國結(jié)盟,,不斷的掠奪和侵占烏爾第三王朝的土地,。伊比辛被長期戰(zhàn)爭折磨得焦頭爛額。毫無招架之力,。公元前2006年,,埃蘭人發(fā)動了規(guī)模龐大的遠征,伊比辛在這場戰(zhàn)爭中被俘,,烏爾第三王朝的歷史也就到此畫上了句號,。伊比辛本人被俘到了埃蘭,從此銷聲匿跡,,關(guān)于他最后的命運,,再無任何消息。
烏爾第三王朝是蘇美爾人最后的王朝,,它的滅亡也宣告了蘇美爾人在世界歷史這塊舞臺上的謝場,在悠久的歷史歲月里,,蘇美爾人的文明卻傳承下來,,成為了古典文明的重要部分,。
而蘇美爾人生存過的遺跡,卻被黃沙埋藏在了地下,,人們尋找了幾十個世紀都沒有再找到它的任何蹤跡,。人們只得哀嘆這古老的文明已經(jīng)隨風而逝。直到19世紀,,古老的城垣才重見天日,,往日的文明又再次呈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
烏爾第三王朝時期,,確立并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該王朝的國王們已經(jīng)集軍、政,、司法大權(quán)于一身,,全國被劃分為許多地區(qū),有國王派人擔任長官,。地方長官雖沿襲城邦首領(lǐng)的稱謂,,但無城邦時代城邦首領(lǐng)的特權(quán),實為從屬于中央的地方官吏,;貴族會議和人民會議雖然保留了下來,,但僅僅是服務于國王的機構(gòu)。
五位國王經(jīng)常侵略周邊地區(qū),,第二,、三、四,、五代國王都宣稱自己是“天下四方之王”,,并為自己建了神廟,立了雕像,,要求人們定期舉行跪拜儀式并奉獻祭品,。
烏爾第三王朝時期,國王們都非常重視法制,。王朝締造者烏爾納姆(約公元前2113年~公元前2096年在位)制定了《烏爾納姆法典》,。這是迄今所知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從現(xiàn)在僅存的二十多條殘篇來看,,涉及女奴的有五條,,她們時常遭受強暴、買賣和毆打,;有兩條涉及寡婦,,她們的社會地位較之女奴較好——法典序言提到不允許有勢力的人支配寡婦,正文又提到遺棄寡婦的男人應賠償一定數(shù)額的白銀,;法典也涉及普通婦女,,她們的社會地位比女奴和婦女高,,但較普通男子卑下。盡管法典中仍殘存著讓河神澄清妖術(shù)罪和妻子被控通奸罪的規(guī)定,,但有關(guān)身體傷害的處罰規(guī)定比原始的處罰有了很大的進步,。
烏爾第三王朝時期,經(jīng)濟上最突出的特征是王室經(jīng)濟空前繁榮,。王室占有全國五分之三的土地,,并在這些土地上建立和經(jīng)營大規(guī)模的農(nóng)莊、手工業(yè)作坊和牧場,,從事勞動的主要是半自由民身份的依附民和奴隸,。王室經(jīng)濟管理嚴密,設(shè)有許多監(jiān)工,。繁重的勞動導致奴隸尤其是女奴死亡率很高,。農(nóng)忙季節(jié),王室農(nóng)莊雇用很多無地或少地的自由民成年男子耕種或收獲,。這些雇工按日領(lǐng)取的食物報酬比奴隸和依附民多一至三倍,。
烏爾第三王朝時期,社會分化明顯加劇,。日益惡化的處境使許多自由民淪為奴隸,,有的因不堪沉重的債務將妻子兒女賣為奴隸,有的是全體家庭成員自賣為奴,。當時私人擁有的奴隸,,在待遇上比王室經(jīng)濟的奴隸稍好,可以以家庭為單位在主人家服役,,能贖身,,也能到法庭作證。但奴隸在法律上仍屬主人的財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