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huán)境
“龍山寺”位于晉江市安海鎮(zhèn)鎮(zhèn)北的龍山之麓,,故名龍山寺,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剎,,系1983年國務院確定的142座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也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隋皇泰年間(618-619),,初名普現寺,,又名天竺寺,,俗稱觀音殿。
自然資源
寺前有月池一洼,,山門為石牌坊,,上刻“天竺梵鐘”四個大字。進了山門,,但見寺的前墻上嵌一大石碑,,刻“龍山寶地”。 兩側為鐘鼓樓,、正門廊前有石獅,、石鼓各一對,門額懸“一片慈云”木匾,。門內有拜庭,,拜壇,壇上有亭,。大雄寶殿氣勢宏偉,,木刻,石雕,、瓷塑,,彩繪遍飾,精美璀璨,。其中一對石龍柱,,飛逸盤騰,工藝精湛,,龍爪各抓一鼓一罄,,擊之發(fā)鼓、罄之聲,,巧妙神奇,。殿內有千手千眼菩薩立像,系一根巨木雕就,,通高4.2米,。佛像頭戴花冠,冠上雕許多佛首,。佛臉豐盈慈祥,,兩手胸前合十。佛身兩側雕塑1008只手,,如兩扇羽翼,,錯落有致,姿態(tài)各異,。每只手帶鐲,,掌中各雕一只眼,,或執(zhí)書卷,法器,,雕工精美絕倫,。佛像通身貼滿純金箔,金光燦燦,,雍容華貴,,為稀世珍品。寺中有明朝書法家張瑞圖題“通身手眼”匾額,,及清朝莊俊元,,近代弘一法師等名人墨跡。
龍山寺還存有諸多名人墨寶,、真跡:前殿大門聯“為甚十二個時辰憎枷愛紐塵緣不斷,,果然五百雙手眼溺拯扶危佛法無邊”系清莊俊元真跡,殿北檐下巨匾“紹隆佛種”為弘一法師真跡,;天壇上有趙樸初親題的“龍山寺”匾,;及宋朱熹真跡“普現殿”,宰相李文禎題,、舉人柯琮璜書寫的“鎮(zhèn)國佛”匾等等,。
龍山寺以其宏偉的規(guī)模,非凡的氣勢,,嚴整的布局,,奇妙的結構和巧奪天工的雕刻藝術而名噪海外。同時,,她那遍布臺島數以百計的分靈,,如同當年泉臺兒女開發(fā)寶島臺灣的座座豐碑,成為密切泉臺關系的重要橋梁之一,。
安海龍山寺中素稱有三寶。那么到底是哪三絕呢,?第一就是,,寺中供奉的千手千眼觀音,相傳取用原本廟前整株巨樟雕刻而成,,頭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周雕眾多小佛首,,迭作帽狀,;主手合十,兩側旁支一千零八手,,掌中均雕一眼,,列如團扇,,姿態(tài)各異。如今千手千眼觀音堪稱珍稀國寶,,舉世無雙,。 第二寶就是龍山寺殿前一對青草石柱相峙而立,,雕刻巨龍繞柱,,
形若騰云,神采飛揚,,栩栩如生,。一雙鱗甲相間的龍爪,分別捧出一磬一鼓,,如用細鐵條輕輕敲打,,磬顯磬聲,鼓傳鼓聲,,真乃出神入化,,巧奪天工,為閩南獨特的石雕工藝杰作,?!〉谌龑毷谴蟮钣姓逭聊敬箝T扇,鐘樓有整木鑿空大鼓,,系隋代制作,。此外,正殿還高懸明代大學士著名書法家張瑞圖題寫的“通身手眼”匾額,,更是彌足珍貴,。寺內外古木參天,芳草處處,,景色非常迷人,。
金剛殿后庭院有個亭榭,叫“天壇”,,是供善男信女禮拜梵香的地方,,又稱“拜亭”。天壇式樣奇特,,風格奇麗,。它共有四權白石方柱,托架著莊重的屋頂,,絳紅色的琉璃瓦砌成,。飛檐翹角,龍翔風舞.四個翹角冀部都飾有小陪事務一,,雕鏤精細,,美不勝收,,顯得玲瓏剔透,精巧纖麗而且又厚重端莊.天壇石柱上刻有: “龍勢起羅裳特開寶宇,,山峰屏紫帽水護琳宮”,。又壇上力;懸掛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龍山寺’匾額,。這是趙老1983年來龍山寺參觀時,應寺主之請題寫的,。
穿過天壇,,走上石階便是圓通寶殿。圓通寶殿是龍山寺主體建筑,。始建于隋朝,,晚清重建。大殿是重檐歇山式建筑,,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通高11.8米,,面積483平方米,。朱檐紅墻,’飛檐重疊,,如翼高翹,,四周設有小回廊。屋脊正小有一座五層小寶塔,,屋脊兩端有兩條騰躍的瓷雕青龍,,朝向寶塔,為雙龍護塔,,鎮(zhèn)邪攝吉之意,。而莊重的大屋頂的其他部份,裝飾走獸飛禽,,雕工精良,,妙趣橫生。殿前拱眼壁-上,,各種圖案浮雕素雅大方富有立體感。殿堂高梁大柱,,彩繪斗拱,,富麗堂皇。
更令人贊嘆不已的足殿前的那對蟠龍石柱,。只見兩根青*石柱,,蟠盤著一對腳躍的飛龍,,左右相峙而立。這對行龍俯身蟠盤而下,,昂首翻騰而上,,狀若騰云,神采飛揚,,栩栩如生,。一對鱗甲相間的龍爪,聚神合抱,,分別捧著一鼓一磐,,這鼓和磬卻能鼓傳鼓聲,磐顯磐音,。古代勞動人民能在這青*石上如此造形傳聲,,出神入化,巧奪天工,,引人入勝,,不愧為閩南僑鄉(xiāng)獨特的石雕杰作
大殿有三大門,門眉懸掛歷代書法名家字匾,。書法風格意致蒼郁,、沉著大雅。 進入大殿,,頓覺莊嚴曠廓,,肅穆清靜。大殿內陳設輝煌,,幢幡垂扎,,宮燈高懸,燭光搖曳,,香煙繚繞,,一派神秘莊嚴的氣氛。一抬頭便可以看到在第一支楹梁底下釘著-長木條,,上而寫著,,“大唐貞觀十三年魯國公程知節(jié)捐奉壹仟督修”。
大殿正面供水千手眼觀音,。這尊佛像,, 身高2.3米,身披蓮服,,兩腳微露,,跣足立于石雕蓮臺之上。頭戴花冠,花冠正中雕-坐像,,上雕眾多小佛首,,迭作帽狀。眉清目秀,,耳大嘴小,, 面豐頭圓,顯得莊嚴慈祥,。兩主手帶鐲,,垂彎合掌于胸前雙側向上或向前旁生-千零八支手,每只手的掌心郫精雕著一只慧眼,,手上分別掌著法器,、鐘、鼓,,書卷,、珠寶、花果,、樂器等多種物品,、姿勢各異,形態(tài)不一,。整座佛像取自千年樟樹的軀干:,,雕刻層次清晰,結構勻稱,。在統一中寓有變化,,在變化中又烘托了主體,顯得生動自然,,華麗精美,。這在古代木雕藝術中,確實足,,-件難得的藝術瑰寶,。
交通信息
坐泉州到安海的中巴車,到安海車站后搭摩的過去,。
文化價值
相傳古時該地原有一巨樟,,濃蔭蓋地,夜發(fā)祥光,,時人崇之,。東漢時高僧一粒沙認為這是一棵異樹神木,于是請工匠把它雕成了一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隋越王皇泰年間(618-619年)始建寺奉祀,。明天啟三年(1623年)重修,。
該寺歷千余年,傳布廣遠,。唐宋以來,龍山寺的香火便隨著安平商賈的足跡傳播海外,。在東南亞,、臺灣等地尤其突出,僅臺灣就有二百多座同名的寺宇,,其中最著名的是鹿港龍山寺和臺北艋龍山寺,。
一座寺牽起閩臺兩岸情
在寶島臺灣,有400多座龍山寺,,他們是由安海龍山寺分香過去的,。“龍山寺促進了閩臺之間的民間交流,,對研究閩臺文化也存在重要的價值,。”泉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出寶陽介紹道,。
在臺灣的400多座龍山寺里,,其中最有名的是鹿港龍山寺和臺北艋舺龍山寺,它們與安海龍山寺的關系較密切,。在臺北艋舺龍山寺內,,還雕有一副楹聯:“分南海支流派接安平普渡慈航超萬劫,占東瀛勝地靈鐘文甲重修寶剎辟三摩”,,可見該寺分靈于晉江,,是安海龍山寺的支流。
鹿港龍山寺是臺灣最古老的龍山寺之一,。據安?!洱埳阶嫱メ屖蟼鳠翡浝m(xù)輯》記載,清順治十年(1653年),,龍山寺僧人肇善塑了一尊觀音像,,想到普陀山朝圣,不料船在海上遇風失控,,漂至臺灣鹿港,,于是就地草創(chuàng)鹿港龍山寺??滴醵迥辏?686年),,肇善率領百余名僧俗弟子,回安海龍山寺謁祖進香,,恭迎觀音像分靈鹿港,。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晉江移民陳邦光發(fā)起擴建鹿港龍山寺。整座廟宇的布局和建筑工樣完全仿效安海龍山寺,,并由閩南能工巧匠負責施工,,直接從晉江運去杉木和紅磚,歷時30多年建成,。有趣的是,,鹿港龍山寺平面布局為坐東向西,以地形看并無按常理背山面水而建,,據說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朝向,,為的是面向晉江的祖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