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安海古稱“安平”“石井”,,早在公元1130年即建鎮(zhèn),是閩南僑鄉(xiāng)的文化古鎮(zhèn)和商貿重鎮(zhèn),。朱松,、朱熹父子及鄭成功在此留下的足跡,成就了“二朱過化” “朱文鄭武”的歷史典故,。安平橋,、石井書院、龍山寺,、水心亭,、白塔、星塔,、忠義古廟等諸多古跡,,以歷史文物的方式記載著安海曾經的輝煌。而當下,,恒安集團許連捷,、寶龍集團許健康等一大批在中國商界叱咤風云的人物,也都是來自這個僑鄉(xiāng)小鎮(zhèn),。
眼前,,正在進行舊城改建的安海小鎮(zhèn),浮華與落寞并存,,深沉和膚淺同在,。在任何地方,你看到斷壁殘垣,,必定會心生蒼涼的,。在安海也一樣,一路上的支離破碎總令你措手不及,。明知道,,舊的一切終將在某個時刻將舞臺讓位給新的東西,,因為世間的更替無非如此,但是,,那些浸潤著我們兒時記憶的紛紛擾擾,,又怎一個“讓” 字了得。
幸好我們還有安海的舊街,,她一如既往沉默地堅守,,讓我們可以借這方天地,憑吊靈魂深處的過往,。這條狹長狹長的街道,,抬眼望去,上空仍縱橫交錯著各種電線,,這場景在20世紀80年代的閩南是再熟悉不過了,,此時看來那種慵懶的凌亂竟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兩側富有閩南地方特色的騎樓建筑,,以其特有的空間語言,,默默訴說著當年遠赴南洋的華僑們的鄉(xiāng)土情懷。那冬暖夏涼的“五腳架”塞滿了小鎮(zhèn)人們所需的各色日用品,,歷經滄桑的街道繼續(xù)履行固有的使命,,一如勤奮上進的安海人。
如果幸運,,你會在騎樓下的某個角落邂逅一位搖著蒲扇的老婦人,,她穿著白底碎花的大支衫,注視著眼前的人來人往,,眼神深邃而空洞,,干癟的臉頰嚴峻得讓你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但其實她并不是如此嚴肅的,,你可以用她熟悉的閩南話和她搭訕,。一旦打開話匣子,她便會絮絮叨叨當年的老街,,老街上發(fā)生的各種故事,,閩南的童謠、龍山寺,、五里橋,、朱祠的傳說……最終,她一定會搖頭無奈于世事多變,,以突兀而至的沉默收束此次的對話,,眼神恢復至迷離。老人總是念舊的,,他們是不愿搬離這貌似混亂,、陳舊的老街的,他們喜歡這有天有地的感覺,,喜歡左鄰右舍的那句“你甲未”,喜歡老街正月初九濃烈的香燭味,,端午節(jié)抑揚頓挫的“嗦啰嗹”……這些理由已經足夠了,。
既然是老街,總免不了有許多特色的小吃,,老街活生生演繹著一出“舌尖上的安?!薄0姿逻^11點就沒有的炸菜粿,,這是白蘿卜泥炸成的小食,,外酥里嫩,,再沾點本地自制的甜辣醬,那口感絕對一級棒,。小吃中最有名氣的當數(shù)土筍凍,,半圓形的透明膠狀物體,凝結著多只蟲狀的土筍,,千萬別讓這外形給嚇住了,加點醬油,、蒜泥,,入口清甜、爽脆,,此乃消暑祛火之上佳食品。奇味鴨仔粥的攤點,,極其簡陋,,但這并不影響人們摩肩接踵前來品嘗美味。大快朵頤的人群中,,那些穿大背心,、大褲衩,趿拉一雙人字拖的人,,你千萬別以貌取人,,他分明是個隱形巨賈富商,,還可能是個大慈善家。在2010年,,安海建鎮(zhèn)880周年之際,,安海慈善協(xié)會成立,短短一個月,,就募集了善款1.88億元,。在這全國著名的僑鄉(xiāng),從先祖募資建成五里橋開始,,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tǒng)美德延續(xù)了千年。近幾年安海的經濟發(fā)展有目共睹,,有了錢的安海人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內斂而自省,,他們不張揚更低調,而且實實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