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福寺位于太湖黿頭渚風景區(qū)內(nèi),,是無錫早對外開放的寺廟,,在“黿渚春濤”和“萬浪卷雪”的交界處,倚山面湖,,坐北朝南,。南朝蕭梁時,黿頭渚后山建有廣福庵,,一名峭巖寺,,古寺高林,,履有廢興。1925年秋,,由量如和尚向鄉(xiāng)紳楊翰西募化山地十畝重建成,。取“廣土眾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名“廣福寺”,。1980年,,廣福寺重歸市佛協(xié),,重塑四大天王,、彌勒佛和觀音,、地藏菩薩等,又從北京請來十八羅漢,;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書匾“大圓滿覺”,,尉天池書“廣福寺”額;恢復了宗教活動,。寺內(nèi),,僧房“華嚴精舍”藏有鎮(zhèn)寺三寶:鴕鳥蛋、古畫《百鳥圖》及明末抗清義士楊資淵鐵鞭,;另有蔡緘三的“退廬”五間,。其建筑格局為傳統(tǒng)模式,鐘鼓樓,、天王殿、大雄殿等,,配以陶朱閣、缽緣堂,、華雨軒,、華嚴精舍,、退廬等輔助建筑。雖只二十余間,,但布局得體,錯落有致,,環(huán)境幽靜,,可以放眼太湖,,獨占湖山佳處。廣福寺的東面,,為竹林掩映的“小南?!保丈颇冀?,是觀音大士的道場。其內(nèi)的素面素饌,,名聞遐邇,。
廣福寺依山勢而建,,建筑相對來說有些緊促,以至于兩座房屋之間的檐角相互交融在一起,,但其飛檐翹角,、黃墻灰瓦的建筑風格依然是這座古寺的真實寫照,。
廣福寺的建筑格局與大多數(shù)寺廟類似,,為寺院傳統(tǒng)模式的布局,,分別有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等,。
藥師殿殿內(nèi)供奉著東方三圣,,這里是祈求身體健康的地方,在房屋四周墻壁上可看到許多的佛像,,皆為來這里祈求的人所供奉,。
穿過藥師殿,眼圈豁然開朗起來,,藥師殿與圓通寶殿之間由長廊及院落相隔,并有一塊匾額為“曲徑通幽”,,走出去可看到一條長廊,長廊左側是一個并不大的院落,,右側為這里的僧舍,。
在院子中有涼亭,、石桌,、石椅,、古木及假山輔水,,涼亭為“觀月亭”,整個院子的布置精致優(yōu)雅,,與江南園林布局非常相似,如果僅僅是觀察這處院子,,完全不會感覺到此刻身在寺院之中,,可見這里的僧人生活的多么的愜意,,詩和遠方此刻就在眼前,。
在院子中休息片刻,,隨之沿著長廊繼續(xù)往后走,到盡頭后左側可看到一座雄偉壯觀的大殿,,為“圓通寶殿”,,是整個古寺中最為雄壯的一座建筑。圓通寶殿供奉的是觀音菩薩,,而大雄寶殿則供奉的是釋迦摩尼佛,。
包含在黿頭渚風景區(qū)門票內(nèi),黿頭渚風景區(qū)門票全價票90元/人,,優(yōu)惠票45元/人,。
面館位于5A景區(qū)黿頭渚內(nèi),,人氣很旺,經(jīng)典的素齋都可以嘗到:羅漢面,、素鴨,、蓮藕做成的糖醋排骨等,。羅漢面是招牌,,用餐前需要自己去領,,湯頭很鮮美,面條也很勁道,,口味鮮咸又有點甜,,典型的江浙風味,。
自駕
1,、滬寧高速:無錫東出口→太湖大道→環(huán)湖路→寶界橋→黿渚路→黿頭渚風景區(qū)充山大門。全程20公里,,行駛30分鐘左右。
2,、錫宜高速:無錫西出口→梁湖大橋→渤公島→黿頭渚風景區(qū)充山大門,。全程12公里,,行駛15分鐘左右,。
公共交通
1,、公交車:無錫火車站北廣場乘坐公交K1至黿頭渚風景區(qū),。
2、出租車:從市中心打車至景區(qū)大門約1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