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父母教育孩子的十個正確方法
1、希望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優(yōu)秀的家長都懂得:要在孩子做的好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肯定,。即使,孩子一時沒有做好,,也要善于用鼓勵的話讓孩子看到希望,。
有的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頗高,卻不善于用希望法則,,總愛找差距,、挑毛病。有的孩子平時考試都能考98-99分,,家長卻非要追究為什么沒考100分,。這種過于苛刻的高標準、嚴要求可能會適得其反,,扼殺孩子的希望,,使其灰心喪氣。
2,、榜樣法則:“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孩子的教養(yǎng),、興趣,、愛好等,多半受到生長環(huán)境和長期熏陶,。父母,、兄姐、親友,、師長,、社會關系等都對孩子產生影響。母親對于女孩,,父親對于男孩的影響頗為重要,。
除了家庭內的榜樣,家長也要注意,,孩子所交往的社會關系和常去的場合對孩子的影響,。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誤交損友,,不要武斷地阻止他們來往,而要首先了解情況,幫助孩子,。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友誼,,害怕孤獨,,有些孩子是因為搬家轉學到新環(huán)境沒有朋友,,才會與一些“問題學生”為伍的,。
3,、獨立性法則: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家長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留出心理空間,。不必處處圍著孩子轉,,你覺得是關心照顧孩子,,孩子卻覺得你控制的太嚴,。家長也應允許孩子一定程度上有自己的隱私,,有自己的主動權和決定權。
當然,,家長還是要在孩子附近注視著,,當好引導者和陪伴者,而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家長對孩子的管理管教,,應注重大的方面,注重原則性,,而不是事無巨細,,什么都管。年齡小的孩子,,還需要家長給予一些生活學業(yè)上的幫助和指導,,但也要適當給他們機會鍛煉獨立性。
4,、管理法則:孩子未成年前,,父母有管教的責任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責任無人可以替代,。有的家長,,總是對老師說:“以后我就把孩子交給你了!”還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忙,,平時對孩子不聞不問,這些都屬于家長的失職,。
孩子天生對家長有依賴感,,家長應給予孩子應有的教育、陪伴和關懷,,孩子才會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因此,,家長絕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脫自己的管教責任。但是,,這種管教應該建立在親情,、人性化、科學而理性的基礎上,,不可把孩子作為私有財產來對待,,簡單粗暴,毫不顧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5,、歸屬法則:給予孩子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
比如,有的家長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爭吵,、破碎,、長期分離的家庭更讓孩子缺少歸屬感。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嬌慣,、順從孩子,由著孩子任性,,養(yǎng)成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果,家庭變化不可避免,,家長更要重視對孩子的安慰,、疏導,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溺愛,、過分嚴厲等錯誤做法,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遷怒于子女,。
6,、聲音法則:要傾聽孩子的聲音
家長是孩子的老師和榜樣。家長要平等地對待孩子,,給他們發(fā)言權,,傾聽他們的聲音,他們才會說出真實想法,。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視他們的心聲,,久而久之,,他們會不敢對家長說真話,不愛與家長交流,。如果家長不耐心傾聽孩子的話,,孩子很可能也會效仿,,不肯聽大人的話,以致于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凡是與孩子有關的事情,,例如:搬家、轉學,、選課外活動、參加考試比賽等,,一定要先與孩子商量解釋,,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見,也要讓他們覺得家長是征求了他們的看法,。不然的話,,家長的好心很可能沒有好報。
7,、求同存異法則:正面肯定孩子的想法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們會有很多不符合常規(guī)的幻想。其實,,這些正是童心的可愛之處,。如果,大人認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潑冷水,,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會讓他們因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時候,,純真的孩子才敢于童言無忌。要結合“聲音法則”,,鼓勵孩子敢于表達,,正面肯定孩子的想法。當然,,如果一些看法,、說法脫離實際可能會引起麻煩,也要耐心地解釋,。家長要盡可能理解孩子思維的特點,,哪怕他們講話詞不達意,也要耐心地與他們交流,。粗暴打斷或嘲笑他們講話的行為,,會對孩子的表達能力造成傷害,使他們羞于在人前開口,。
8,、慎用懲罰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
單純的懲罰,,尤其體罰,是非常負面和拙劣的教育方法,。從小被暴力處罰的孩子,,很多長大之后也會有暴力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體罰,,但當孩子犯錯時,也可以采用適當?shù)姆绞阶鲂┨幜P,。
懲罰的前提:必須要讓孩子認識到做錯了事,,甘愿接受處罰,下不為例,。懲罰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讓他們做喜歡的事情,比如:罰幾天不許看電視,、上網(wǎng),、玩游戲。
另外,,千萬不要把一些應該做的正面事情當作處罰,。比如:罰孩子寫字,會讓他們認為寫字是壞事,,從而產生厭惡情緒,,一做這些事就會有被處罰的感覺,造成心理陰影,。
9,、結構法則:教育孩子從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家長做到這一點并不難,法制教育融匯在社會生活和學校教育之中,,孩子從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還往往會反過來影響家長,。但是,,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遵紀守法的榜樣,。
建議家長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幫助孩子明確什么事是不合乎道德和法律、必須避免的,,讓孩子從小懂得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0、后果法則:讓孩子了解其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
有時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煩或想做什么標新立異的事情,,連成人都沒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對孩子橫加指責或阻止,這當然無法服人,。
若要教育的孩子心服口服,,家長、老師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與孩子談談,,可以從后果的好壞開始,反過來解說該不該這樣做,,曉之以理,,孩子會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