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春節(jié)習(xí)俗
在中國,,過年的習(xí)俗有很多,不同地區(qū)會有一些差異,,但都代表人們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一般從年前開始,掃塵,、貼春聯(lián)和“?!弊值?、除夕守夜,、放鞭炮、蒸年糕,、包餃子等等,。除夕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吃晚飯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小孩子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小孩子發(fā)壓歲錢,一家人其樂融融,。街上到處都是放煙花的人,,有的地方新年還有燈會,。到了初一,大部分家庭會去祭祖,,有些地方也會選擇在之后其他幾天去,。過年期間,走親訪友,,好不熱鬧,。
2、德國鬧婚打碎器皿婚習(xí)俗
鬧婚就是德國最古老,、最有名的婚禮習(xí)俗之一,。按照傳統(tǒng),婚禮前夜新婚夫婦要和親朋聚在一起,,打碎他們帶來的廚房器皿和瓷器,。按迷信的說法,打碎器皿能趕走邪靈,,而打碎的碎片則能給新婚夫婦帶來幸福,。然而玻璃制品是不能被用來打碎的,因為它們被看作是不幸的象征,。根據(jù)風(fēng)俗,,緊接著之后新婚夫妻要將這些碎片一起掃起來,這象征著婚姻的結(jié)合,。
3,、摩梭族爬窗戶和女子約會
摩梭人是母系社會,在白天,,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有在聚會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dá)心意,。男子若是對女子傾心的話,,在白天約好女子后,會在半夜時分到女子的“花樓”,,傳統(tǒng)上會騎馬前往,,但不能于正門進(jìn)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他人不要干擾,。然后在天未亮的時候就必須離開,。
4、坦桑尼亞的馬薩伊民族女子剃發(fā)男子留發(fā)
在非洲坦桑尼亞北部的馬薩伊草原上,,居住著馬薩伊民族,。這個民族女子剃發(fā),,男子留發(fā)。在那里,,男子都扎著粉紅色辮子,,而女子卻是光頭。不僅如此,,這個民族的穿戴也別具一格,,男女都打耳洞,戴大耳環(huán),,女子的脖子上還帶著一圈圈顏色不同的珠環(huán),,男女的衣服都是一大塊布,白天當(dāng)衣穿,,夜里當(dāng)被蓋,。
5、菲爾巴拉人的不彎腰的民俗
拉丁美洲馬提尼克島上的菲爾巴拉人,,有一種特殊的習(xí)慣,,就是從不彎腰,哪怕是特別貴重的東西掉落在地上,,也不彎腰去拾,,如果必須去拾,就用一個特殊的竹夾去拾,。菲爾巴拉人之所以不彎腰,,是為了表明他們不向殖民主義者屈服,由此形成了不彎腰拾東西的習(xí)俗,。
6,、英國柴郡火車站禁止接吻送別
抵達(dá)柴郡沃靈頓銀行車站準(zhǔn)備登車的乘客,只要身在站外出租車候車區(qū)內(nèi),,便不能擁抱接吻,,只能握手道別。因為在不遠(yuǎn)處的墻上,,有一個禁止接吻的標(biāo)記:一對接吻的男女中間有一道紅色的斜線,。這是柴郡花費100多萬英鎊,整頓全郡火車站附近秩序行動的一部分,。如果要接吻道別的話,,需要到指定區(qū)域?;疖囌镜墓芾碚叻Q,過去經(jīng)常發(fā)生送別的夫妻或者戀人長時間擁抱接吻,,結(jié)果耽誤了登車,。所以才想出這么一個禁止接吻的辦法,。
7、英國的圣誕節(jié)禁止吃肉餡餅
在英國,,法律規(guī)定圣誕節(jié)不可以吃肉餡餅了,。這在奧利弗·克倫威爾時期(17世紀(jì))就成為法律。但是顯然,,到了今天,,連英國人自己每逢佳節(jié)都在“以身試法”,而圣誕節(jié)不能吃肉餡餅也被評選為“英國最奇葩的法規(guī)”,。
8,、澳大利亞的周日下午禁穿粉色熱褲
在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法律規(guī)定女性在周日下午是不可以穿粉色短褲的,。所以,,如果你恰好在周日下午來到墨爾本,那么,,不管你多么鐘愛你的粉色熱褲,,還是暫時先把它放一邊吧。
9,、柬埔寨飯菜里加“鐵魚”
據(jù)說柬埔寨的人們在做飯的時候,,都會放下一塊鐵塊兒,煮一段時間之后再把鐵塊拿出來,,據(jù)說是因為這個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比較差,,人們生活比較貧苦,更是買不起什么鐵制品,,所以身體對于鐵元素也是非常的缺乏,。當(dāng)?shù)氐娜藗優(yōu)榱俗约旱纳眢w健康,就想出了,,煮飯的時候放上一塊鐵塊的方法,。高溫煮沸之后鐵塊上的部分鐵就會溶入水中。能夠很好的補充體內(nèi)缺乏鐵元素,,而且也不會影響到我們吃的食物的食欲,。他們常年使用的這種鐵塊,并沒有太濃烈的刺鼻的血腥味,,表面已經(jīng)非常的光滑,,也不會有太大的味道。其實不僅柬埔寨,,周圍很多貧困的國家也在使用這樣的方法,,給自己的身體補充一定量的鐵元素。
10,、墨爾本僵尸節(jié)
墨爾本僵尸節(jié)是每年的十一月八日,。這一天墨爾本街頭都會上演真實版的“僵尸圍城”,,參與慶祝這一項節(jié)日的其中一部分人或許是游戲玩家,或許另一部人只是想把電影,、電視劇里的恐怖搬到現(xiàn)實里面來,。在這一天,墨爾本的人們可以讓自己變得要多恐怖有多恐怖,,邁著經(jīng)典的僵尸腳步,,行走在墨爾本街頭。僵尸節(jié)無疑是人們想到的新奇又時髦的節(jié)日了,。在這一天,,人們可以盡情的玩樂,將黑色幽默進(jìn)行到底,。其實墨爾本僵尸節(jié)最有看點的還是大家高超的偽裝技術(shù)和化妝技術(shù),,經(jīng)過很專業(yè)的化妝,讓大家真的以為是電影里面的僵尸走出來了,。
11,、英國格洛斯特郡追逐奶酪節(jié)
“追逐奶酪節(jié)”。于每年的5月舉行,。這是一次有趣的比賽,。參賽選手在比賽中追趕一個從山上滾下的巨大奶酪輪,追到的選手最終將擁有這塊奶酪,。參賽選手在比賽中追趕一個從山上滾下的巨大奶酪輪,,追到的選手最終將擁有這塊奶酪。每年的5月底,,英國都要舉辦瘋狂刺激的滾奶酪比賽,。滾奶酪比賽在格洛斯特郡(Brockworth)的庫珀山(Copper's Hill)舉行,盡管獎品最高不過是那個奶酪而已,,但“奶酪勇士”們就算被摔斷胳膊和腿也在所不惜,。當(dāng)然至今為止很少有人能追到奶酪,大家只是瘋狂的從山上滾下去而已,。
12,、緬甸人名字不斷變化
緬甸總?cè)丝谥校s有七成左右的緬族人傳統(tǒng)上只有名而沒有姓,。有統(tǒng)計指出,,緬族人取名所用的字總共不到100個,用這些字互相拼湊,,取其聲韻順口悅耳即可,。因而緬族人重名的很多,為表示區(qū)別,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后加上籍貫或工作單位,、職業(yè)名稱等,,而他們通常也會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緬甸人還有隨意改名的習(xí)慣,。比如,一個叫丹東的人,,小時候叫貌(Maung)丹東,,成年了叫郭(Ko)丹東,老了叫吳(U)丹東,。如果他成年后參軍當(dāng)了軍官,,就可在名字前加上一個波(Bo),即波郭丹東,,再后來如果從事政治活動,,就會加上耶博(Yebaw),成了耶博波郭丹東,。一般情況下是名字前加一個表示性別,、輩份或社會地位的前綴,但也有不加的,。加與不加以及加幾個,,是受諸如禮教、社會地位,、佛教等各方面影響而定的,。需要說明的是,緬甸人名字中的“吳”并沒有姓氏的含義,,而只是一種尊稱,,即“叔、伯”之意,,另外還有“先生”的意思,。
13、印度大寶森節(jié)
大寶森節(jié)是泰米爾人所慶祝的一個印度教節(jié)日,,每年在泰米爾歷的“泰月”(第十個月)滿月時舉行,,時在公歷的一月或二月。信徒的祭祀儀式有很多種,,例如:剃頭,,做法事,用銀針刺穿舌頭、雙頰等,,或是背著巨大的鋼制弓形枷鎖(負(fù)卡瓦第),。大寶森節(jié)活動持續(xù)24小時,從一座印度神廟游行到另一座印度神廟,,進(jìn)行禱告和獻(xiàn)祭,,并且借此表示對神明忠貞不移的信仰,祈求神明的賜福,。
14,、西班牙番茄大戰(zhàn)
番茄大戰(zhàn)(La Tomatina,也譯作西紅柿大戰(zhàn))是西班牙巴倫西亞自治區(qū)布尼奧爾鎮(zhèn)在每年8月的最后一個星期三舉行的節(jié)日,。 數(shù)以萬計的參與者從世界各地趕來參加一場不會造成傷害的混戰(zhàn),,在大街上投擲超過100噸熟透多汁的番茄。當(dāng)?shù)厥忻褚约皝碜允澜绺鞯氐挠慰陀梅炎魑淦髡归_激戰(zhàn),,使整個市中心淪為“番茄的海洋”,,“彈盡糧絕”之后,筋疲力盡的人們倒在了“柿?!敝邢硎芷稹胺言 眮?。“番茄大戰(zhàn)”在布尼奧爾鎮(zhèn)中心人民廣場開始,?!伴_戰(zhàn)”前,市政府將西紅柿用卡車運送到街道兩側(cè),,當(dāng)作“大戰(zhàn)”用的“彈藥”,。隨著一聲令下,成千上萬的“戰(zhàn)士”手抓熟透了的又大又紅的西紅柿,,向身旁素不相識的“敵人”的頭上或者身上其他部位投擲,、搓揉,不一會兒就個個渾身上下都是紅糊糊的西紅柿汁,,整個街道也成了一條“番茄河”,。
【相關(guān)文章推薦閱讀】
世界各地民俗 世界各地的民風(fēng)民俗有哪些 各地主要國家的民俗風(fēng)情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