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廟灣古城為防倭寇入侵騷擾,,保證地方安寧,明萬歷23年,,漕撫李戴始依原任巡撫唐順之舊畫基址,,發(fā)動民眾,跨運鹽河修筑城池,。城周長725丈5尺,,東西徑220丈,南北徑110丈,,高1丈6尺,,址厚1尺。設(shè)5個城門,,東門叫觀海門,,大南門叫迎薰門,小南門叫靖淮門,,北門叫拱辰門,。各門都有城樓,城上有5個敵臺,,雉堞1865垛,。整個城池呈扁圓型,東西寬,,南北窄,,總面積約0.465平方公里。城內(nèi)有縣署,、捕廳署,、守備署、游擊署、鹽倉,、學(xué)署,、書院考舍、天帝廟,、城隍廟,、觀音閣、送子庵,、小谷場,、中市樓等機構(gòu)和建筑。運鹽河是護城河,。它引射陽湖水北行,,經(jīng)通濟橋(即今三官殿橋),一支穿南水關(guān)入城,,繞學(xué)宮,、會文渠,由城隍廟左出北水關(guān),,又由北水關(guān)分支流西行至戴家汪,。南水關(guān)一支向東環(huán)城北轉(zhuǎn),與北水關(guān)之水合流于西水關(guān)外,。通濟橋,、真武廟(今興國寺)、文昌宮,、觀音廟,、天齊廟、呂祖殿等盡在城外,。城池建成后,,官府派兵設(shè)防,加強了望,,發(fā)現(xiàn)敵情,,及時報警,做好防范御敵準備,,對保護地方安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此后,,廟灣城池歷經(jīng)滄桑,,又因兵亂、大水,、地震等原因,常常樓傾垣圮,損壞嚴重,,其間亦維修過多次,。據(jù)《阜寧縣志》(民國二十一年本)載:城池竣工后,“截止50年而城圮,,城樓亦經(jīng)焚毀,。清順治13年,海防同知咸大猷重修,。18年,,海防同知張行生與典史陸應(yīng)祥捐修東門城樓??滴?年地震,,嗣又屢經(jīng)大水,樓傾垣圮,。雍正10年立縣,,即以鎮(zhèn)城為治所。乾隆4年,,知縣王連壁請帑銀14843兩8線6分7厘2毫2絲,,大加修筑,明年竣工,,城樓估銀2354兩8錢9分5厘7毫,。乾隆12年6月,知縣方勵謙領(lǐng)修,,明年工竣,。道光29年,知縣顧思堯取贖鍰重修小南門城樓,,其殘缺待補者尚多,。同治元年,西捻入城,,雖速去,,而城垣益頹,東西北三門亦傾廢幾盡,。知縣崔繩祖勸捐修建,,城垣一新。并重建北門城樓,,於東,、西二門上造敵樓,環(huán)以雉堞,;又於北門外設(shè)吊橋,,有警,則立撤橋板,,以資扼守,,明年告竣。13年,,知縣沈國翰關(guān)樞先后勸捐,,重建大南門城樓。光緒6年,,知縣藍采錦主修北門城樓,,東北隅子城上舊有望海樓,明代備倭,,用以望遠,。倭患既平,樓亦遂廢,,其迎薰門之中市樓亦作麗譙之遺,。
民國12年(1923年),由于城池損壞嚴重,,知縣吳本鈞與當(dāng)?shù)丶澝窆沧h,,決定將其拆除,在原城址上修筑環(huán)城馬路,,所拆城磚作價出售,,用售磚款建東、西圍門敵樓和西圍門三間營房,。由此,,城池基本上被拆光,只剩下北面及南門城樓,。六年后,,又復(fù)議拆除南門城樓,當(dāng)?shù)孛癖姀娏乙蟊4孢@些古跡,,此事也就作罷,。
廟灣城池歷經(jīng)327年,雖早已成為過去,,但她的痕跡至今猶在,。南門外的真武廟暮鼓晨鐘,每天吸引著眾多的游人,。通濟橋橫跨運鹽河上,,2000年被拆除,文物遭此厄運,,人們扼腕長嘆,,頗多議論,,唯有那古代建筑的風(fēng)貌還清晰地留在今人們的腦海中。城南,、城北的街道人們?nèi)苑Q南門街和北門街,。北邊的護城河在幾年前被填建成城中公園。這些古代遺跡,,是歷史的見證,她勾勒出巍巍古城的大致輪廊,,折射出廟灣古鎮(zhèn)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當(dāng)?shù)厝嗣穹纯巩愖迦肭值牟磺粨系亩窢幘瘛?/p>
廟灣古城八景
最早之八景見于陳一舜所編的《廟灣鎮(zhèn)志》,,稱之為“湖灣八景”,有:海市晴云,、沙堤煙雨,、湖天帆影、關(guān)月潮聲,、南浦秋葭,、西營霽雪、烽墩夕照,、曲港回瀾。所選擇的景物均位于當(dāng)時廟灣附近,。“湖灣八景”詩為五言律詩,。乾隆年間阜寧知縣馮觀民之《阜寧縣志》,,以《廟灣鎮(zhèn)志》為基礎(chǔ),而將陳氏所編之“湖灣八景”改為“阜寧縣八景”,。此八景詩為七言律詩,。明代興化名儒李長科的“廟灣八景”另有所選。雖以城郊為主,,然范圍已擴大到古射陽湖及大海景物,,并不以原廟灣一地為限。孫懋昭氏于光緒十一年《阜寧縣志》繪有八景圖,,于圖前書為“射湖八景”,。今人戴文葆言,“(八景)所言多屬自然之美,,長湖大海,,晴云煙雨,,秋葭春柳,帆影夕照,,俱為風(fēng)雅之點綴,,出于文人之筆墨,夸張實況,,用以稱美桑梓云爾,。”現(xiàn)將李長科氏八景詩及詩前小序轉(zhuǎn)錄如下:
長湖煙艇
射陽湖自寶應(yīng),、興化迤邐而至廟灣,,曲折盤渦,成襟帶之勢,。煙水滄漣,,萬頃一碧;商舶漁舟,,往來如織,,望之恍在洞庭湘夢間也。
射湖南去綠波長,,入望蒼煙正渺茫,。
無限汀洲葭作宅,多情鷗鷺水為鄉(xiāng),。
賣魚人醉風(fēng)吹榜,,放鶴僧歸月滿航。
矣欠乃數(shù)聲天地遠,,卻疑清境是瀟湘,。
大海風(fēng)帆
廟灣東北距大海百里而遙,波濤拍空,,蒼茫澎湃,。遙矚帆檣片片,從日邊天際來,,搖曳回翔,,往來無定,如魚龍隱見,,鴛鳧出沒,,亦奇觀也。
東望滄溟海一杯,,紅龍潮涌隔蓬萊,。
遙看眾鳥沖煙下,不盡群帆蔽日來,。
沆瀣輕疑鷗鷺泛,,星杓斜指舳艫開,。
馮夷吹破鯨波靖,重譯何年絕域回,!
舊河葦色
城西南水勢,,紆回至真武廟前,數(shù)折而東,,所謂廟子灣也,。自新河一開,水直泄不停,;而舊河淤塞,,葦荻蕭蕭。每至秋來,,蒼顏橫浦,宛然江南佳色,,足供吟眺,。
東來浩渺勢如環(huán),曲折紆回廟子灣,。
不復(fù)蒼茫留海氣,,猶余蘆荻映秋顏。
好風(fēng)疊翠云千頃,,晴野飛花月半灣,。
自昔蘆中有畸士,煙波望杳恐難攀,。
新豐酒簾
城東南河干,,有新豐市,為商旅艤舶之所,。人煙四集,,強半皆酒家,而青樓間之,。賈客至此,,停橈入市,選妓征歌,。酒旗飄揚,,隨風(fēng)若飛,正自引人入勝,。
新豐小市曲連河,,沽客隨帆落照過。
月網(wǎng)曝檐漁艇暗,,風(fēng)旗出樹酒家多,。
溪邊綠筍新供饌,,座上紅牙自按歌。
莫謂客愁消不得,,望中搖曳已顏酡,。
文峰春柳
城南有文峰塔舊址,海防劉天虞先生擬建而未果者,。培土婁 一扌不 ,,猶堪登眺。新柳百余株,,軟碧嫣青,,依依可愛。劉公雅重斯文,,起手于癸丑年,,而卯闈即文武兩俊,亦其驗也,。
郭南何處舊浮屠,,萬柳春來色漸舒。
黃鳥窺人依淺碧,,紫騮嘶隊出平蕪,。
風(fēng)流不系游春女,綽約偏縈賣酒壚,。
前度劉郎應(yīng)可待,,鷹揚鶚薦繼雄圖。
祇園夜月
城北郭祇園寺,,即八卦庵舊址也,。編通和尚卓錫于此,啟山建宇,,氣象聿新,。寺?lián)爻崳煌皶缣炜?。每?dāng)午夜月明,,清光無際,洵足觸發(fā)禪機,。
帶郭精晶玉魄涵,,空明非復(fù)舊茅庵。
偶依天竺先生社,,來供維摩古佛龕,。
白水澄光城外濕,青旻瀉影夢中探。
老僧見月休尋指,,且矚平林一鏡含,。
東望奇云
城東有樓,高踞雉堞,,名曰“望?!薄{軒眺遠,,云霞變幻,,朝暮陰晴,不可名狀,。入夏更奇,,所謂夏云多奇峰也。入秋望見云中景物,、山川等相,,海市蜃樓,殆非虛語,。
高樓山帶 山臬與云齊,,睥睨平湖海色低。
蒼狗白衣經(jīng)眼幻,,蛟宮蜃氣蕩胸迷。
氤氳忽見仙人市,,縹緲疑聞帝子棲,。
我欲振衣凌五色,彩虹斜接赤城西,。
西營夕照
城西古教場,,四顧空闊,有將壇高聳,。每落日登望,,斜陽映水,遠塢含煙,。傍多禪室僧廬,。鐘定僧來,牛歸牧唱時,,誦少陵“返照入江,,歸云擁樹”之句,留連不能已也,。
驚風(fēng)飄日下孤城,,紫翠都屯細柳營。
萬隊旌旗云外影,千群鵝鸛鏡中明,。
漁歸遠浦寒煙闊,,雅集平臺暮靄橫。
遙憶昔人誰授钅戊 ,,年來海上罷談兵,。
古城復(fù)建
廟灣古城復(fù)建是江蘇阜寧縣2010年重點政府工程實施項目之一,占地面積21畝,,建筑面積6908平方米,。按古典園林建筑風(fēng)格,古色古香,、集觀光,、休閑、旅游一體,,現(xiàn)已成為阜寧重要的旅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