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又稱汾水,,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全長713公里,,流域面積39721平方公里,,在萬榮縣榮河鎮(zhèn)廟前村匯入黃河。汾河支流眾多,,較大的如瀟河,、文峪河、澮河等,,其中還包括了許多有名的大泉水,,如蘭村泉、晉祠泉,、洪山泉,、郭莊泉、廣勝寺泉(霍泉),、龍子祠泉,、古堆泉等。
關(guān)于汾河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山海經(jīng)》:“管涔之山,,汾水出焉,。”之后,,《水經(jīng)注》:“汾水出太原汾陽北管涔山,。”《漢書·地理志》汾陽:“北山,,汾水所出,。”《括地志》:“汾水源出嵐州靜樂縣北三十里管涔山,?!笨梢姡偶卸嘤蟹诤釉搭^記載,,均指向山西省北中部的管涔山,,但具體位置語焉不詳。
1992年12月由山西省水資源管理委員會編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西水資源》(P-5):汾河“發(fā)源于管涔山,、寧武縣東寨鎮(zhèn)的雷鳴寺泉”。
1995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地理分冊(P-93):汾河“發(fā)源于省境寧武縣東寨鎮(zhèn)西雷鳴寺泉,?!?/p>
1999年12月,由省史志研究院編著,、中華書局出版的《山西通志·水利志》(P-29):“汾河是山西境內(nèi)第一大河,,發(fā)源于寧武縣境內(nèi)管涔山腳下的雷鳴寺泉,。”
2004年9月科學(xué)出版社出版了由李英明,、潘軍峰主編的《山西河流》(P-25):“汾河發(fā)源于寧武縣東寨鎮(zhèn)管涔山脈樓子山下水母洞,,和周圍的龍眼泉、象頂石支流匯流成河,?!庇墒∷麖d編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的《汾河志》(P-2):“今日汾河,,發(fā)源于山西省西北部寧武縣境內(nèi)管涔山脈南麓東寨鎮(zhèn)北樓子山腳下的雷鳴寺泉,,此處豎立有‘汾源靈沼’石碑一尊,被視為汾河之正源,。其實汾河真正的源頭還應(yīng)從正源雷鳴寺泉向北向西上溯16公里,,至岔山鄉(xiāng)宋家崖村之西北與五寨縣交界處,?!?/p>
2011年,山西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在承擔(dān)國務(wù)院下達的,、與全國同步的河湖普查任務(wù)(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時,,利用1:5萬國家基礎(chǔ)地理信息、衛(wèi)星遙感影像圖,、2.5米影像數(shù)據(jù)和其他資料,,多次上下交互確定,然后通過“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jié)合”的方式,,與國務(wù)院普查辦,、流域普查辦及市、縣級普查辦進行了大量溝通協(xié)商,,制定普查指標(biāo)和表格,,下發(fā)到基層填報、處理,、匯總,、審核、上報,,最后再次進行審核,、評估、確定,,形成了普查成果,,確定了從神池縣延伸過來的一條溝道為汾河源頭,該地處于神池縣太平莊鄉(xiāng)西嶺村管轄,,位于歷史水文認定的雷鳴寺泉上游,。
汾河發(fā)源于神池縣太平莊鄉(xiāng)西嶺村,,流經(jīng)(忻州市)寧武、靜樂,、(太原市)婁煩,、古交、萬柏林,、陽曲,、尖草坪、杏花嶺,、迎澤,、晉源、小店,、清徐,、(呂梁市)文水、孝義,、(晉中市)祁縣,、平遙、介休,、靈石,、(臨汾市)霍州、洪洞,、堯都,、襄汾、曲沃,、侯馬,、(運城市)新絳、稷山,、河津,、萬榮6市29縣(市、區(qū)),,全長713公里,,流域面積39721平方公里,在萬榮縣榮河鎮(zhèn)廟前村匯入黃河,。
汾河干流具體流向情況是:
汾河出源頭,,左岸與洪河匯合后改為西南流,再南流出寧武縣,,進入靜樂縣境內(nèi),。汾河過靜樂縣城區(qū),西南流左岸接?xùn)|碾河,、右匯西碾河,,下過靜樂水文站,,南流進入婁煩縣。在靜游鎮(zhèn)東北500米處匯入上游最大支流嵐河,。汾河過靜游穿過一段長約4千米的石灰?guī)r峽谷河段,,到達汾河水庫,水庫壩址在杜家曲村,。汾河在龍尾頭進入古交市境內(nèi),,接納了天池河、獅子河,、屯蘭河,、大川河,過古交市區(qū)到寨上水文站,,其下因受石千峰阻擋,,汾河流向改為東,河道迂迥曲折,,峽谷夾岸,,在河南村下游流出古交市。一直向東北流去,,至柏崖頭汾河右岸接納柳林河后便進入汾河二庫庫區(qū),。出汾河二庫流向改為東南,。至此為上游段,。
汾河出蘭村峽谷,有蘭村泉匯入,,下游500米,,有汾河一壩引水樞紐工程,它是汾河中游干流河道的攔河堆石溢流壩,,是在古代水工建筑基礎(chǔ)上多次改建而成的現(xiàn)代水利灌溉工程汾河灌區(qū)的上游引水口,。汾河過一壩南流,至南北固碾村附近左岸接納楊興河,。汾河再南流進入太原城區(qū),。該段兩岸從勝利橋上游155米至南內(nèi)環(huán)橋下游125米,全長6千米,,于1996年至2000年連續(xù)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全面綜合整治與美化,,建成帶狀的濱河勝景,改善了城市環(huán)境,。
汾河出太原城區(qū)南流,,西南25千米懸甕山下,有晉祠泉匯入,。汾河再西南流,,瀟河注入,。汾河再下進入清徐縣境。經(jīng)汾河二壩,,出清徐,,流淌于祁縣、文水縣之間,。汾河在祁縣境內(nèi)左岸,,昌源河匯入,匯入之前接納了象峪河(古稱象谷水)和烏馬河,。
汾河至新堡附近流入平遙境內(nèi),。汾河入平遙縣境在蔣家堡附近過汾河三壩,該壩是汾河中游河道下端一處引水樞紐工程,,向汾河灌區(qū)供水,。
汾河入介休界先后有磁窯河和最大的支流文峪河匯入。于洪相村下游西北接納龍鳳河,。汾河西南流6千米過義棠水文站東南流出介休,。
汾河出介休西南流至靈石縣地界,曲行10余千米到達縣城,。在縣城上游1千米左岸接納靜升河,,過縣城向下游南流1千米干流突成90度彎折向西流,后有雙池河匯入,。汾河在此間迂迥穿行在靈霍山峽間,。相傳在遠古時代,大禹治水曾路過此山峽,,見其峽窄谷淺,,便帶領(lǐng)民眾奮力劈山斬石,疏浚水道,,使汾河順利穿過,。民間廣為流傳的“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就說的是這段故事,。汾河在王莊進入霍州市境內(nèi),。南流有郭莊泉水匯入。
汾河入洪洞縣境內(nèi),,進入下游段,。拐向南偏西流,再下到達左岸的趙城鎮(zhèn),。汾河再南流到洪洞縣城城北折向西流于左岸匯入洪安澗河和霍泉匯入,。
汾河從洪洞出境到韓村進入臨汾市區(qū),有喀斯特大泉龍祠泉。汾河在臨汾南流后折向西流再折向南流,,在左岸接納發(fā)源于東部山區(qū)的澇河和巨河的合流,。汾河再南流,進入襄汾縣境,。汾河在襄汾境內(nèi)有兩條洪水峪溝從西部山區(qū)進入平川區(qū)入汾河,。一為豁都峪,一為三官峪,,均屬季節(jié)性洪水澗河,。
汾河出襄汾經(jīng)曲沃縣、侯馬市邊境,。汾河在此幾經(jīng)流轉(zhuǎn),,進入新絳境內(nèi),有澮河自左岸匯入后,,流向基本折向西流,。又有三泉河自右岸匯入,上游有鼓水灌區(qū),。
汾河進入稷山縣境,,干流河道在此呈南北較大幅度的擺動,行至底史村北出稷山縣境進入河津市,。再向西流進入寬廣平緩的汾河入黃口,。汾河河道因受黃河?xùn)|侵奪汾之勢的影響,時常呈南北向上下移動變遷,。遠至萬榮縣榮河鎮(zhèn)廟前村故道入黃,,近至上移到河津中湖潮東湖潮一帶入黃。
嵐河,,亦名嵐州河,,《嵐縣志》稱:“綠水河”,,發(fā)源于嵐縣河口鄉(xiāng)馬頭山腳下,,上源亦稱嵐城河,有普明河,、合會河等較大支流,,至曲立入婁煩縣境后江入汾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0.668億立米,,年平均輸沙量為547萬噸,。該河水量季節(jié)性變化較大,平水期流量僅有1.8立米/秒,,洪水期流量為170立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879立米/秒(1958年)。
瀟河,,發(fā)源于昔陽縣沾尚鄉(xiāng)陡泉山西麓的馬道嶺,,流經(jīng)壽陽,、榆次、清徐縣的王答鄉(xiāng),,于太原市南郊區(qū)劉家堡鄉(xiāng)洛陽村南注入汾河,。全長147公里,沿途有眾多支流匯入,。河床下游寬70米至150米,,最大流量達1200立方米/秒,流域面積為3894平方公里,。上游建有水庫,,沿途筑有干渠若干條,兩岸多系平原區(qū),,土地肥沃,,灌溉受益較大,該流域?qū)俎r(nóng)業(yè)經(jīng)濟發(fā)達區(qū),。
昌源河,,是汾河主要支流之一,發(fā)源于平遙縣仁義鄉(xiāng)老峪底,,流經(jīng)武鄉(xiāng)縣南關(guān)村進入祁縣,,在苗家堡村東南與烏馬河匯合后,注入汾河,,全長88.55公里,,流域面積1011.16公里。上游祁縣境內(nèi)建有子洪水庫,。
文峪河,,古稱文谷水,又名文水,,為汾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元和郡縣志》謂:“文谷水,,出交城縣西南文谷”,。又因河水多波紋,故名,。河發(fā)源于關(guān)帝山腳下,,自上而下接納了東西葫蘆水、窯兒河,、三道川,、二道川水、西冶河、頭道川水,、峪道河,、禹門河、向陽河,、陽城河,、虢義河、孝河等,,至孝義市南姚村東1.5公里處匯入汾河,。全長155公里,流域面積4112平方公里,,其中山區(qū)3203平方公里,,平川區(qū)909平方公里。據(jù)1956年——1984年實測資料,,年平均徑流量2,、56億立方米,其中最大值5,、84億立方米(1964年),,最小值0、921億立方米(1972年),,汛期徑流量為1,、11億立方米,占全年徑流量的43%,;最大洪峰流量為1751立米/秒(1959年),。該河水量季節(jié)變化明顯,冬季12月至下年1月為結(jié)冰期,。
雙池河,,上源為村川河,發(fā)源于交口縣,,先后接納了大麥郊河,、院川河等,至雙池鎮(zhèn)以下稱雙池河,。全長72.6公里,,流域面積為1111平方公里,其中呂梁地區(qū)境內(nèi)982.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為10.7%,年平均徑流量為0.184億立方米,。下游也稱段純河,,在雙池鎮(zhèn)與回龍河相匯向東南到下峪村進入靈石縣境內(nèi),到段純匯深井溝,到堡子塘進入彎曲峽谷,,至三灣口注入汾河,。主河道長約71.3公里,流域面積1平方公里,,河床平均縱坡13.4‰,,無清水徑流,只有汛期洪水湍急而過,,隨即干枯,,為季節(jié)性河流。實測常年水徑流量約811.8萬立方米,。中游部分地區(qū)可引洪水灌溉,。
洪河,為寧武縣境內(nèi)僅次于汾河的第二大河流,,全長38公里,,河床平均坡度12.5‰,控制流域面積536平方公里,,正常年清水流量0.5立方米每秒,。由懷道、圪潦溝,、東莊溝3條河流匯合,,經(jīng)好水溝等村,在中山閣匯入汾河,。
東碾河,,是汾河的一級支流,發(fā)源于靜樂縣東部邊緣云中山西麓的漫巖村馬圈山下,,由東北向西南流經(jīng)娑婆,、康家會、娘子神,、鵝城4個鄉(xiāng)鎮(zhèn),,在縣城南1公里處匯入汾河,河道全長56.2公里,,流域面積506公里,。
楊興河,黃河水系汾河支流,,發(fā)源于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東部山區(qū)楊興鄉(xiāng)的水頭村,。由東北向西南,流經(jīng)楊興鄉(xiāng)的楊莊,、窯坪,,大盂鎮(zhèn)的陰山,、陽店、棘針溝,,黃寨鎮(zhèn)的柏井,、小牛站、黃寨,、暖泉灣,,出侯村鄉(xiāng)青龍鎮(zhèn),進入太原市北郊區(qū),,注入汾河,。干流長36.5公里,支流有中社河,、深溝河,、趙莊河,。流域面積694平方公里,平均坡度12.6%,流域平均寬度13.8米,,河床平均寬度為50米,,有5公里以上支溝72條,,5公里以下支溝174條,。從小牛站開始有淺層水出露,平時有少量清水,,流量0.0275立方/秒,,多年平均流量1188.5立方/秒,中等干旱年933立方/秒,。
磁窯河,,發(fā)源于交城縣西北磁窯溝內(nèi)賀家?guī)X,故名,。瓦窯河為其最大的支流,。河出磁窯溝后進入平川區(qū),至石侯村合瓦窯河入文水縣境,,經(jīng)汾陽至孝義北橋頭村匯入汾河?,F(xiàn)河道為原汾河故道,河原由交城境內(nèi)入汾,。河全長121公里,,流域面積為568、6平方公里,,河床比降溝口以上為3,、33%,以下為1%,,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00萬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20萬噸,。
象峪河,,舊稱小涂水,、象谷河,俗稱向陽河,,黃河支流汾河支流烏馬河北岸的支流,。發(fā)源于太谷、榆次,、和順三縣交界的八賦嶺,,流經(jīng)太谷縣境、清徐縣境,,至清徐縣東羅村西北匯烏馬河,。象峪河全長63公里,河水流量平均0.151秒立方米,,平均縱坡9‰,。
烏馬河,俗稱回馬河,,黃河支流汾河在山西晉中市境的一級支流,。《水經(jīng)注》稱蔣溪,,蔣谷水,。亦稱回馬谷水,烏馬河發(fā)源于太谷與祁縣交界的上下黑峰,、通天溝一帶,,在祁縣境內(nèi)與昌源河匯流后于祁縣苗家堡流入汾河。烏馬河全長93公里,,流域總面積640.6平方公里,。中上游龐莊村東建中型水庫一座。
龍鳳河,,黃河支流汾河的支流,。屬介休市最大的一條洪水河,由沁源縣境紅崖溝,、才子溝,、后溝、鐵水溝至古寨匯合后,,經(jīng)大柵流入綿山峽谷,,再由龍鳳村南出山北流,經(jīng)龍頭,、石河,、下莊等村,,然后在洪相村西匯入汾河。全長52公里,,流域面積55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為3070萬立方米。
澮河,,古名澮水,、翼水,汾河第三大支流,。出河?xùn)|絳縣東治交東高山,,經(jīng)曲沃縣,在侯馬市注入汾河,,河長118公里,,流域面積2060平方公里。
汾河全長713公里,,流域面積39721平方公里,,流域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25.5%,耕地面積1738.69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的29.54%,。河川徑流20.6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22.50億立方米,。(包括河川基流11.08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33.58億立方米,占全省水資源總量的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