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平江路南起干將東路,,北越白塔東路和東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較早出現(xiàn)了1834年的《吳門表隱》中,說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華陽橋南一,奚家橋南一,,苑橋北一",,很詳盡。平江路是沿河的路,,這條路我去走的時候,,看看地圖,全長是1606米,,也就是三里路長,,兩側(cè)的橫街窄巷就多了,比如獅子寺巷,、傳芳巷,、東花橋巷、曹胡徐巷,、大新橋巷,、衛(wèi)道觀前、中張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廂使巷,、蕭家巷,、鈕家巷、懸橋巷等等,。
地名典故
宋時蘇州稱“平江”,,取名緣于此。平江路古名十泉里,,因該路有古井十口的緣故,。但清乾隆《長洲縣志》學宮圖中,已標作“平江大路”,,自清同治《蘇州府志》起,,本路一直稱作平江路,《姑蘇圖》等也均標平江路,。
街巷現(xiàn)狀
長1606.8米,,寬3.2米,1985年改彈石路面為長方石人字形路面,。2004年5月,,平江路完成保護與整治工程,,路面改建傳統(tǒng)長條石橫鋪徹成。兩側(cè)支巷多為歷史悠久的小巷,,路以“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特色著稱,西側(cè)平江河即為古城內(nèi)“三橫四直”干流中第四直河,,寬5~6米,,從南端苑橋到北端華陽橋,中間共有11座橋東西向跨越其上,。
歷史名人
講到平江路,,很容易聯(lián)系到兩個名人,住在平江路懸橋巷27號,。洪鈞,同治七年高中狀元,,從翰林院修撰慢慢升官至兵部左侍郎,,官大自然出名,不過后來的浪漫婚姻更是讓他出了大名,,那就是他在1886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把年方二八的“秦淮河名妓”賽金花娶到了洪家,做他的第三房姨太太,。
一個大才子和高官,,居然看上一個紅粉佳人,本身就充滿了浪漫的味道,,據(jù)說洪鈞是在返鄉(xiāng)奔喪的路上,,看到了在秦淮河上賣唱的賽金花,這一看就此看出一段“梨花海棠”的歷史來,。那時,,他三天兩頭讓賽金花為他彈唱。再后來,,在朋友的慫恿之下,,這段姻緣又得到了大夫人和二夫人的同意。于是在第二年桂花飄香的季節(jié),,美女賽金花走進了懸橋巷27號,。洪大人還專門給賽金花造了房子,就是洪家大院的“第七進”房,。在江南的水氣氤氳中,,賽金花悠閑而滋潤地在27號的院落里舒展著,她時常會在飯后或閑暇在大院里聽評彈唱昆曲,,還有京戲,。在下人的眼里,她是個溫和善良的人。大奶有點看不起她是一個妾,,但是總的來說,,這段婚姻還是非常精彩的。
1890年盛夏,,洪鈞作為清朝政府的公使從西方四國“載譽”歸來,,帶著賽金花,這時候的賽金花已經(jīng)能夠講一口好外語了,,在社交圈里翻云覆雨,,自然成了中國第一代的“交際花”。他們還是回到蘇州,,回到平江路,,住進了懸橋巷29號,還帶回來一架鋼琴,。不過,,僅僅兩個月后,洪鈞謝世而去,,方才55歲,,實在太早了。留下年輕貌美的賽金花,,無限感慨地離開懸橋巷29號,,去了上海,開始了真正屬于她的“名妓”生活,。算算時間,,賽金花住在平江路旁邊的懸橋巷洪家大院的時間只有半年,屬于洪鈞的時間也不過七載,,懸橋巷27號和29號卻成了一段永遠的佳話,,在這里走走,好像有時候還會覺得那街角會走出那個風韻優(yōu)雅的賽金花來呢,!
地方特色
水巷
平江路是一條傍河的小路,,北接拙政園,南眺雙塔,,全長1606米,,是蘇州一條歷史攸久的經(jīng)典水巷。早在南宋的蘇州地圖《平江圖》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是當時蘇州東半城的主干道。800多年來,,不但平江路的河流形態(tài),、街道建制與原先基本相仿,,而且還分明地保留著“水路并行,河街相鄰”的水鄉(xiāng)格局,。平江路算是蘇州保存得最完好的古街了,,與觀前街一巷之隔,但其清靜古樸的生活氣息與咫尺外的鼎沸喧嘩迥然兩個世界,。
平江路雖是作為歷史文化街巷進行了保護改造,,但主打的卻是修舊如舊的牌。沿街不少老宅實已充作酒吧,、會所,,只是外表并不張揚,悄悄掩隱在木制門板之下,,乍看起來與普通民居并無二致,,只有從格外精致的雕花門廊上可以窺出些端倪。與同是蘇州老街的山塘街相比,,平江路少了份商業(yè)氣,,保住了市巷舊貌,更大限度地留住了民情風貌,。
美食
平江路除了因歷史而出名外,它的美食便是平江路突出特色之一,,這里的老街不僅保存古代的建筑,,而且老街的美食與餐館都是與蘇州古老的飲食文化密切相關(guān),在這條街上美食最大的特色有三種:
一是沿著老街從頭到尾的街邊美食,,由當?shù)氐脑用衽腼?,穿著極具江南特色的服裝沿街叫賣吆喝,有桂花糕,、酒釀丸子,、鮮肉月餅、海棠糕,、竹筒糍粑,、大碗茶、等特色的平江路街邊小吃,,讓你可以邊走邊食感受平江路文化,。
二是青磚白瓦下臨街而立的店鋪,可不要小看這樣臨街小鋪,,許多會吃的朋友是為它專門而來,,比如說在平江客棧旁邊有一家狀元街餃子館,他家的蘇味鴉片魚頭入口滑嫩,,奇香無比,,讓人難忘,。平江路北段的樂格子比利時烈日松餅店,現(xiàn)烤的松餅外酥里軟,,再搭配上純正的奶油和新鮮的水果,,從拙政園出來循著香味大概就可以找到他家了。中軸線上的雞腳旮旯,,他們家的雞腳,,鴨舌可是非常美味,香味四溢整條老街,,還有生煎店鋪,,咬上一口,生煎的汁隨之流出,,肉味口感甚佳,,居住在江南的老人都把蘇州的生煎包與上海有名的小籠包相聘美,如果你覺得飽了,,喝杯酸奶有助消化,,當然要屬“狐貍家的酸奶酪” ,如果你認為它是普通的酸奶酪,,那就錯了 ,,凡是來過平江路的10個人必定9個會買狐貍家的酸奶酪,它家的口感以及口味絕對是你在任何地方都吃不到的,,它家的焦糖味酸奶酪,、玫瑰酸奶酪、原味酸奶酪以及榛仁酸奶酪,、是飽受大家喜愛,,讓人嘗過便不會忘記。
三是有些規(guī)模的餐館,,主要經(jīng)營蘇州菜,,老口味更地道,例如:松鼠桂魚,、蟹黃豆腐,、糖醋排骨、糖醋魚,、醬蹄膀,、皮蛋瘦肉粥等都是必點菜,光看到這菜名就會讓人垂涎欲滴,。這里的所有美食都彰顯著平江路的飲食文化,,訴說著古老的飲食故事。
民宅
平江路周遭保留了大批老式民宅,,遠望也難得不見高樓鋼筋,。河道西面的民居多依河而建,,上了年紀的老房子,白墻青瓦,,木柵花窗,,木料多用棕紅或棕黑色,清淡分明,。外墻多已斑駁,,卻如丹青淡剝。墻面剝落處又攀生出許多的藤蘿蔓草,,隨風搖曳,,神采靈動。江南的匠人的心思玲瓏,,把園林美學發(fā)揮到了極致,。
日常住宅,幽靜的河道便與粉墻黛瓦的房屋,、樓閣,、小橋、花木之間彼此借景,,宛如一幅長卷畫,。偶然一枝柳樹斜斜地倚到河面上,頗有拂波之意,。河道窄處兩岸似乎援手可握,,寬處可容一船周轉(zhuǎn)裕如,也不過隔水可呼,。
從平江路向南,,走幾步便能聽到古琴悠揚,,是一琴館,,據(jù)稱請了吳派傳人來講授琴藝。取道中張家巷,,不幾步,,又是一種江南絲竹之聲,喜氣熱鬧,。循聲向前,,是一處評彈博物館,
繞過前廳展設(shè),,后院即是書場,。趕得巧,花上幾塊門票,,聽上一段彈詞,,看臺上人說噱彈唱,,也不由人聽得神采飛揚。從書場轉(zhuǎn)出,,再往巷子深處走,,又見一處昆曲博物館。崇脊筒瓦,,牌匾顯赫,,還掛著大紅燈籠,似與一般傳統(tǒng)的建筑相似,,乍一看也沒覺得什么稀奇,,事實上要走進去才覺得好。庭院里寬暢,,石板鋪地,,兩邊是廂樓,北為朝南的大廳,,南面正中是一個古戲臺,。
此處博物館的原址大有來頭,正是當年的全晉會館,,
由清末寓居蘇州的山西商人所建,,還不專為生意洽談,仿佛邊喝茶聽戲,、邊交流商情才是正經(jīng),。戲臺也要走近看才知分明,天花板上不辭繁復地用藻紋裝飾出窟窿形頂,,狀凹如井,,頂端置一枚大銅鏡,周圍數(shù)百只淺雕黑色蝙蝠與數(shù)百朵金黃色云頭圓雕相依相繞,,色澤鮮麗異常,,蝙蝠與祥云盤旋而上,直送到那銅鏡片上去,。藻井的設(shè)計卻別有妙用,,它仿佛一個共鳴箱,演出時,,能使演員發(fā)出的聲音向上聚集,,聲音頓時變得洪亮圓潤,余音更能繞梁不絕,。余秋雨曾在《抱愧山西》中提及這個“連貝聿銘這樣的國際建筑大師都視為奇跡”的“精妙絕倫的戲臺”,,也要驚嘆“說起來蘇州也算富庶繁華的了,沒想到山西人輕輕松松來此蓋了一個會館就把風光占盡”,。
走平江路,,會注意到一個好像條船一樣的房子,,叫做“船屋”。上海一個建筑院的設(shè)計師陪我看他們在平江路的一棟古建筑的修復改建工程,,我們順著平江路走,,建筑院的幾個設(shè)計師指給我看一棟形式象船的房子,就是路上著名的“船屋”了,。這“船屋”坐落在一座有200年歷史的老宅子里,。在平江路鈕家巷33號,這座面積 700多平方米,、建于清朝嘉慶年間的庭院深深的老宅,,至今還保存著完好的雕花門窗、木質(zhì)地板,。老宅內(nèi)一幢形狀宛如一艘船的屋子,,就是“ 船屋”了。由于歷史價值高,,蘇州文管會給老宅掛上了編號147號的“控制保護古建筑”牌,。
漫步在平江路上,你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石橋,,從北端的東北街開始至南邊的干將路,,總共有17座橋,每一個橋都有著不同的特色,,需要慢慢的去感受和發(fā)現(xiàn):苑橋(平江路南端,,跨平江河,“傳為闔閭苑囿游憩之地”見《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思婆橋,、壽安橋、雪糕橋,、積慶橋,、青石橋、眾安橋,、新橋(與眾安橋成雙橋格局),、朱馬交橋(傳春秋時初建,,宋岳飛貼身待衛(wèi)馬后王橫血濺于此),、通利橋、唐家橋,、胡廂使橋(僅有的一座拱式古石橋,,傳紀念胡姓廂使官所建)、保吉利橋,、慶林橋,、奚家橋,、潘家橋、華陽橋,。
支巷簡介
與平江路垂直相接的是諸多狹小的街巷,,懸橋巷﹑獅林寺巷、傳芳巷,、東花橋巷,、曹胡徐巷、丁香巷,、大小新橋巷,、衛(wèi)道觀前、中張家巷,、大儒巷,、蕭家巷、鈕家巷等等,,每一個名字背后都可能有著長長的故事,。巷子一徑是高高的垣墻夾著曲折的街巷,頗有些曲徑通幽的意境,。不知高墻內(nèi)深藏了多少私家花園,,園林講究市園相隔,俗者屏之,,然而這也顯出了蘇州生活的另一面,,市井生活與清修別院從來便是互為表里,共為蘇州文化空間的魂魄,,清雅高遠的文人趣味自然提煉了蘇州的精神氣蘊,,而“大隱于市”的美學體味卻也需要人間煙火來成全。
晚清近代即有不少名士寓居在這些窄巷深宅之中,,懸橋巷中有書癡黃丕烈的“士禮居”舊址,,傳是其藏書所在。同一巷子中還有清代狀元洪鈞故居,,他與賽金花便曾寓于此,。此外名醫(yī)錢伯煊、歷史學家顧頡剛的顧氏花園都可在此尋覓到鴻爪片影,。只是舊時王謝堂,,已作百姓家,或許故居正廳的形貌還在,,雕花窗欞也尚可見舊日氣派,,只是高墻早已擋不住市井生活的侵近,偶作一番歷史的憑吊,也只有付與窗欞木梁,、潺潺流水,,留與形容難辨的石墩了?;蛟S只有曲水人家的灑掃忙碌,,吳儂軟語的家長里短才是蘇州文化中最綿長久遠的記憶,炊煙,、書香一并混雜在記憶中,,講述著蘇州當年的風華。
現(xiàn)代詩人戴望舒寫的《雨巷》,,描述的就是這里的丁香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
政區(qū)
宋平江府屬兩浙西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平蘇州平江路江路,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平江路治吳縣,、長洲縣(均在今蘇州市區(qū)),領(lǐng)吳縣,、長洲二縣和昆山,、常熟、吳江,、嘉定四州,。至正十六年(1356)張士誠改置隆平府,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更名蘇州府,。
評價
平江路歷史街區(qū)在1986年通過的《蘇州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中就被列為歷史文化保護區(qū),。多年來,地方政府下了大力氣來保護這條800年的古道,。從2002年至2004年,,蘇州實施平江路風貌保護與環(huán)境整治工程,通過拆除違章建筑,、管線入地,、鋪設(shè)石板路、疏浚河道,、維修老房子等工程,,使平江路的主要部分再現(xiàn)了原來的面貌。
因為保護工作做得很出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委會對該區(qū)保護規(guī)劃的評價是:“該項目是城市復興的一個范例,,在歷史風貌保護、社會結(jié)構(gòu)維護,、實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現(xiàn),,證明了歷史街區(qū)是可以走向永繼發(fā)展的?!币舱驗樽袷刂夼f如舊的原則,,平江路更沒有將居民遷出進行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開發(fā),這里也因此散發(fā)出一份迥異于北京后海,、陽朔西街,、麗江古城的生活氣息。
交通
緊鄰蘇州博物館,、拙政園,。可步行約10分鐘即到,。拙政園可乘游1,、游2、游5線,,202路,、313路、923路,、529路,、40路、178路等蘇州博物館·拙政園·獅子林站下,。
軌道交通1號線相門站下,,沿干將路向西約400米。
旅游建議
景點類型:休閑度假
開放時間:全天24小時開放
適宜時間:中午前后,,可以吃特色小吃
乘車路線:地鐵1號線,,公交2號路,89路到相門站下車
門票價格:免費,,無需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