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元年(712年2月12日),出生于鞏縣城東二里的瑤灣村(今河南鞏義),。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在齊趙一帶過了四五年“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寫下《登兗州城樓》《畫鷹》《房兵曹胡馬》《望岳》,。
天寶九載(750年),,預(yù)獻(xiàn)《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
天寶十四載(755年),被授為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至德二載(757年),,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寫出了《北征》《羌村三首》兩篇杰作,。
乾元元年(758年)春,,與王維、岑參一起寫了《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的頌圣詩,。
廣德元年(763年)正月,,河南河北各州全部收復(fù),寫下了“平生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廣德二年(764年),,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后人因此稱杜甫為“杜工部”。
永泰二年(766年)到大歷三年(768年),,共寫作了四百余首詩,,不僅數(shù)量上達(dá)到高潮,詩的內(nèi)容形式也頗具特色。寫了《壯游》《昔游》《往在》《遣懷》等自傳性的長篇,。
大歷三年(768年),,寫下了名作《登岳陽樓》,長詩《歲晏行》,。
大歷五年(770年),,寫下《江南逢李龜年》這首時間跨度很大的小詩,飽含著無限今昔盛衰之感,。
大歷五年(770年),,寫成絕筆之作《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離開人世,,享年五十九歲,。
《登高》《蜀相》《春望》《望岳》《春夜喜雨》《絕句四首·其三》《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江畔獨(dú)步尋花·其六》《旅夜書懷》《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
杜甫的詩歌作品,大多反映了當(dāng)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yuǎn),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fā)他悲天憫人的仁民愛物,、憂國憂民情懷,杜詩有“詩史”之稱,,這種說法最早見于晚唐,,“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dāng)號為詩史”,。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在于具有史的認(rèn)識價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歷史事件,,在他的詩中都有反映。杜詩不僅提供了史實(shí),,還反映了比歷史事件更為廣闊,、更為具體也更為生動的生活畫面。其運(yùn)用的藝術(shù)手法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shù)的集大成者,。在杜甫手中,詩幾乎無所不能,,其表現(xiàn)功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從唐詩的發(fā)展歷史中看,,杜甫是一位承先啟后的人物。杜詩是唐詩發(fā)展的一個轉(zhuǎn)折,。由于杜詩兼?zhèn)浔婓w而又自鑄偉辭,,積累了極其豐富的藝術(shù)經(jīng)驗(yàn),有許多層面,,這也就為后來者的進(jìn)一步發(fā)展提供了各種可能,。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繼承了杜甫緣事而發(fā),、寫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夾敘夾議的影響,;韓愈,、孟郊、李賀則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煉字的影響,;煉字在晚唐更發(fā)展成苦吟一派;李商隱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組織嚴(yán)密而跳躍性極大的技法,。他們都學(xué)杜甫的一枝一節(jié),,而開拓出新的詩派。宋以后,,杜甫的地位更高,。王安石、蘇軾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黃庭堅(jiān)、陳師道等詩人脫離了中晚唐詩人的影響,,專門探究杜詩奇峭的一面,,形成了宋朝影響很大的“江西詩派”。呂本中,、陳與義,、陸游、文天祥,、汪元量,、林景熙等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響。明末清初的顧炎武,、錢謙益等人也有明顯的學(xué)杜傾向,。近千年來,治杜之風(fēng)不絕,。這種影響衣被后人,,直至現(xiàn)代而不衰,。
杜甫不只在中國流名,還揚(yáng)名海外,。從13世紀(jì)開始,,杜詩就在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廣泛流傳,。
杜甫更為重要的影響,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作品系念國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為歷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后代效法杜甫憂國憂民精神者,,代不乏人,。
杜詩的主要風(fēng)格特征是沉郁頓挫,用杜甫自己的話說,,即:“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yáng)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背劣?,是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頓挫,,既指聲調(diào)的抑揚(yáng)起伏,,如善用拗體,也指感情表達(dá)的波浪起伏,、反復(fù)低回,。
除了沉郁頓挫之外,正如胡震亨所說,,杜甫的詩“精粗巨細(xì),,巧拙新陳,險易淺深,,濃淡肥瘦,,靡不畢具”,還有多樣的風(fēng)格,。在杜詩的多種風(fēng)格中,,蕭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閑適情趣,安靜明秀的境界,,細(xì)膩的景物描寫,,形成了這一特色。
王贊在《玄英先生詩集序》中說:“杜甫雄鳴于至德,、大歷間,,而詩人或不尚之。嗚呼,!子美之詩,,可謂無聲無臭者矣?!?/p>
司馬光:“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也。近世詩人惟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p>
梁啟超:“我以為工部最少可以當(dāng)?shù)闷鹎槭サ幕仗枴R驗(yàn)樗那楦械膬?nèi)容,,是極豐富的,,極真實(shí)的,極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極熟練,,能鞭辟到最深處,能將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樣子,,能像電氣一般,,一振一蕩地打到別人的心弦上,中國文學(xué)界寫情圣手,,沒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