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經(jīng)歷
李煜,原名李從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生于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七夕,初封安定郡公,,累遷諸衛(wèi)大將軍,、副元帥,封鄭王,。李煜善詩文,、工書畫,,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因貌有奇表遭長兄太子李弘冀猜忌,。李煜為避禍,,醉心經(jīng)籍、不問政事,,自號“鐘隱”,、“鐘峰隱者”、“蓮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無意爭位。
顯德六年(959年),,太子弘冀病逝,,鐘謨以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上疏請立紀國公李從善為太子,。李璟大怒,,流放鐘謨至饒州,封李煜為吳王,,以尚書令參與政事,,入住東宮。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遷都洪州(今南昌),,立李煜為太子監(jiān)國,留守金陵(今南京),。
登基為帝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更名為李煜,,尊母親鐘氏為圣尊后,立妃周氏為皇后(大周后),,封諸弟為王,;并派中書侍郎馮延魯入宋進貢,上表(《即位上宋太祖表》)陳述南唐變故,。宋太祖回賜詔書,,派人前往南唐吊祭、恭賀李煜襲位,。九月,,宋昭憲太后病逝,李煜遣戶部侍郎韓熙載,、太府卿田霖入朝納貢,。十二月,李煜設(shè)置龍翔軍,,教練水軍,。
奉宋正朔
建隆三年(962年)三月,泉州清源軍節(jié)度使留從效病發(fā)身亡,,其子留紹镃襲稱留后,,李煜降詔追贈留從效為太尉、靈州大都督,;四月,,泉州部將陳洪進以留紹镃勾結(jié)吳越,解送其家族至金陵,,推舉張漢思為清源留后,。六月,李煜遣客省使翟如璧入貢北宋,宋太祖釋放南唐降卒千人,。十一月,,遣水部郎中顧彝入汴京進貢。
乾德元年(963年)四月,,泉州副使陳洪進廢張漢思,,自稱留后,李煜就以陳洪進為節(jié)度使,,以維持泉州對南唐的隸屬關(guān)系,。七月,李煜奉詔入京面見宋太祖,。十二月,,李煜上表宋廷,請求罷除詔書的不名之禮(李煜繼位后,,尊奉宋廷,,故宋對南唐的詔書不直呼李煜的名諱),改為直呼姓名,,未得許可,。乾德二年(964年),任韓熙載為中書侍郎,、勤政殿學(xué)士,,主持貢舉;又命徐鉉主持復(fù)試,。三月,,頒布鐵錢。九月,,封長子李仲寓為清源公,,次子李仲宣為宣城公。十月,,仲宣卒,,皇后(大周后)感傷而逝,,李煜撰《昭惠周后誄》,。十一月,太祖遣作坊副使魏丕吊祭,,李煜亦遣使入宋,,獻銀二萬兩、金銀龍鳳茶酒器數(shù)百件,。
乾德三年(965年)九月,,母親鐘氏去世;十月,,太祖遣染院使李光圖吊祭,。乾德四年(966年)八月,,李煜遣龔慎儀持詔書出使南漢,相約臣服宋朝,,龔慎儀至南漢,,被扣留。乾德五年(967年)春,,李煜命兩省侍郎,、給事中、中書舍人,、集賢勤政殿學(xué)士值班光政殿,,咨問國事,每至深夜,。開寶元年(968年),,境內(nèi)大旱,宋太祖賜米麥十萬石,。十一月,,立周氏為皇后(小周后)。
降制示尊
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屯兵漢陽,李煜非??謶?,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并遣其弟鄭王李從善朝貢,,上表奏請罷除詔書不直呼姓名的禮遇,太祖同意,,但扣留李從善,。同年,有商人告密,,宋軍于荊南建造戰(zhàn)艦千艘,,請求派人秘密焚燒北宋戰(zhàn)船,李煜懼怕惹禍,,沒有批復(fù),。時國家形勢緊迫,李煜憂心似焚,,每天與臣下設(shè)宴酣飲,,憂愁悲歌不已。
開寶五年(972年)正月,李煜下令貶損儀制:下“詔”改稱“教”,;改中書,、門下省為左、右內(nèi)史府,,尚書省改為司會府,,御史臺改為司憲府,翰林改為文館,,樞密院改為光政院,;降諸“王”為“公”,避諱宋朝,,以示尊崇,。元宗時,雖臣服后周,,但金陵臺殿皆設(shè)鴟吻(殿脊的獸頭),;乾德年間,宋朝使者到來,,李煜就撤去,,使者走后再復(fù)原;至此,,遂撤去一應(yīng)器物,,不再使用。太祖晉封李從善為泰寧軍節(jié)度使,,并在汴陽坊賞賜宅院,,暗示李煜入京降宋;李煜遣戶部尚書馮延魯為李從善所受封賜道謝,,馮延魯入汴京,,因病未能朝見宋太祖而返。
開寶六年(973年)夏,,太祖遣翰林院學(xué)士盧多遜出使南唐,,李煜上表愿接受北宋冊封爵位,被拒,。十月,,內(nèi)史舍人潘佑感于國運衰弱,上書極言勸諫李平為尚書令,,徐鉉,、張洎進言“李平妖言惑眾,,煽動潘佑犯上”,,李煜遣人收捕,潘佑在家中自殺,李平亦自縊獄中,。
國破人亡
開寶七年(974年),,李煜上表求放李從善歸國,宋太祖不許,。秋,,宋太祖先后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以祭天為由,,詔李煜入京,李煜托病不從,,回復(fù)“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廟,想不到竟會這樣,,事既至此,,唯死而已”。太祖聞信,,即遣穎州團練使曹翰兵出江陵,,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等隨后出師,水陸并進,;李煜亦筑城聚糧,,大舉備戰(zhàn)。閏十月,,宋軍攻下池州,,李煜下令全城戒嚴,并停止沿用北宋年號,,改為干支紀年,。時吳越乘機進犯常州、潤州,,李煜遣使質(zhì)問,,說以唇亡齒寒之理,吳越王不答,,轉(zhuǎn)送李煜書信至宋廷,。北宋攻陷蕪湖和雄遠軍,沿采石磯搭建浮橋,,渡江南進,。李煜招募兵卒,委任皇甫繼勛統(tǒng)領(lǐng)兵馬,,全力御敵,,因強弱懸殊,,兵敗如山,內(nèi)殿傳詔徐元瑀,、刁衎阻隔戰(zhàn)敗消息,,宋屯兵金陵城南十里,李煜尚不知情,。
開寶八年(975年)二月,,宋師攻克金陵關(guān)城。三月,,吳越進逼常州,,誅殺皇甫繼勛,權(quán)知州事禹萬誠獻城投降,。六月,,宋與吳越會師,進發(fā)潤州,,留后劉澄投降,。洪州節(jié)度使朱令赟率兵十五萬前往救援,行至皖口,,遭遇宋軍,。朱令赟下令焚燒宋船,不料北風(fēng)大作,,反而燒至自身,,朱令赟與戰(zhàn)櫂都虞候王暉皆被擒(皖口之戰(zhàn))。外援既滅,,北宋盡圍金陵,,晝夜攻城,金陵米糧匱乏,,死者不可勝數(shù),。李煜兩次派遣徐鉉出使北宋,進奉大批錢物,,求宋緩兵,,太祖答以“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十二月,,金陵失守,守將咼彥,、馬承信,,馬承俊等力戰(zhàn)而死,右內(nèi)史侍郎陳喬自縊,,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
開寶九年(976年)正月,李煜被俘送到京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拜左(一說右)千牛衛(wèi)將軍,。 [46-47] ?同年,,宋太宗即位,改封李煜為隴西公,。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師,時年四十二歲整(李煜亦生于七夕),,北宋贈為太師,,追封吳王,葬洛陽北邙山,。
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李煜的詞,,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內(nèi)容上,可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風(fēng)格綺麗柔靡,,雖不脫花間派習(xí)氣,但在人物,、場景的描寫上較花間詞人有較大的藝術(shù)概括力量,,在部分詞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后期詞反映亡國之痛,,哀婉凄涼,,意境深遠,極富藝術(shù)感染力,。李煜在詞史上的地位,,更多地決定于其詞的藝術(shù)成就,李煜對詞的發(fā)展主要有四方面貢獻:
①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在李煜之前,,詞以艷情為主,即使寄寓抱負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而李煜詞中多數(shù)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使詞擺脫了長期在花間尊前曼聲吟唱中所形成的傳統(tǒng)風(fēng)格,,成為詩人們可以多方面言懷述志的新詩體,藝術(shù)手法上對后來豪放派詞有影響,。
②詞境優(yōu)美,,感情純真,因純情而缺少理性節(jié)制,。南唐亡國后,,李煜被俘入宋,“日夕以淚洗面”,,李煜直悟人生苦難無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淚寫出了亡國破家的凄涼和悔恨;并把自身所經(jīng)歷的慘痛遭遇泛化,,獲得一種廣泛的形態(tài)與意義,,通向?qū)τ谟钪嫒松瘎⌒缘捏w驗與審視,所以其言情的深廣超過其他南唐詞人,。
③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xiàn)力,具有較高的概括性,。李煜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寫他的生活感受,,用貼切的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往往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境界,,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shù)特色。
④在風(fēng)格上有獨創(chuàng)性,?;ㄩg詞和南唐詞,一般以委婉密麗見長,,而李煜則出之以疏宕,,如《玉樓春》的“豪宕”、《烏夜啼》的“濡染大筆”,、《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虞美人》的“自然奔放” ?,,兼有剛?cè)嶂?,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
李煜不僅擅長詩詞,在書畫方面也頗有造詣,。李煜曾考證過撥鐙法的淵源,,并總結(jié)為“擫押、鉤,、揭,、抵、拒,、導(dǎo),、送”八種技藝,。李煜擅長行書,,多以顫筆行文,線條遒勁,,有如寒松霜竹,,世稱“金錯刀”;又喜寫大字,,以卷帛為筆,,揮灑如意,世稱“撮襟書”,。李煜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書法作品,,命徐鉉刻成《升元帖》,周密評為“法帖之祖”,。
畫作上,,李煜的竹,一一鉤勒而成,,自根至梢極小,,很有特點,被稱為“鐵鉤鎖”,。他所繪的林石,、飛鳥,也都意境高遠,,遠超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