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幼年時就非常聰慧,,六歲時便能作詩,,且詩文構(gòu)思巧妙,詞情英邁,,被父親的好友杜易簡稱贊為“王氏三株樹”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顯示出杰出的文學(xué)才能。九歲時,,王勃讀顏師古注的《漢書》后,,撰寫了《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著作錯誤之處,,表現(xiàn)了王勃早年就博學(xué)多才,。
十歲時,王勃便飽覽六經(jīng),。
十二歲至十四歲時,,王勃跟隨曹元在長安學(xué)醫(yī),先后學(xué)習(xí)了《周易》,、《黃帝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等,對“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dāng)?shù)”有所知曉,。十六歲時,應(yīng)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
龍朔三年(663年)王勃回到家鄉(xiāng),寫《上絳州上官司馬書》等文章,,尋找機會,,積極入仕。
麟德元年秋(664年),王勃上書劉祥道,,直陳政見,,并表明自己積極用世的決心,深得劉祥道贊賞“此神童也,!”
麟德二年,,王勃通過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借獻“頌”以圖仕進之意甚明,。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通過李常伯上《宸游東岳頌》一篇,接著應(yīng)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后,,才思泉涌,,筆端生花,撰《乾元殿頌》,,文章綺麗,,驚動圣聽,。唐高宗見此頌詞,,歌功頌德,詞美義壯,,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為,,驚嘆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為之大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杰”,并推為首位,。
王勃當(dāng)上朝散郎后,,經(jīng)主考官的介紹,擔(dān)任沛王府修撰,,并贏得了沛王李賢的歡心,。一次,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斗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斗雞,以此為沛王助興。不料此文傳到唐高宗手中,,圣顏不悅,,讀畢則怒而嘆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曉諭的政府公告或聲討、揭發(fā)罪行等的文書,,現(xiàn)在也指戰(zhàn)斗性強的批判,,聲討文章),有意虛構(gòu),,夸大事態(tài),,此人應(yīng)立即逐出王府?!碧聘咦谡J(rèn)為此篇意在挑撥離間,,欽命將他逐出長安。于是,,王勃被逐。他憑著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經(jīng)營剛剛打通的仕途,,就這樣毀于一旦,。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dāng)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y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后來又怕走漏風(fēng)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jié)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此事甚為蹊蹺,,王勃為什么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據(jù)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為同僚設(shè)計構(gòu)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這次被禍,,雖遇赦未丟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jié),。
王勃因殺死官奴曹達,,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疇,王福疇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這件事對王勃的打擊,,遠遠超過對自己的懲罰,。王勃為人雖有放浪不羈的一面,但他立身處世的基本原則,,卻以儒家的禮法為標(biāo)尺,。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達了對父親的內(nèi)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甌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矣。”從中可體會到身為孝子的王勃內(nèi)心強烈的羞愧和自責(zé),。
王勃出獄后在家里停留了一年多,,這時朝廷宣布恢復(fù)他的舊職,他已視宦海為畏途,,沒有接受,。他在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從洛陽出發(fā)沿運河南下,于八月中旬到達淮陰,,又從淮陰到楚州,,離開楚州,繼續(xù)沿運河南下,,入長江后折向西行,,到了江寧。
大約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王福疇處,,見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親。不久后,,王勃便踏上歸途,。當(dāng)時正值夏季,南海風(fēng)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的詩現(xiàn)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現(xiàn)存90多篇,現(xiàn)存《王子安集》16卷,、《漢書指瑕》10卷,、《周易發(fā)揮》5卷,《次論語》10卷,,《舟中纂序》5卷,、《千歲歷》、《平臺鈔略》(一作《平臺秘略》)10篇,、《合論》10篇,。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xué)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釋、道多種文化因子,。他直接繼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張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濟世,,雖然在宦海中幾沉幾浮,但最終難以割舍的依然還是何時濟世和如何濟世,。從人格精神來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遠,,勇于進?。徊湃A橫溢,,文采斐然,;但同時也處事疏闊,缺少謀略,。其次他還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視塵俗,。王勃崇信佛教,認(rèn)為佛教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在社會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王勃的詩歌直接繼承了貞觀時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風(fēng)尚,又注入新的時代氣息,,既壯闊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具體來講,,送別詩或氣勢磅礴,、雄渾壯闊,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寫離別之情,,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意境開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或優(yōu)美靜謐,、隱約迷蒙,如《江亭夜月送別》其二“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繪的是一幅美麗的江邊月夜圖,,畫面優(yōu)美迷蒙,讓人心醉,;或重在抒發(fā)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如《別薛華》,整首詩并不著意抒寫惜別之情,,而是時時處處抒發(fā)對自己身世的悲切之感,,哀傷之痛?!盁熿F”意象在王勃送別詩中出現(xiàn)頻率極高,,是王勃對前途命運迷惘和困惑的外在表現(xiàn),如《秋日別王長史》中“野色籠寒霧,,山光斂暮煙”,,田野籠罩在濃濃的秋霧中,凄寒而朦朧,,遠處的山峰在沉沉暮靄中聚斂而凝重,,山光野色在寒霧暮煙中顯得隱約迷蒙,似夢似幻,。相思詩則抒發(fā)了千里之外羈客的情感: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友,傷春感懷,,如《羈春》,,則通過寫景抒發(fā)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園林山水詩既寫景生動,、錘煉精工,,又詩境美好,充滿生機,,如《郊興》,。同時,在描寫手法,、詩境開拓等方面,,又進行了新的嘗試,并取得顯著的藝術(shù)效果,。遠游山水詩不僅充分展現(xiàn)了奇險壯麗的入蜀途中風(fēng)光,,而且因傾注了郁積之氣而尤顯深沉悲涼,,底蘊深厚。
王勃賦是初唐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意義上標(biāo)志著初唐賦體的繁榮,。王勃的駢文繼承了徐陵、庾信的駢文藝術(shù)風(fēng)格(對仗精工,、自然而妥帖,;音韻諧美,無論押韻還是句內(nèi)宮商均有意追求合律,;用事貼切,,做到典事內(nèi)容與表達內(nèi)容的諧調(diào);熟用隔對,,把四六句型作為主要句型運用,,并巧用長短句的交錯變化,同時注以散行之氣,,使文章于凝煉中見流暢),,但又注以清新之風(fēng)、振以疏蕩之氣,,于是使駢文變繁縟為清麗,,變滯澀為流暢,創(chuàng)造出氣象高華,、神韻靈動的時代風(fēng)格,,使駢文躍上了一個新臺階。與初唐同時代的其他文人相比,,王勃極善于在賦中抒發(fā)情感,,表白心志,表現(xiàn)人品,。具體表現(xiàn)為:他在賦中表露出急于人世的心理,。當(dāng)理想受挫、仕途失意時,,他則在賦中表現(xiàn)了自己崇高的品質(zhì),、美好的人格,抒發(fā)了心中的憂郁憤懣,、磊落不平之氣,。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對功名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如《春思賦》和《采蓮賦》。
王勃賦可認(rèn)為是其心理路程的真實反映,,是對理想和功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見證,。王勃的游宴序寓性情于游宴、具有繪畫美,、充滿豪放壯大氣勢,,如《游山廟序》;贈序則視野開闊,、諺足高遠,、情景交融,文中充滿真情實感,,如《秋日餞別序》,。王勃在辭賦文章寫作手法上很少使用比喻手法,但他善于議論,,哲理深刻,,如《滕王閣序》中“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鄙朴谑闱?,氣盛情深,如《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中“天地不仁,,造化無力,。授仆以幽憂孤憤之性,稟仆以耿介不平之氣,?!鄙朴诿鑼懀蜗蟊普?,如《感興奉送王少府序》中“仆一代丈夫,,四海男子,衫襟緩帶,,擬貯鳴琴,,衣袖閥裁,用安書卷,?!鄙朴谶\用遞進和逆接句式,如《越州永興李明府宅送蕭三還齊州序》中“況乎泣窮途于白首¨引,,白首非臨別之秋,;嗟歧路于他鄉(xiāng),他鄉(xiāng)豈送歸之地,!”
王勃的文學(xué)主張表現(xiàn)為“立言見志”的創(chuàng)作思想,、“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的教化功能,,但王勃的作品則呈現(xiàn)出“高情壯思”與“雄筆奇才”相結(jié)合的雄壯美、“氣凌云漢,,字挾風(fēng)霜”的風(fēng)格取向及其“感序緣情,,登離寄賞”的表現(xiàn)方式。造成這種沖突的原因是王勃的文學(xué)思想雖然直接繼承其祖父王通的觀點,,但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則遵循了文學(xu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舊唐書》:“六歲解屬文,構(gòu)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p>
楊炯:“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jīng),,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xùn),。時師百年之學(xué),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p>
陸時雍:王勃高華,。
胡應(yīng)麟:王勃興象宛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五言絕亦抒寫悲涼,,洗盡流調(diào),,究其才力,自是唐人開山祖,。
鄭振鐸:“正如太陽神萬千縷的光芒還未走在東方之前,,東方是先已布滿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狈Q贊王勃作盛唐詩歌的黎明女神,。
毛澤東:“這個人高才博學(xué),為文光昌流麗,反映當(dāng)時封建盛世的社會動態(tài),,很可以讀,。這個人一生倒霉,到處受懲,,在虢州幾乎死掉一條命,。所以他的為文,,光昌流麗之外,,還有牢愁滿腹一方?!辈⑶野阉唾Z誼,、王弼、李賀,、夏完淳等列在一起評點,,“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p>